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3 06:39:09

毫火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5.3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108-02

带状疱疹 (Herpes Zoser , HZ)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HerpesZoser Virus , VZV) 侵犯神经节及皮肤,沿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及神经痛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好发于胸背部、腰肋部,少数见于四肢、头面及耳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和皮肤损害,甚至瘢痕形成是带状疱疹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重,缠绵不愈,顽固难治,损毁容貌,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临床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笔者尝试用毫火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共观察66例患者,均来自我院理疗科门诊,均符合本病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根椐随机数字表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基础针刺组、火针组及对照组各22例。基础针刺组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为32~75岁,病程为1~24月;火针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为40~78岁,病程为1~30月;对照组22例,男子16例,女6例,年龄为45~80岁,病程为1~36月。各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等因素,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边天羽、俞锡纯编著)、《皮肤性病学》[1] 和 Scott F[2]相关研究。带状疱疹后遗症的诊断标准进行制定。①既往有带状疱疹病史,临床治愈后出现疼痛持续1个月~2年;②有明显按神经支配区域分布的痛觉、触觉异常,局部可有色素沉着,皮肤损害,甚至瘢痕形成;③疼痛的性质为阵发性刀割样或闪电样发作或持续性烧灼痛、紧束样疼痛;④患区内有明显的神经受损后其他不适应感:如痒、紧束感、蚁行感等;⑤患者心理负担沉重,睡眠障碍,情绪抑郁。

1.3 纳入标准 ①至少符合带状疱疹后遗症诊断标准的前三项者; ②年龄范围20~80岁;③无严重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或全身衰竭者,无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无结缔组织病、血友病及出血倾向的患者;④入选前1周内针对带状疱疹未采取治疗措施者。

1.4 排除标准 ①属于带状疱疹的特殊类型者:如眼、耳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脑膜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②合并有心、脑、肾及造血等系统的严重疾患,以及恶性肿瘤、糖尿病、精神病等患者。

1.5 终止试验标准 ①试验期间要求退出试验者(试验期间应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安全,患者有权随时退出试验);②患者试验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或特殊疾病,或其它意外事件,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③试验期间病情不断恶化,有可能发生危险而必须采取紧急措施者;④治疗过程中不配合治疗者。

1.6 病例剔除标准 ①已进入试验而发现为不符合纳入标准或符合排除标准;②未按规定接受治疗无法判断疗效者;③治疗未超过半个疗程,包括终止试验病例和自然脱落失访的病例。

2 治疗方法

2.1 基础针刺组 在局部根椐疼痛范围的大小,或疱疹愈合后的瘢痕、色素沉着点用毫针进行围刺,使针身与皮肤成15°角,病变向中心部位围刺,刺入1寸深,针刺得气后将相对的两针为一组连接电针治疗仪,通电后,调以疏密波,通电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为观察周期。

2.2 毫火针组(1)取穴:痛点、疱疹愈合后的瘢痕、色素沉着点及夹脊穴。(2)操作:局部皮损常规消毒后,涂上薄薄一层万花油,用一寸毫火针在酒精灯上烧红至白亮,对皮损分布的神经节段脊柱及上下个一椎的夹脊(均取患则),加上痛点,共4个针刺穴位,斜针直刺,留针十五分钟后拔针, 若有血出者,可挤出几滴后再按压止血,接着用半寸毫火针每穴点刺3下,深度控制在5mm内,速进速退,点刺完毕,再涂一层万花油。5次为一个疗程,2个疗程为一个观察周期。

2.3 西医治疗组 肌肉注射:聚肌胞注射液2 ml,每日一次;口服药物:消炎痛片25mg/次,复合维生素B2片/次,每日3次。均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为观察周期。

3 观察指标

3.1 疼痛强度评分 参照中华医学会疼痛学会监制的视觉模拟尺(VAS)评分法。(即刻度尺法):以长度为10cm标尺两端(0~10),每1cm代表1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分别代表最好和最差。患者面对无刻度的一面,指出在当时最能代表疼痛程度的部位,医生面对有刻度的一面,记录疼痛程度,读出分数。观察数椐: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镇痛时效比即第1次治疗后疼痛缓解30维持的时间。

3.2 睡眠质量评分 参照改良匹兹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0分为无睡眠,100分为最好睡眠。

3.3 不良事件 记录不良事件的发生时间、严重程度、持续时间、采取的措施和转归。

3.4 随访 疗程结束后第3个月进行随访,详细记录其症状、体征、观察远期疗效、有无后续不良反应等。

4 疗效判定

4.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制定的“修订综合疗效标准”,尼莫地平法计算公式:疗效=(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标准为:临床痊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疼痛明显改善,疗效指数≥70%;有效:疼痛好转,疗效指数≥30%;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

4.2 睡眠状况的疗效判定标准 根椐睡眠效率评价国标标准[3] 拟定。痊愈:症状基本消失,睡眠质量评分75分以上;显效:症状缓解,睡眠质量评分65~74分;有效:症状改善,睡眠质量评分55~64分;无效:症状如前,睡眠质量评分45分以下。

4.3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5 结果分析

5.1 疼痛状况疗效对比 3组患者共66例,其中基础针刺组共22例,治愈15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46%;火针组共治疗22例,治愈17例, 显效4例,有效1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共治疗22例, 治愈10例, 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6.36%。3组间治疗疹痛有效率经过 x2 检验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3组间疼痛疗效对比例(%)

5.2睡眠状况疗效对比见表2。

表2 3组间睡眠疗效对比例(%)

3组间改善睡眠有效率经过x2 检验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5.3 镇痛时效对比 3组间治疗后镇痛时效对比(第一次治疗后疼痛缓解30%以上所维持的时间):基础针刺组镇痛时间最长10h,最短0.5h,平均(3.81±3.27)h; 火针组镇痛时间最长15h , 最短2h , 平均(7.38±7.19)h;对照组镇痛时间最长2h , 最短0.25h, 平均(1.56±1.28)h。3组间镇痛持续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表33组间治疗后镇痛时效对比

5.4 皮损改善程度对比 无效:皮损治疗前后无改善,有效:皮肤瘢痕变浅,显效:皮肤瘢痕基本消退,但有色素沉着不褪,治愈:皮肤不留瘢痕,和周围皮肤颜色一样。

表4 3组间治疗后皮损改善程度对比例(%)

5.5随访记录对3组治愈患者进行随访,3月后随访均未见复发。

6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和皮肤损害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导致带状疱疹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主要原因。此外急性期神经根的炎症控制与否对后遗症的发病有显著的影响。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是因为肝胆火盛及脾湿郁久正气不足,外感毒邪而发。临床予毫火针调畅气机,鼓舞正气,因势利导,取得了较好疗效。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毫火针治疗组在治疗疼痛,改善睡眠及针刺镇痛时间上均不同程度优于基础针刺及西医治疗组。毫火针由特制的不锈钢制成,是一次性用针,是最为安全的针具。毫火针疗法是传统针灸的创新疗法,催化了火针疗法的生机,是火针与毫针的结合,避火针与毫针二者之短,取火针与毫针二者之长,兼有毫针和火针的双向调节功能及其特性。其治病机制在于针刺与火灸,借“火”之力刺激穴位或局部,针感强烈,持续时间长,具有温经散寒、祛风化湿、活血通络、扶正祛邪以及以热引热、行气散毒的作用。毫火针火力足,但针具幼小,不留瘢痕,痛苦小,非常适合头面部治疗,扩展了传统火针的适应症和治疗范围。穴位及火针的综合作用“因势利导”,“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鼓舞正气,为残余邪气外排创造了畅通的途径,加快了邪气外排的速度,故临床疗效较佳。毫火针是针灸的特色疗法,具有无痛安全高效简便低廉的优点,可为医疗改革和改变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洪铎.皮肤性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71-72.

[2]赵颖,王济东.带状疱疹的诊断与治疗[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4):189.

[3]施建安 . 失眠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 . 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4,(1):52-54.

上一篇:全面分析人工关节远期治疗 下一篇:蒙医治疗乙型肝炎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