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与设计创新

时间:2022-09-13 02:40:07

工匠精神与设计创新

中国曾一度是制造大国,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都开始慢慢转型,深圳成为中国首个“设计之都”,北京是“创意之都”,杭州获得“工艺与民间文化之都”称号……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无数人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坚守背后,还有无数与时俱进的设计。我们应该如何让设计与手工艺结合,创造有特色的文创产品,寻找到当代设计语言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平衡点呢?

蒋熙 熙上品牌创始人、广州新锐时尚设计师

记得2010年我看到一个鞋履设计比赛广告,那时刚好关注汶川羌绣,就用它来装饰略夸张的高跟鞋,作品有幸得了金奖。第二年我们推出品牌“熙上”,出发点就是“绣”,把刺绣与当下的科技,比如喷印、镭射结合,用当代的手法做创新。如此一来,作品第一眼看上去可能是传统的,但仔细看就会发现它有时代的内容,有对当下的思考。这就是我找到的平衡点。

周卫东 深圳市铁凝铁艺雕塑有限公司总经理、那特设计师

从设计角度来讲,技术如果不加上设计,不加上艺术,那可能真的谈不上什么创新。不创新就死了,这个是肯定的。至于怎么创新,大家情况不同,不能一概而论。我觉得,学会缺什么就补什么很重要。

曾军 半舍生活杂货铺创始人

我是从平面设计师转成杂货铺的店小二。我并不关心某个工艺会没落或消失。就像《百鸟朝凤》里唢呐没落,是因为乡村的生活方式改变了。新的生活方式会产生新的技艺,这才是所有手工艺依托的根本,设计同样如此。

我的杂货铺并不标榜只卖手工艺品,也有大工业生产的产品,还有旧货、设计品。我是新生活方式的推手。但广东的文化太务实,人们更愿意去吃喝,未必愿意买一件有点品质的东西。这两年我们做得更多的是消费习惯的培养,慢慢从各个领域渗透。

易春友 自然家设计工作室创始人

其实大众还是很喜欢传统的工艺,只要加以现代设计,作品就会很受欢迎。我们是用自然的材料、传统的手工,再加入现代审美来做产品。四五年前,我们去四川考察瓷胎竹编,被他们的工艺惊艳,但当地人用最差的瓷器搭配竹编,工艺再精湛做出来也很土。我就重新设计了器形,去烧最好的瓷胎,再简化工艺,去掉繁复的花样,这样编出来的器形立刻时尚起来。最近一个单杯卖出了一万个。

叶骁 荥窑美学生活馆馆长、荥窑国际砂器文化发展促进会创立者

我算是老匠人,做了20年漆器,改做荥经砂器才几年。砂器有2300多年历史,从古至今,工艺、材料几乎没有改变。但是它恰恰像活化石一样,让我们看到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

我做的第一批砂器是茶具,非常成功。然后做砂锅时,梦想就很大,希望它可以重回都市人的厨房,结果很不好。调查后才发现原来年轻人几乎不做饭了,更不用说慢慢煲汤。我们就不再推砂锅,改卖用砂锅煲的汤。之前一直用做器物的方式让民艺回归当代人的生活,其实民艺的回归也可以换一种方式。比如我们现在主推砂锅炖品,一天卖一万份。这个数量,卖砂锅很难,但卖汤就很容易。

我觉得民艺在当代需要解决的不是实用功能,而是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喝水有太多器皿可选,为何要用砂器?关键在于感受它背后的文化。当所有人都谈速度和效率时,我们是否可以慢一点;当所有人讲变化时,我们是否可以反思一下生命中有哪些不变的东西。

上一篇:FIIL耳机董事长汪峰:寻找生态的洪荒之力 下一篇:“任务驱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