不容忽视的学生心理健康

时间:2022-08-18 07:56:36

不容忽视的学生心理健康

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和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良的环境对在校的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学生出现了自卑、孤僻等不健康的心理行为,从而给自己的成长之路上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和坎坷。因此,作为老师、家长都必须正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学生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当前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压力感,即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心理就紧张。②偏执,当代的学生总觉得别人不可信,觉得身边的人不可信,不可靠。;③人际关系的敏感。与人相处时,非常小心谨慎,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自己,对自己有危害,不知道怎样跟异性相处。④抑郁,精神苦闷,对学业、前途未来没有希望。⑤焦虑,心情烦躁,心事很多,总觉得有什么事情。⑥适应不良。对新的学校生活,班级的活动都不能适应。⑦情绪不稳定,情绪忽高忽低。⑧虚荣心强,总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

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二个层次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①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的不同训练活动等;②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③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如敏感性训练、自我表达训练、放松训练等。④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⑤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⑥自我心理修养指导,即通过训练和教导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自己,并在自身的发展变化中,始终做到能较好地悦纳自己,如悦纳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培养自信、建立良好的自我形象等;⑦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往的知识及技巧,如异性同学交往指导、早恋心理调适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①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②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③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打架、胆怯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策略

1、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知识,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是学校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不仅是科学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过程,从教材内容看,各科内容都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例如,政治、语文、历史、地理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高贵优雅的品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可以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美术、音乐可利用特有的旋律、线条、色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育课可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竞争、拼搏、进取的精神。在各科教学过程中渗透有关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处处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且作为教育的主体,教师不仅在知识上影响着学生,而且教师的人格也会在教学的师生互动过程中起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构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2、联系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才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父母还应注意学生以下几方面的素质的培养。①能面对并处理好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挑战,虽然不顺心,但是也能积极地去面对。②能比较客观的认识自我。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甚至能对自己无法弥补的生理缺陷也能坦然处之。③乐于与人交友,善于与人建立良好的关系,能以诚恳、谦虚、公平和宽厚的态度对待他人。④能正视现实,接受现实,主动适应现实,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事实上,在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等行为。然而,由于认识的片面性,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要及时矫正,引导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自尊心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总之,要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学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好心理知识,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中灵活运用心理教育规律,探索学生的心理发展,总结心理教育的经验,与家庭、社会紧密联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上一篇:加强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 下一篇:外语教学交际性原则及中学课堂英语交际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