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要点

时间:2022-09-13 06:29:48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要点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要点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观察要点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3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030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临床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当出现头晕、恶心、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表示出血>400ml;如果有晕厥、冷汗、口干等症状时表示出血量>1200ml;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时,急性失血量在>2000ml。休克指数正常值0.58,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失血量800~1000ml;指数>1失血量1200~2000ml。如果患者在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降至708/L以下表示出血量大(>1200ml)。所以熟练掌握本症的临床观察要点是每一位护士、医生必备的知识。就本病的临床观察要点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临床上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当出现头晕、恶心、心慌、冷汗、乏力、口干等症状,表示出血>400ml;如果有晕厥、冷汗、口干等症状时表示出血量>1200ml;除晕厥外,尚有气短、无尿时,急性失血量在>2000ml。休克指数正常值0.58,表示血容量正常;指数=1,失血量800~1000ml;指数>1失血量1200~2000ml。如果患者在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降至708/L以下表示出血量大(>1200ml)。所以熟练掌握本症的临床观察要点是每一位护士、医生必备的知识。就本病的临床观察要点说一说自己的体会。

临床上常见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临床上常见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重要急症之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其中常见的原因:①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消化溃疡、食管癌、食管贲门撕裂症;②胃病: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脱垂、手术后吻合口炎、残胃炎、残胃癌、复发性溃疡;③十二指肠疾病: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憩室;④黏膜疾病;⑤全身性疾病等。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重要急症之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其中常见的原因:①食管疾病:食管炎、食管消化溃疡、食管癌、食管贲门撕裂症;②胃病:急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脱垂、手术后吻合口炎、残胃炎、残胃癌、复发性溃疡;③十二指肠疾病: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憩室;④黏膜疾病;⑤全身性疾病等。

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

失血量少,2000ml。

失血量少,2000ml。

脉 搏

脉 搏

脉搏的改变是估计失血量程度的主要指标。急性上呼吸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节机体内的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如果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的血容量时就可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失血量估计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摸不清时,失血量已>1600ml。有些患者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正常,但让患者坐或半卧位时,出现头晕冷汗,则预示出血量大。反之,则排除有大量出血的可能。

脉搏的改变是估计失血量程度的主要指标。急性上呼吸道出血时血容量锐减,最初的机体代偿功能是心率加快,小血管反射性痉挛,使肝、脾、皮肤血窦内的储血进入循环,增加回心血量,调节机体内的有效循环量,以保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如果失血量过大,机体代偿功能不足以维持有效的血容量时就可进入休克状态。所以,当大量出血时脉搏快而弱(或脉细弱),脉搏每分钟增至>100~120次,失血量估计800~1600ml,脉搏细微甚至摸不清时,失血量已>1600ml。有些患者出血后,在平卧时脉搏、血压正常,但让患者坐或半卧位时,出现头晕冷汗,则预示出血量大。反之,则排除有大量出血的可能。

血 压

血 压

血压的变化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当失血量>800ml时(占总血容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血压此时尚正常,仍应高度警惕,预示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容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时(占总血容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血压的变化和脉搏一样,是估计失血量的可靠指标。当失血量>800ml时(占总血容量的20%),收缩压可正常或稍升高,脉压缩小。尽管血压此时尚正常,仍应高度警惕,预示已进入休克早期,应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急性失血800~1600ml时(占总血容量的20%~40%),收缩压可降至70~80mmHg,脉压小。急性失血>1600ml时(占总血容量的>40%),收缩压可降至50~70mmHg,更严重的出血,血压可降至零。

一些严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消化道内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以及消化道外的内出血(宫外孕、主动脉瘤破裂出血)。若发现肠鸣音活跃,肛查有血便则提示有消化道出血。

一些严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消化道内血液尚未排出体外,仅表现为休克,应注意排除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以及消化道外的内出血(宫外孕、主动脉瘤破裂出血)。若发现肠鸣音活跃,肛查有血便则提示有消化道出血。

血常规

血常规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但急性失血初期,由于血液的浓度及血液的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上述数值可暂无变化。一般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4小时后才会发现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在出血后32小时血红蛋白可稀释到最低程度。如果患者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可降至1200ml,应引起高度重视。大出血后2~4小时,白细胞可增高,但通常≤15×109/L,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计数可以不增高。

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血细胞压积可以帮助估计失血的程度。但急性失血初期,由于血液的浓度及血液的重新分布等代偿机制,上述数值可暂无变化。一般需组织液渗入血管内补充血容量,即3~4小时后才会发现血红蛋白下降,平均在出血后32小时血红蛋白可稀释到最低程度。如果患者出血前无贫血,血红蛋白在短时间内可降至1200ml,应引起高度重视。大出血后2~4小时,白细胞可增高,但通常≤15×109/L,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计数可以不增高。

血清尿素氮

血清尿素氮

上消化道出血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1~2天达高峰,3~4天内降至正常。如果再次出血,血尿素氮可再次升高。血尿素氮增高是由于大量血液进入小肠,含氮产物被吸收。而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不仅尿素氮增高,血肌酐也可同样增高。如果肌酐1000ml。

上消化道出血数小时,血尿素氮增高,1~2天达高峰,3~4天内降至正常。如果再次出血,血尿素氮可再次升高。血尿素氮增高是由于大量血液进入小肠,含氮产物被吸收。而血容量减少导致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则不仅尿素氮增高,血肌酐也可同样增高。如果肌酐1000ml。

判断是否出血的标准

判断是否出血的标准

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下降或柏油样便来判断是否继续,因为1次出血后血红蛋白下降有一定的过程,而出血1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1~3天,大便潜血可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5天,大便潜血可达2周。如有下列表现,被认为是继续出血:①反复便血,黑粪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血便。②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③在24小时内经过积极输液、输血、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仍不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情况未改善;或经过迅速输液、血细胞压积输血后中心静压仍在下降。④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升高。⑤肠鸣音活跃,该指征仅作参考,因肠道内有积血时肠鸣音亦可活跃。如果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能安稳入睡,无冷汗及烦躁不安,脉搏及血压恢复正常并稳定不再下降,则认为出血已减少、减慢甚至停止。

临床上不能单凭血红蛋白下降或柏油样便来判断是否继续,因为1次出血后血红蛋白下降有一定的过程,而出血1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1~3天,大便潜血可达1周;出血2000ml,柏油样便可持续4~5天,大便潜血可达2周。如有下列表现,被认为是继续出血:①反复便血,黑粪次数及量增多,或排出暗红色甚至鲜红色血便。②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③在24小时内经过积极输液、输血、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治疗仍不能稳定血压和脉搏,一般情况未改善;或经过迅速输液、血细胞压积输血后中心静压仍在下降。④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与血细胞压积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升高。⑤肠鸣音活跃,该指征仅作参考,因肠道内有积血时肠鸣音亦可活跃。如果患者自觉症状好转,能安稳入睡,无冷汗及烦躁不安,脉搏及血压恢复正常并稳定不再下降,则认为出血已减少、减慢甚至停止。

在临床上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首先治疗休克,然后努力查找出血原因和部位,以决定进一步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对于基层卫生院及危重患者,更应高度重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练掌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要点,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患者认真负责的责任心,积极配合医生处理好每一位患者是我们每位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在临床上对急性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应首先治疗休克,然后努力查找出血原因和部位,以决定进一步治疗原则和判断预后。对于基层卫生院及危重患者,更应高度重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熟练掌握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要点,以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工作态度,对患者认真负责的责任心,积极配合医生处理好每一位患者是我们每位护理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 陆再英,钟南山,谢毅,等.内科(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曹伟新,李乐之,等.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曹伟新,李乐之,等.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 吴在德,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 吴在德,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上一篇:异位阑尾炎4例临床诊治体会 下一篇: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455例的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