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时间:2022-09-13 03:46:40

两化融合 促进煤矿安全生产

[摘要]我国煤炭行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壮大,目前仍然是我国最为重要的能源生产行业,煤炭企业为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但是煤炭企业的安全监管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煤炭企业安全监管及安全生产的现状分析入手,谈谈加强信息化、自动化的“两化”融合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煤炭企业;两化融合;安全生产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02.027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02-0061-02

煤炭企业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的贡献是其他行业和企业无法取代的,中国作为传统的煤炭能源大国,煤炭行业在所有行业中的重要地位也是不可取代的。但是几乎是从煤炭企业出现以来,围绕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所引发的问题就从未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过,我国几乎年年都会发生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矿难事故,因矿难而出现的人员伤亡总数也在逐年增加。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以及如何加强对矿难事故的风险防范不仅关系着煤炭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同时也关系着我国能源产业能够健康稳定地继续向前发展。

1 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煤炭能源大国,从2005年到2010年这5年间,全国建成投产的大型煤矿就多达500余处,全国各类型大小煤矿更是多达15000多处。煤炭企业一方面支撑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煤矿生产也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最危险的产业排行榜。每年不断发生的煤矿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伤残人数都让我们感到触目惊心。根据CNNC于2011年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每生产100吨煤炭中国人所付出的生命代价是美国的近100倍,而让这一骇人听闻的数据一再出现的原因不光是我国巨大的煤炭需求量以及超负荷的煤炭生产作业强度,最为关键的问题还是出在过于落后的开采技术及极其落后的安全生产管理方式及观念上。之所以国外的煤矿生产人员伤亡远远低于中国,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国外煤炭生产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生产机械操作,而中国为数众多的煤炭生产企业还停留在数十年前的人工操作阶段。现在国际上已经基本实现了煤炭生产的信息化与自动化,而中国的两化融合还仅仅处于初步探索阶段,这巨大的反差也就带来了巨大的安全管理差距。

2 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存在的具体问题

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可谓是老生常谈了,但是不管谈多久,只要问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那就必须谈坚决谈。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严重,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安全监测设备陈旧老化

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监控设备安装的全面推行始于20世纪的90年代,当时采用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煤矿监控设备。当时这些设备能够发挥出较好的安全监控作用,但是几十年过去了,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以及监控设备自身的老化加剧,已经无法发挥出预期的安全监控作用。设备的老化与陈旧在煤炭企业内部以及行业内部都已成共识,但是除了少数有能力有意识的大型煤炭企业积极地对安全监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之外,大多数煤炭企业仍然还在使用过去的老设备,一方面设备过于陈旧和老化无法发挥出预期的作用,另一方面如果老设备没有得到定期的检查与维护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安全生产隐患的发生。

2.2 盲目更新,适得其反

许多煤炭生产企业也意识到了安全监测设备的陈旧老化会对煤炭生产的安全管理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斥巨资进行了自身安全监测设备和系统的更新换代,加强了信息化、自动化方面的改造与升级。但是却没有考虑到井下作业环境的具体情况,现在许多企业在矿井信息化改造过程中采用的是有线网络,虽然有线网络能够支持地上的设备进行正常的数据传输与交互工作,但是却没有考虑到井下作业的环境,有线传输方式在地上能够自如工作,但是一旦到了地下则可能因为井下作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地下环境的复杂多样而出现经常性的电缆损坏、断裂,这不仅不能提升安全生产的检测管理力度,反而还给井下作业埋下了新的安全隐患。

3 加强两化融合,确保安全生产

两化,就是自动化与信息化,两化的融合必然能够为提升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贡献出积极的力量。两化融合是通过加大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力度、加快煤炭生产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应用、加快煤炭生产作业中的机械化水平提升、加强对生产现场的自动化数据的利用,从而实现对煤炭井下生产包括瓦斯监测、水文监测、火灾监控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在内的一切安全操作的有效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相融合的两化平台通过远程监控和及时监控的方式,能够提升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从而从根本上减少煤炭生产的安全事故发生几率。

信息化与自动化的有效融合也必须严格遵循煤炭生产企业的行业特点,要实现管理控制一体化,要实现在煤炭生产环节、安全管理环节、经济收支环节、固定资产管理环节以及其他项目业务管理环节的全面化信息化管理。通过全面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来加强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预测性、预判性、预控性方面的水平提升,通过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及经济损失,实现企业成本控制目标,提升企业总体经济收益。

两化的推行,不仅是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改革,同时也是管理模式的改革,实现两化融合就是将安全管理的静态化管理模式向动态化管理模式转变,将安全管理的被动管理意识向主动管理意识转变,将粗放式的全局管理向精细化的工序与环节管理转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两化融合的作用。具体而言要实现这些转变,首先,要从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建立具有本企业实际特点的安全风险管理清单,将容易出现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识别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储存。同时将这些隐患识别信息与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有效结合,从而让系统能够在日后的生产安全管理中进行危险信息的自动识别,将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其次,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工作,要让员工了解并掌握信息化自动化的安全监控管理系统,让她们对新系统有更为直观的认识,通过教育学习让员工不仅增强工作环境的安全感,而且增强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规范人员工作中的操作与行为,进一步减少因人为因素而引发的安全管理事故。

4 结语

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问题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煤炭企业管理工作中问题最多的一个部分。从2010年8月份,国家两部门下达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重视程度,所以煤炭企业也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的两化融合,从技术上、手段上、意识上以及人员管理上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煤炭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我国的巨大煤炭资源为国家经济的再腾飞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陈连军.《安全生产法》与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矿业,2010(5).

[2]杨世鹏.基于Web混合模式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4).

[3]刘振学.初探煤炭企业改革创新中的安全管理问题[J].煤矿开采,2009(8).

上一篇:宗庆后:娃哈哈的“中国式领导” 下一篇:欠发达地区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