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时间:2022-09-13 06:36:07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摘 要】教学改革不仅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更应该重视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从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考核内容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 考核方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082-02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与技能型人才,高校正是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各类教学活动,并以考核作为教学质量的最终检验指标。作为高职教育的教学出口,考核成为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关键,课程考核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在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中加大对教学实践环节和综合能力的考核,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及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意义

课程考核是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检测学生对基本知识掌握程度;督促学生学习,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积累;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找出原因并及时进行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进,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从目前看,部分高职院校的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都会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但仍沿用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考核形式单一,题目类型主要是客观题(填空、选择、判断、计算题与简答题),方式主要是笔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涉及很少。成绩评定一般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以出勤和提问为主,期末考试仅凭一张试卷。这样的考试有其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第一,期末考试的时间和内容十分有限,无法全面概括学到的所有知识,进而也就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测,存在片面性。第二,由于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过小,导致学生对平时成绩不重视,主要表现为逃课和不认真上课。第三,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过大,导致学生上课不认真,考前做突击,这样不仅无法提高教学质量,还容易助长学生侥幸和投机的心理,无法实现学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目标,偏离了课程考试本来目的。

因此,学校应根据原有考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注重学生学习成效的考核,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并通过项目的完成增加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职业素质养成等方面的考核,使学生转变对考试的认识,尽量做到从应试教育到能力教育的转变。

二、改革课程考核内容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总体目标,在培养学生较强工程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同时,强化先修课程,培养学生从无限的知识系统中汲取和提炼所需知识的能力。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可以从整体上了解机械的传动原理,认识机械系统的结构组成,能识别各个机械的零部件及其作用,并且会分析各种传动机构的特点以及其适用场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设计一般复杂程度的机械传动结构的能力。通过小组协作完成项目任务等方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教学评价采用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终结性评价用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通过笔试、口试等方式进行考核。为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改革考试方式,逐步推动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变革、教学内容的创新,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除了笔试之外,增设了课程口试环节。过程性评价主要用于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从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态度、在项目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学习及工作方法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方面来进行考查评价。考核权重设计为总评成绩100分,平时成绩占20%,项目成绩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30%,口试成绩占10%。改革后的考核方式突出课程教学过程性考核,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时间与空间按需设定的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课程考试模式。

三、具体实施

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开设的时间跨度为两个学期。课程教学项目的设计以生产和生活中的典型机械的分析与设计为载体,内容包括3个教学项目: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分析;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及拆装;机械传动装置及零部件设计。考核从三方面进行:一是理论知识点的考核。理论教学的内容采用课堂提问、阶段性考核和综合考核等多种方法,可以是闭卷、开卷、半开卷、面试、综合型设计大作业等形式或多种形式相结合。二是实践环节的考核。在每一次实验中通过现场操作、分析报告、面试等形式来考查学生对实验设备的应用能力、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综合能力。三是综合能力训练的考核。量化评分每一个设计阶段学生的设计能力,全面跟踪学生的学习态度,随时掌握学生在每一个设计阶段的实际表现,逐步提高学生对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的重视度,保证课程综合能力训练的质量。具体评价内容及评分标准如表1、表2所示:

表1 第一学期评价内容及标准

序号 考核模块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比重 考核方式

1 机械中的常用机构分析 1.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完成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2.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种(几种)机械的机械结构分析

3.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能力的考核 1.平面机构运动简图绘制认真、规范、项目齐全

2. 成员参与率高

3.调查分析报告撰写符合要求

20% 1.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计算机构自由度,上交报告

2.小组展示与成果汇报

2 机械系统结构分析及拆装 1.以小组为单位对减速器箱体结构工艺性研究

2.以小组为单位对一种或几种机械产品的驱动与传动装置分析

3.以个人为单位绘制机床主轴箱传动系统图 1.项目报告、研究报告,主题鲜明

2.成员参与率高,团队合作意识强

3.作业按时独立完成,质量好

20% 1.小组作品展示,上交实践项目报告、研究报告

2.随机抽一名小组成员进行小组活动过程与结果汇报

3.上交作业及报告

3 平时考勤、作业及学结 作业、考勤及模块学结 1.按时完成作业

2.总结撰写认真

3.语句流畅,无错别字

20% 1.上交学结

2.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3.听老师点评

包括2个学习模块 1.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的计算

2.常用机构分析

3. 轴系结构分析

4.车床机械传动系统分析 期末考核 40% 笔试

表2 第二学期评价内容及标准

序号 考核模块 考核项目 考核标准 比重 考核方式

1 课程设计 1.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的考核

2.正确性与合理性的考核

3.查阅技术资料及提取相关信息能力的考核

4.创新设计能力的考核

5.制图标准与规范的考核 1.学生收集材料的准备工作、总体设计、阶段任务的完成情况、学习的态度等方面

2.在本组内同学进行互评与自评

3.从学生上交材料的完整性、正确性、创新性及规范化等几个方面评分

4. 答辩 40% 1.上交设计说明书及图纸

2.答辩

3.出勤与学风

2 平时考勤、作业及学结 作业、考勤及模块学结 1.按时出勤,按时完成作业

2.总结撰写态度认真

3.语言真诚,语句流畅,无错别字 20% 1.上交学结

2.学生交流学习体会

3.听老师点评

包括2个学习模块 1.构件的受力分析及平衡问题的求解

2.构件变形及强度计算

3.传动装置的总体设计

4.传动件的设计

5.轴系结构设计 期末考核 40% 笔试

通过近年来对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尤其在考核方式上的改革,激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多元智力因素,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同时,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教育行为体现出了更多的平等意识和对学生的人性关怀,建立了全新的师生关系。

总之,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是培养卓越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改变原先由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方法,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逐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注重“学习实效”,着眼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作者简介】林 泉(1973- ),女,壮族,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与应用教学。

(责编 丁 梦)

上一篇:广西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探究 下一篇:招录培养体制下公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