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细节探究

时间:2022-09-13 08:36:24

读写结合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细节探究

[摘 要]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在话题内容上与课文密切关联的写作任务,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关注课文、熟悉课文、利用课文,使得写作活动和阅读活动紧密相连。

[关键词]

读写结合;阅读教学;细节

一、引言

长期以来,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一直是教师、学生心头的一块“鸡肋”。花费好多时间去写,感觉绞尽脑汁,写作水平未见有多大提高;不下功夫去练,心里也不踏实,写作能力着实也无从培养。在对近几年所在学校中考英语写作成绩进行调研时,笔者发现,学生的英语写作中存在词汇贫乏、词序不当、语法误用、句式单一、句与句之间缺少关联、惯用中国式表达等问题。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教师阅读教学方法不当,缺少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对一些与文章主题相关的词汇和句型的输入和加工;知识学习仍徘徊在理解的层面,学生很少有机会进一步对语言知识进行吸收、内化、整合、迁移等认知加工,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因而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其实,阅读是语言的感知和理解的过程,是语言的输入。英语写作是运用从阅读中习得的语言知识和写作技巧把思想表达出来的交际形式,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遣词造句、连句成篇的能力,还必须要有整体构思、合理布局、逻辑性地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正是与阅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教师就必须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上下功夫。阅读可以为写作提供丰富的语言材料,并且可以从中学习他人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同时,写作还能“反哺”阅读,增强对阅读材料篇章结构和主题的理解。因此,教师如果将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以读促写,学以致用,对学生这两方面能力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

Krashen的输入假设认为,大量的可理解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且以输入语言材料的难度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为最佳。而Swain指出,仅仅依赖可理解输入还不能使二语学习者准确而流利地使用语言,成功的二语学习者既需要接触大量的可理解输入,又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输入和输出是语言习得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环节。输入仅仅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学习者在输入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内化相应的语言结构才能完成习得的全过程。阅读是输入的核心方面,写作是输出的重要环节,读写结合是输入与输出结合的方式之一。

国内学者文秋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旨在发挥输出的驱动效应,在提高学生输出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对语言输入的深度认知加工。如此说来,写作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相对完整、前后关联的语境中有目的、有选择地理解、记忆和整合有关语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课文,更有效地学习语言知识,进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将读写结合作为落脚点。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以及语言知识的积累,还可以为学生创造在写作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是阅读的有效延伸。

三、读写结合的阅读教学问题设计

(一)从“旨”入手,学会立意

“旨”就是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作者通过文章表达的基本观点和意图。从“旨”入手设计问题,能摄取文章的灵魂,突出主题。有些英语文章表面上显得比较零乱、琐碎。这时,教者可由表及里,从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O计的问题要抓住本质。如提问:“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ssage?”“What might be included in it?”这样,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就可以初步提炼出文章的中心大意。让学生以寻找文章主旨作为阅读的出发点,可以提升思维的高度,使学生学会写作时如何立意。

(二)从“纲”入手,厘清结构

“纲”是指主题的概要,体现文章的结构,使读者对文章主题和内容一目了然。从文章的结构入手,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有些文章宜以文章的“纲”为突破口。例如:“What’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Summarize each paragraph with several key words.”这样,文章的纲要就会呈现出来,学生也从中领会了怎样列写作提纲。

(三)从“题”入手,揣摩内容

“题”是指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构思。教师要充分挖掘标题的内涵,关注标题中的每一个词语。基于标题设计的问题能帮助学生感知全文,捕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态度。有的文章全文都是围绕两三个关键词展开。教者可就此展开问题,并使问题有效地将整篇文章串在一起,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如教“Volunteering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这一课,可设计这样的问题:“What is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How to volunteer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What do you think of volunteering for the Special Olympics World Games?”如此,把握住由标题引出的问题,也就把握住了文章的支撑点。

(四)从“意”入手,品味情感

“意”就是文章的意境和意味。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语言风格,赏析作品的语言特色,进而品味、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态度。设计的问题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在教“Zhalong a special place”这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Where is Zhalong Nature Reserve?”“What kinds of animals live there?”“What do you think will happen if people change the wetlands to make space for farms and buildings?Why?”“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irdwatching Club?”这样,学生从寻找展示型问题的答案起步,到分析参阅型问题,再到评估型问题的思维拓展,达成了对文章的深度理解。

上一篇:高校科技统计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区域经济下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环境的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