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不会缺席三网融合

时间:2022-09-13 04:10:59

三网融合,对任何一个产业都意味着无穷的机遇,PC行业也不例外。当所有厂商都在为三网融合布局时,作为芯片业的领头羊,英特尔如何抓住三网融合带来的机遇?原有的I/O架构能否渗透到新兴领域?英特尔又如何保持住传统领域的优势?为此,《计算机世界》执行社长包冉与英特尔公司中国区总裁杨叙进行了深入交流。

我们的优势在于技术

在新产业链形成过程中,英特尔的优势依然在技术方面;英特尔最大的突破是将架构做到了低成本、低功耗,同时在技术方面不断推进。

包冉:三网融合是时下最热的话题,作为一个提品技术平台的厂商,英特尔如何看待三网融合的趋势?英特尔将如何与三网融合政策进行匹配?

杨叙:英特尔非常认同三网融合政策。早在2002年,业界还没有感受到这个概念时,英特尔便已经关注此事。目前,在中国政府的不断推动下,融合的发展方向是明确且不可逆转的。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创建和处理信息的使用工具就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扩展,电脑的主要功能由处理信息转向分享信息,所以我希望英特尔在互联网这个平台上能逐渐扩展。

包冉:目前新的终端和新的产业链都在形成过程中,比如苹果手机、平板电脑和英特尔的上网本以及智能本,在这样一条庞大而复杂的产业链里,英特尔最核心的定位、价值和竞争力是什么?

杨叙:最近我自己也花了不少时间来体验时下流行的个性化互联终端设备。我发现,“创建内容”和“享用内容”两种不同的使用模式已经泾渭分明,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对设备的要求也不相同。

英特尔的优势依然在技术方面。英特尔凌动的诞生,使英特尔架构从PC计算平台延伸出来,并保持兼容性和性能上的优势。随着英特尔制造工艺的提升,芯片的高性能、低功耗、兼容性扩展和可管理性等,都是英特尔的优势。在维护这些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希望英特尔的优势能通过不同的设备评估和产品形态体现,能够随着互联网的扩展而扩展。所以,在广播、电视方面,英特尔积极配合政府部门来实现三网融合。

此外,很多嵌入式的设备通过传感技术也与互联网相连接。近几年,英特尔最大的突破就是将架构做到了低成本、低功耗,同时在技术方面还不断往前推进。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低的成本和功耗,会提供更好的平台,使个性化的互联网应用得到不断扩展和演变,人们更多地想看到互联网上个性化的东西,我觉得现在已经成为现实了,这也是我们目前不断调整的目标。

包冉:可以理解为未来这个技术平台的性能会不断提高,而功耗却不断下降,成本也不断下降。

杨叙:对,发挥它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和易于开发等优势,并且不断地延伸下去。

做世界的“大脑”

一个领域的老大是需要付出努力一步一步争取来的;英特尔的最终目标是满足人们体验效果的需求,这必须有最好的技术作保证。

包冉:您刚刚谈到嵌入式,事实上物联网是在三网融合之外非常火热的概念。国际电信联盟已经将下一代互联网分成四个网的叠加――物联网、媒体网、服务网和企业网。您如何看待下一代互联网的划分以及英特尔在其中的定位?

杨叙:总体来讲,这是一个更大的多产业融合,核心就是互联网本身,并且根据不同的环境,通过不同的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来实现要求。物联网则是靠嵌入式的技术实现嵌入式互联网。您提到的四个网叠加,也就是端到端、从局端的设备到终端的设备、服务的搭建、传播的技术和宽带技术等,从硬件到软件都要了解清楚。

对于核心竞争实力,每个公司都有不一样的战略策略,英特尔也不例外。英特尔已经看到很多大方向,而现在越来越清楚验证到我们过去看到的方向。

包冉:您的意思是,英特尔要做未来互联网和物联网世界的“大脑”?

杨叙:一个领域的老大是需要付出努力一步一步争取来的。这一领域对于英特尔来说是全新的,所以现在就说“做大脑”并不现实,但是我们已经从原来的想不到,到现在能发现机会、抓住机会。英特尔在看到未来产业融合的方向后不断地调整策略,通过推出凌动处理器一步步实现融合,把传统英特尔架构的优势复制到其他设备上,并一步步去赢得业务。

包冉:互联网领域与传统PC领域的竞争有所不同,PC是最开放也是最封闭的行业。例如苹果,它既是封闭的产业――所有的东西都自己做,对用户却是最开放的;又例如谷歌,它跨平台的核心是云计算。因此,在融合性终端领域,未来的性能或许不再要求那么高,您怎么看这个趋势?

杨叙:您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认为,这是由人们的体验决定的,不同的技术手段适应不同的体验效果。以前的嵌入式只是嵌入了非常简单的功能,一旦接入互联网以后,就会产生很多增值的东西。

我们可以看到两个方向路径,一个是以PC为处理工具,以处理信息为主的使用方式;另一个是享用内容,诞生新产品和服务形态的方式。我相信在体验为主的设备和服务方式上,一定需要更多的垂直整合,这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事实上,硬件是横向的,无论硬件还是软件,当人们在面对不同电子设备时,都想看到丰富的内容。所以,只有以科技产品为主,并将硬件和软件垂直整合,才能达到这个效果。

包冉:您说得很对。但我认为这种垂直整合有几个关键点:第一是基础架构的开放性和标准化问题,如今已经被业内认同;第二是三网融合,现在很多媒体对三网融合都存在误区,仅仅理解成接入网、骨干网或分配网,事实上除了网络环境,还有技术和体验。广电总局提出的下一代广电网的第二阶段,也就是要实现数字互联的家庭物联网。

您刚才反复提到用户的体验,其实是超短距离的网络连接,也是决定三网融合的因素之一。英特尔一直致力于芯片级和平台级的开发,对短距以及超短距的无线传输也贡献良多。那么,英特尔芯片的优势和竞争力在哪里?

杨叙: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是满足人们体验效果的需求,但是这个目标太大了,要实现它就必须有最好的技术作为保证。如何在家庭实现一个覆盖无线宽带的环境,并且其中的内容都可以实现跨屏幕体验,这些技术手段今天就能实现。三网融合的政策一出台,对于整个产业都是机会,对于英特尔来说,从芯片到设备、开发应用,甚至整合应用,都将变成一种服务,对消费者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最终的获益者。

所以从英特尔的角度,我们所关注的是推出的产品。在产业多元的机会中,进行产品研发、技术研发,一旦时机成熟便会有不可小看的效果。这并不是偶然,而是在产业技术发展到一定的趋势后,时机一到,消费者的需求就会爆发出来。我相信一定会诞生更多创新产品的应用和服务方式,这对整个产业来讲是一个好事,会给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

向下走与向上走

英特尔曾经是从上往下走,现在则是从下往上走,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方向,一个是从技术出发,另一个是从性能出发。

包冉:近几年,广电行业一直在讨论两个文化的问题――前倾文化和后仰文化。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时候是后仰文化,坐在电脑前则是前倾文化,广电行业一直在担心自己是否会被IT行业融合。

今年4月,《计算机世界》做了一篇名为《英特尔的敌人们》的封面报道。产业一直对英特尔非常关注,因为英特尔是带头大哥、是方向,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半导体厂商中,英特尔一直是在第一位。但是随着各种文化和产业的融合,英特尔必然要进入消费电子品和三网融合领域。面临这么多的竞争对手,英特尔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

杨叙:您说得很对。做一个非常简单的比喻,英特尔曾经是从上往下走,但现在更多是从下往上走,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方向。一个是从技术出发,另一个是从性能出发。

目前,英特尔处在一个金字塔型的产业结构,英特尔可能走在塔尖上面,下面的市场规模很大,但成本也很大,这都是我们需要突破的。对此英特尔很有信心,我们有先进的生产工艺,能够依赖于自己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进一步提升性能和功耗上的优势,我们一定能把成本控制住。这里面还有很大的市场机会,这么好的技术做出来,如果性能、功耗都做到了,成本也很好,那体验效果是不是销售时需要的,在技术上我们要判断好。因为这是一个很大的投入,要有对产业前瞻性的了解和对人们应用需求的精准把握,才敢与研发接触。

包冉:其实很多技术,都经历了不断的积累、修正,再积累、再修正。

杨叙:是的。英特尔在这个产业做了很多的尝试,不管是最后谁来实现,最关键的是消费者能够得到实惠。如果当初看到和想到的技术最后却没有做到,那我们要总结经验――为什么多年前看到的技术现在才实现,哪一个环节没有想通?我个人也会经常回过头反思,当初可能想到了一大步,却只走了一小步,有些技术未来一定会有用,但是我们的脑筋还停留在和过去PC一样的使用方式上,没有从固有的圈子里跳出来。

以触摸屏为例,屏幕是一个用作处理信息的东西,如果在屏幕上打字、把它当作一个工具来使用,按照传统PC的思维方式去想,触摸屏是永远也做不出来的。苹果是让消费者以体验为主,而且能够实现体验的效果。这种应用性很前倾,用户在看书的时候触摸屏比什么都好,但是在写字的时候又不一样。所以我们有这种想法,但却没有突破传统的思维。

包冉:我认为,在互联网这个漫漫征途中,英特尔与谷歌的合作是很明智的。趋势是毫不动摇的,包括网络的融合、商业的融合、内容的融合,是使用信息和分享信息的融合。这里面是一个有兼容性和开放性的跨平台,虽然不同的厂商都期望在这个平台上有所作为,但英特尔所占的优势是最大的。

杨叙:我相信90%的工作来自于软件。我第一次使用iPad浏览报纸时,觉得比真实的报纸还震撼,图片是高清的,还能够触摸;内容是多样化的,可以自由选取感兴趣的部分。未来互联网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个性化的内容,是下一代分享内容设备的特征,但是这些都需要强大的处理能力。低功耗、高性能、低成本地进行互联网的扩展,而且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满足企业的需要,这是英特尔所关注的。

包冉:刚才我们探讨的是基于产品、技术、应用体验的话题。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比较沉重,它是一个非技术化、非产业化的问题。中国有很多非理性监管,比如谷歌已经退出中国,谷歌在中国内地很多业务开展都很受影响。现在对互联网电视的监管是很严格的,要求每一个电视机厂商要内置经过广电总局认证的三个平台,而且要对观众的收看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如果遇到这种要求,英特尔如何应对?

杨叙:英特尔在全球任何地方开展业务,首先要满足当地的法律法规,这是很关键的。因为英特尔是全球性的公司,先了解政府的法律法规,然后再将自己的技术与国际先进技术结合,包括刚才说的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等。我相信中国的发展方向一定有双赢的空间,这一点我们坚定不移。

采访手记:平衡中有大智慧

杨叙学习打太极拳已经有段日子了,他每天睡觉前都会先打一阵子太极拳,一来强身健体,二来修身养性。在他的带动下,英特尔的很多员工和高管,都开始爱好这项运动。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无极即道,阴阳二极,既互相对立斗争,又相互滋生依存。

在杨叙看来,英特尔从1985年进入中国,这25年中走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学习,和所有外国企业刚来到中国时一样,基本上以失败告终。但这是必经阶段,也是交学费的阶段;第二阶段是不断和国内产业紧密合作,这是一个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他体会到,一定要和产业紧密合作,和市场密切接轨。

第三阶段是紧跟国家政策方向和经济发展的策略,如基地建设等基础设施投入,也包括产业合作的方向。“如果IT产业能起到很好的配合作用,中国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产业得到升级,我们才能得到发展。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一定有双赢的空间。”正因如此,西部大开发、建设新农村、振兴老东北⋯⋯英特尔从来没有缺席,不仅未被边缘化,反而掌握了许多主动权。

许多进入中国的外企抱着改造中国市场的决心而来,但事实上,适应才是最重要的。杨叙认为,这种相互适应就需要一种大智慧,而一旦找到这个平衡点,前面的路就不可限量。

总裁感悟

享用内容 VS 创建内容

最近,杨叙花了不少时间来体验时下流行的个性化互联终端设备,他发现,“创建内容”(content creation)和 “享用内容”(content consumption)两种不同使用模式已泾渭分明。特别是“享用内容”的创新正在加速,基于互联网个性化体验的设备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人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需要个性化的内容,设备种类也层出不穷,它们将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简洁漂亮的外观设计,近乎完美的视觉效果,手指驱动、多点触控的用户界面,琳琅满目的应用程序可供下载,无论是浏览照片、看视频、听音乐、阅览书籍还是玩游戏均是令人惬意的事情。这一切应用都是围绕着互联网,而且体验的个性化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

杨叙认为,“享用内容”的趋势会给应用和服务创新带来巨大的机会。每个人的应用是不一样的,不像电脑上装的是“千人一面”的东西。许多软件不是越来越大,而是越来越小,开发时间很短,在网上商店可以购买,有的是免费的,有的则是付费的,提供给多样化的设备下载使用。

这样,不同的用户就可以实现一致的跨屏幕体验效果。互联网个性化之后,真正加速演变的是PC之外的产品。信息获取、应用体验在不断地演变,个性化设备加速创新,用户要了解自己什么时候、用怎样的设备去实现 “创建内容”或 “享用内容”,这样才能各取所需。

不过杨叙也认为,随着个性化互联网中数据量急剧增长,传统处理信息的PC设备不但不会被替代,反而会继续增长,并且更加智能化。现在很多家庭不仅仅只有一台电脑,也不仅仅只有一种个性化互联设备,但后者不是取代前者,而是前者的延伸和补充。PC仍然是处理信息、创建内容必不可少的工具。2011年是PC诞生30周年,它将进入一个更为成熟的增长期。今天,PC在全世界有着庞大的基数,并且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所以 “创建内容”的需求还是非常强劲的。

上一篇:WiMAX显败象 下一篇:戴尔推出互联课堂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