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太平文化遗产精心打造太平文化品牌

时间:2022-09-13 01:02:22

深入挖掘太平文化遗产精心打造太平文化品牌

中图分类号:E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太平广场落成,其周边环境焕然一新,笔者欣然前往参观考察。徜徉广场之间,静听暮鼓晨钟,深感扬中太平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在翻阅历史资料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将思绪连缀成文,意在抛砖引玉,以期推动更多有识之士对于扬中太平文化的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

一、太平文化扎根“太平州”的土壤,有着深厚的历史传承

扬中,又名“太平洲”,位于山东侧扬子江中。古时长江入海口在镇(江)扬(州)之间,扬中境域乃茫茫沧海。东晋时乃有小洲露出水面,江水冲刷沉积,面积逐渐扩大。宋称“小沙”,明称“新洲”,清末扬中陆地之雏形形成,由太平洲、雷公岛、西沙和中心沙4个沙洲组成,其中又以太平洲面积最大、名声最胜,始将现在的扬中市域统称为“太平洲”,分属“四府六县”管辖。后历设 “太平厅”、“太平县”,民国3年改称 “扬中县”,并沿用至今。百年来,长江中这片神奇的沙洲不仅孕育了勤劳勇敢的扬中岛民,亦流传着各种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

据传,明末战火纷飞之时,有一群落荒之人逃难至山脚下,却见上有群山环绕人迹罕至,下有滔滔江水滚滚东去。众人一筹莫展不知所措之际,丛林深处突然走出个身穿长袍的白发老人,老人并不言语只用树枝在地上写下了“大”“干”“川”三个大字,又将手中的拂尘轻轻一挥指向江中,用力点了一点,两点,三点。众人齐望去,只见江中有一沙洲隐约可见,正想再问个究竟时,那老人早已不见了踪影。大家正忐忑不安时,人群中突然有人大声叫道:“知道了,知道了,‘大’‘干’‘川’各加一、二、三点合起来就是‘太平洲’,这可是仙人指路啊!于是,众人结芦为船,涉过江水安身于沙洲之上,“太平洲”也因此而得名。扬中的先民就这样在隔绝了战乱和灾疫的太平洲上繁衍生息,并用勤劳的双手将荒芜的沙洲逐渐开垦成美丽的世外桃源。

太平洲的传说还不止于此,据说,东岳大帝游览长江美景,途遇太平沙洲亦化为枯木驻足观赏,在三跃港附近被洲上渔夫捕入网中。洲上三跃街有小庙“地藏庵”,庙中和尚恰巧化缘路过,见景赶紧将其供于寺中,烧香诵经。附近村民得知此事,纷纷前往拜祭,并自发筹款建成了“东岳庙”供奉东岳大帝,这也就是后来“太平禅寺”的前身。据史料记载,东岳庙始建三间屋,供上东岳神位,取名“下东岳庙”。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庙宇又经过一次重修,有大小瓦屋共五十余间,包括地藏庵(后改为地藏府),开有正门两扇,分正殿、偏殿、前进、后进、左厢、右厢、东偏房、西偏房,庙前广场数亩,专供每年古历三月二十八香期集会使用。西偏房庭前有一棵大银杏树,高达十丈,枝叶繁茂,据说已有300多年树龄,当时被人们敬称为“神树”。地藏府内有十殿阎君,大门旁有千里眼、顺风耳、白无常、黑无常等偶像,东岳大帝殿上有东岳神龛,两旁立有四大金刚、朝臣,进门有五灵官、韦驮,此外还有东岳的师爷叔伯氏以及他的父母像,还有观音像、痘神像、地母像、岳飞像、关公像等等。每年三月二十八庙会期间,搭台唱戏,庙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农产品买卖交易十分活跃,来自大江南北的小商船首尾衔接地停在大港之中,长达一华里开外,形成了名噪一时的“太平景象”。然而,这些逸闻趣事,神话传说随着时间的消逝正逐渐淹没在历史的波涛中为人淡忘,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

二、“太平文化”区别于求神拜佛的迷信思想,其精髓在于“人为本,和为贵”

何为“太平文化”?“太平文化”不是安于天命只顾自保、平安无事就是福的小农思想,更不是“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求神拜天的迷信思想。“太平文化”在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时期是太平无事、太平大吉的文化祝福,体现了扬中先民期盼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朴素的农耕文化。扬中人自古以来按姓氏聚族而居,先天的血脉亲情,以及在改造自然中团结一致的后天需求,让扬中人民格外注重义理人情。人为本,和为贵,这是“太平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太平沙洲地瘠民贫的先天不足也促成了扬中人吃苦耐劳,敢为天下先的执着精神。扬中人敢想敢试,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智者谋于未萌”,扬中人正是抓住了常人难以察觉的机遇,才创造了今天的成绩,四度跻身全国百强县,成为闻名全国的“江中明珠”。可以说,吃苦耐劳,敢想敢为也是扬中“太平文化”的应有之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能够为地区发展壮大提供强大精神力量,为社会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我们相信深入挖掘、大力弘扬“太平文化”将会对推动扬中社会、文化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目前,许多同志对于“太平文化”这一扬中传统文化精神的建设和认识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片面认识。有人认为,扬中建县时间短,没有什么文化传统可言;也有人认为太平禅寺、太平广场就是个方便烧香拜佛的地方,并没有什么可以深究的价值;还有人认为文化建设只要抓好学校教育、广播电视等现代文化就行了。这些人却忽视了文化本身的含义,“文化”,即“文治和教化”,是一个地区的人在长期的共同生活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它包括语言、道德观念、风俗习惯、神话传说、名胜古迹等各个方面。扬中的先民在长期的艰苦开垦过程中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言俚语、风俗习惯、神话传说,并通过一代代口耳相传的方式继承和传扬了下来。这是我们现代扬中人应该引以为豪的宝贵财富,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将其发扬光大。

三、太平广场的建成为太平文化提供了物质载体,发展太平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去年以来,扬中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高品位高档次高规格地建成了扬中太平文化广场,广场北临太平禅寺,东临238省道复线,占地面积50余亩。从规划设计到建筑风格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设计、打造精品园林,彰显“太平”文化的文化理念,硬质活动场地、标志性建筑、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配套建筑设施、景观小品和绿化种植将满足市民、游客休闲活动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太平广场可以形成以太平广场为中心的太平文化区域氛围,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把历史上有的现在看不到的太平文化遗产恢复起来,可以通过文字介绍、图片展示、雕塑陈列、多媒体展示等各种现代传媒手段再现长江太平洲“扬中”的历史由来、神话传说、风土人情、趣闻轶事,成为介绍、宣传扬中“太平文化”的重要平台,成为扬中“太平文化”的集中展示和宣传窗口,让更多的扬中市民和国内外游客了解扬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可以说,建成后的太平文化广场成为集休闲观光、佛教文化、太平文化宣传于一体的具有浓厚古韵的综合性休闲旅游人文景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太平广场的建设不是可建可不建的一般工程,而是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效应的文化工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

要打造太平文化品牌,没有硬件投入不行,没有包装推介同样也不行。笔者认为要将太平文化遗存转化为扬中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就要在精心打造太平文化品牌,发展太平文化产业上花气力做文章。

首先,要丰富、充实太平文化的内涵。可以组织本土作家进行太平文化挖掘性创作,提高太平文化的含金量;组织编制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宣传阅读材料,让更多的人了解太平文化。

其次,举办“拜太平禅寺,品太平文化,度太平人生”为主题的“太平文化节”活动,结合庙会,举办太平小商品交易会,做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因为这一活动,包容了个人、家庭、社会所有的良好祝福,容易形成广大市民、有识之士、甚至国内外人士的心理呼唤,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展示扬中地方文化优势和人文魅力,提高扬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扬中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软实力。

第三、成立专业化的运营管理公司,发展太平文化产业。无论是无锡灵山旅游景点还是浙江安吉百草园农家乐,都是在政府扶持下,由专业公司运作,由小到大,发展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旅游景点,推动了一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我们也可借鉴这些地区的经验,走政府扶持、公司运作、市场化经营的路子。比如,通过组织、征集民间扬中历史上的太平物品,经过专业人士再加工,开发出有纪念价值的旅游产品,逐步扩大影响,带动民间太平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太平餐饮文化,按照三星级以上饭店标准建设具有扬色的太平素食馆等等。

上一篇:建筑基础设计的一些见解 下一篇:关于职工架子队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