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纳西族传统建筑的形式与特点

时间:2022-09-13 02:48:24

浅析纳西族传统建筑的形式与特点

摘 要:在现代化都市建设中越来越多的设计理念层出不穷,一座座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市的繁荣和崛起,同时也看到了一座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但是在缺少长远规划的基础上,我们也看到了城市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无组织感和无特色感,仅仅是高度和外形的个体优美,忽视了城市建设的整体设计,在建筑方面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本文尝试着从传统建筑的形式和特点中吸取力量,借助传统建筑的理念和风格,融合现代城市建筑的思维,进行整体和统一的建筑谋划。

关键词:纳西族;传统;建筑;形式;特点

提起纳西族建筑就会一下子想到丽江古城,作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纳西族有着自身独特的建筑理念和思想,在漫长的民族进化中,纳西族人从图腾崇拜到,从生活方式到建筑理念,都形成一个中心的观念,即超然的自然主义思维。丽江古城作为纳西族保留最为完整的建筑,无处不体现了纳西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为我们阐明了一个最为简单的道理,即一切可破,唯自然不破。通俗地讲,如果在古代社会没有科学一说,那么如何保障大规模建筑的科学性呢?能够既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安全,又保障建筑的和谐美观。这个方法是存在的,那就是自然规律。只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能够保障传统的科学性,这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中无处不体现的道理,比如我们对时令的划分,对节气的把握等等,都是长期人类活动中把握了自然规律,就把握了在无科学指导下的神秘。在我们探讨这种发展规律的同时,我们很清楚的研究的主要方向,就是传统建筑对自然规律的把握,这也是本文试图通过对纳西族传统建筑的形式与特点等问题的研究所要达到的目的。即通过对传统建筑形式与特点的分析,找到自然的规律,并通过这种自然规律的体现找到对现代建筑的启示。

1 纳西族传统建筑的形式与特点――以丽江古城为例

说起纳西族传统建筑,丽江古城毫无疑问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丽江古城中国四大保护最完好的古城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两个没有城墙的古城之一。丽江古城建于宋朝,距今已经经历了漫长的9个世纪,自古以来就是附近地区最为重要的集市,是纳西族十分重要的一个城镇。即便是现在纳西族占当地总人口也达到了70%以上,并且还有近30%的纳西族人还从事着传统的工艺制造。从丽江古城坐落的地理位置来看,依山傍水,在玉龙雪山下,丽江素河穿城而过。在入选我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理由为,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多元融合的文化为特点,以平民化、世俗化的百姓古雅民居为主题的“建筑群”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是一座至今还活着的文化古城。

纳西族传统建筑的形式。区别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纳西族的传统建筑没有按照古代统一制式来完成,没有受制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建城复制影响。城中的道路建设并没有严格的要求,也没有城墙的布置,丽江古城的整体布置可以用三山为屏、一川相连;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城、家家流水;街道布局中“经络”设置和“曲、幽、窄、达”的风格;建筑物的依山就水、错落有致的设计艺术在中国现存古城中是极为罕见的,是纳西族先民根据民族传统和环境再创造的结果。

纳西族传统建筑的特点。城镇和建筑本身就是社会形态的一种直观表达,作为日常生活的载体,个体建筑的使命是生活承载,而整体建筑的使命则是文化承载,我们从民俗中看到了文化,从文化中看到了社会形态,同时也理解了自然。尤其是民居建筑的特点更能够从中找到利用自然的巧妙,出发点就是简洁和实用。丽江古城的建筑特点充分体现出了古城结构上的种种风格,不论是在民居的布局上还是在民居的结构上,还是从民居的造型方面都是完全按照自身的条件和生活习惯所形成,有效地结合了大自然带来的便利条件,同时也吸收了中原传统建筑的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体现了建筑的多元化。不仅在房屋抗震、遮阳、防雨、通风、装饰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其鲜明之处就在于无一统的构成机体,明显显示出依山傍水、穷中出智、拙中藏巧、自然质朴的创造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里对纳西民族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丽江民居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

2 纳西族传统建筑对自然规律的把握

什么是自然规律,我们很难从建筑的角度完全阐释清楚。但是我们能够从纳西族传统建筑与自然的结合方面来清楚的明晰哪些地方尊重了自然规律。这样的做法就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理解和把握,同时也是融合自然规律的一种形式。纳西族建筑的结构通过地理位置的选择能够更好地把握好通风、采光和舒适。院内铺砖以红色角岩为材质,一方面是这种材质比较多,成本低,另外一方面,这种材质保证了院落的洁净,即不飞灰也不泥泞;石刻花纹简洁明快,容易雕刻又不失雅观;多以二层、三层楼体结构为主,穿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即度子)。根据构架形式及外廊的不同,可分为平房、明楼、雨步厦、骑度楼、蛮楼、闷楼、雨面厦等七大类。在架构的处理上十分的灵活自然,通过在悬山和木构架来分散整体架构的承载力度,通过建筑技巧和小机关设置来作用于拉伸结构之上,比如地脚、千斤、穿枋等地方,整个构架按照百分之一的斜度进行完善,既保证了整体的立方正,维持了结构上美观,又有效地减少了受力面的压力,增强了稳定性,这也是民居防震的主要原因。抹灰、镶角,为整体美观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纳西族传统建筑对自然规律的把握体现了纳西族人的智慧,同时也说明了纳西族人成就的由来。纳西族人之所以能够在建筑上有所成就,一方面是把握了自然的规律,另一方面也是把握了社会的规律,而吸收的社会规律建筑风格同时也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把握。

3 纳西族传统建筑对当代建筑的启示

正如我们前面所进行的阐述和纳西族传统建筑自身的特点解读,我们从中掌握了纳西族传统建筑的特征和原理,掌握了传统建筑对规律性的把握。而这些也正是纳西族建筑得以成名的关键因素,这对我们现代建筑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我们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上要把握整体,建筑不能只考虑自身的特点,更要考虑到整体建筑群的设计,风格的选择上要具有整体特色的支撑;其次,现代建筑虽然坐落在城市当中,处于一个人为的环境当中,但是也要把握好处理自然规律的问题,实际上也是把握人与自然的规律;再次,纳西族建筑在选材、结构设计上的成本降低原则也是需要我们借鉴的,不能在建筑上过于追求美观,而失去了对建筑的浪费的考虑。最后,现代建筑已经进入了一个“超标”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建筑追求的是独特设计,追求标新立异,追求标志性,更是有些建筑呈现出了“土豪”特色,这既不利于城市建筑的整体和谐,也不利于建筑的合理实用,不仅不能为城市添加色彩,反而影响城市的建设。我们应该在充分认识到纳西族建筑的形式和特点基础上,更加进一步的以人文本、尊重客观规律,建设更多更好的现代建筑。

参考文献:

[1] 于洪.丽江古城形成发展与纳西族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7.

[2] 许涛.地域建筑研究――纳西族传统民居的现代启示[D].重庆大学,2003.

[3] 陈凡.丽江大研古镇纳西族民居环境艺术特色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07.

作者简介:赵海彤(1988―),女,现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景观设计研究。

上一篇:论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下一篇:由《昼夜乐》看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