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险缘何红似火

时间:2022-09-13 07:39:20

分红险为什么这样红

策划/王丽瑛

当下,与气温一同节节攀升的是CPI。最新统计数据显示,5月CPI达到5.5%,创下34个月来的新高。而在热气腾腾的CPI面前,股市的表现却令人寒彻心扉。市场人气低迷,指数疲态尽显。

一冷一热,灼伤了投资者的心。而在保险市场,这冷热不均的氛围捧红了一类产品――分红险。由于分红险所独有的随息而动的特点,CPI高企的背景下,它无疑成为了抗通胀的主角之一。回望近两年分红险市场,它似乎已成保险市场的当红“明星”:无数消费者的拥趸,保险公司业绩的头牌花魁。似乎在刹那间,分红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然而,红火背后仍需冷静思索:你适合购买分红险吗?你是否也曾经陷入投保的误区?

一些保险业内人士也在这喧闹的市场中冷静思索:“当红”的产品并不能靠噱头生存,只有将消费者的需求摆在首位,才能红得长久。

2010年可以称得上是分红险的元年,在经历了10年磨砺之后,分红险终于坐上了各寿险公司的“头把交椅”,成为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眼中的香饽饽。据统计,2010年人身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3%,分红险业务占整个保险业的74.1%。

2011年,分红险一险独大的局面依然延续,中国平安的金裕人生、中国人寿的福禄金尊、新华人寿的好利年年、华泰人寿的吉富99等相继重镑推出。分红险缘何如此红火?其中的缘由值得一探究竟。

消费者青睐有理由

北京市民张妍2010年购买了人生第一份保单就是分红型的两全保险,谈及投保的理由,她坦言是分红险“保障+储蓄”的特点吸引了她。对于消费者来说,分红险的魅力正在逐渐显现。

抵御通胀成亮点

在巨大的通胀压力下,人们纷纷寻求资产保值的投资方式。随息而动的分红险既能分享加息带来的收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胀,自然成为不少消费者理想的选择。

同时,很多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已从单纯消费向理财消费的方向转变。消费者理财意识越来越强,许多消费行为都与家庭财富的保值增值挂钩。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资本市场震荡低迷的影响,股票、基金、投连险等理财产品逐步呈现出降温的市场态势。在弱市中,投资者的理财风格逐步趋于稳健。兼具保障功能和稳健收益的分红险,再次受到人们的青睐。

历史业绩显著

分红险源于1776年的英国,至今已有235年的历史。目前,分红产品已是国际保险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在北美地区,80%以上的产品具有分红功能;在德国,分红保险占人寿保险市场的85%;在中国香港,这一比例更高达90%。分红类产品一直是寿险业抵御通胀和利率变动的主力险种,在历次经济动荡或金融危机时期都有较为优异的表现。

以美国的分红险为例,在1972~1991年的20年中,美国虽经历了越南战争、水门事件、尼克松辞职、储贷协会危机、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等多种国际国内的动荡事件,但在这种情况下,分红险仍表现出较好的稳健性,也体现出优越的收益性。以史为鉴,选择分红险作为一种规避风险和长期理财的工具不失为一个理性选择,其受到市场追捧也就是很自然了。

符合消费者心理与购买习惯

中国消费者有着根深蒂固的储蓄观念,一直倾向于稳健的投资方式。分红险的特点符合中国消费者心理与购买习惯。分红险的收益一般由保底收益与红利收益两部分构成。消费者在购买分红险后就获得了一份相当于银行储蓄本金的保底收益。消费者还可以分享红利收益。如果保险公司的经营能力较强,消费者所获红利收入往往高于银行储蓄的利息收入。而且,分红收益不需要像储蓄利息收入那样缴纳利息税。

易于理解,便于销售

相对于复杂的投资型产品,分红险更容易被消费者理解与接受。在产品特性方面,分红险具有类似“保障+储蓄”的特点,方便消费者理解。而且,分红险的购买过程相对简单。

关怀性条款更增魅力

分红险考虑了消费者面临的各种困境,体现了对消费者的关怀。例如,当消费者面临资金困境时,可从保单现金价值中借款。这些关怀性条款不仅体现了保险的关怀,更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消费者对未来困境的顾虑。

保险公司销售有动力

近年来,不仅消费者对分红险情有独钟,保险公司更是不遗余力推动分红险的销售。

保险公司不断完善分红险

加入WTO后,我国保险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实力强大的外资保险军团纷纷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为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保险公司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不断完善分红险,提高产品竞争力。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也给我国保险业带来了一些新的理念与优质的产品。这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分红险的发展与完善,并进一步促进了分红险的销售。

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的相关规定,原全额计入保费的投连险和万能险,将进一步细分为投资风险和保障风险两类,其中投资风险的保费部分,须从总保费收入中剔除。相比之下,分红险则属于保障类产品,即使在新会计准则下,其保费收入甚至可以全部计入总保费。

在新会计准则的影响下,投连险与万能险的保费收入大幅缩水,保险公司纷纷调整产品业务结构,力推分红险。同时,在资本市场波动的情况下,投资型险种的市场吸引力降低,这加速了保险公司力推分红险的步伐。2010年,在各保险公司的大力宣传与推广下,分红险成为保险市场的当家花旦。

保险公司能提供稳健的投资收益

保险资金投资渠道进一步放开,给分红险日趋走俏注入一剂“强心针”。2009年10月1日实施的新《保险法》,引人关注的一条就是关于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拓展。通过新、旧保险法的对比,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大大拓宽,扩大有价证券范围,允许投资不动产,这些投资渠道的收益将远远高于之前分红型保险资金大比例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而作为分红型保险红利最主要来源的利差益(保险公司实际的投资收益高于预计的投资收益时所产生的盈余)就和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直接相关,这些利好消息无疑增强了保险公司对分红的自信,大众也由此增加了对分红险收益的预期,分红险供需双方都有信心自然会有较好业绩。

2010年保险业情况通报会上的数据显示,保险机构年均收益率连续5年超过6%,保险资金运用平稳增长。而分红险的收益是与公司投资收益挂钩的,较高的投资收益可使消费者得到满意收益。

保险公司渠道的发展

个人渠道是寿险销售的最主要渠道。但近年来,银行、邮政等渠道迅速崛起,给分红险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010年一季度的分红险保费收入中,有5成来自银行和邮政柜台的销售,个人渠道销售则接近3成。这一现象是由当时资本市场的不景气造成的。资本市场的低迷使银行的理财产品销售受阻,银行和邮政销售渠道开始重视分红险,引爆了一年多来的火红行情 。

盲目投保不可取

尽管分红险受到各方的追捧,但其也有自身的弱点。相比纯保障性的险种,分红险的保障功能相对较弱。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分红险的保障范围有限,保障额度比较低。保障功能相对弱化是由于分红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消费者享受分红功能要付出相应的成本,即享受分红后,保险保障功能有所弱化。

二是分红具有不确定性。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消费者都可以获得分红收益,但保险公司并不保证有分红。保单持有人所得红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保险公司业务经营状况。在保险公司业务经营出现问题或失误时,红利分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出现红利为零的情况。消费者在投保时要做到对此心中有数。

分红险的变现能力较差,一旦入保,中间须用现金再进行退保可能连本金都难以得全。收入不稳定的人群也不宜多买分红险,这很可能增加他们的生活压力。综合来看,对于收入稳定且短期内没有大笔开支计划的投保人来说,分红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投资。

上一篇:期酒投资需用心 下一篇:投资型保险特点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