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与管理体系研究

时间:2022-09-13 07:26:12

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与管理体系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高校经费舞弊事件层出不穷,不但严重影响了高校的经费使用效率,而且基于高校的特殊地位还带来了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高校经费开支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流程图分析法分析并提出建立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体系,旨在优化高校经费使用管理,加强对高校经费开支的控制。

关键词:高校经费 经费报销 内部控制 高校经费管理

基于高校在我国非营利的性质,高校经费开支一直以来缺少相应的监督和报告机制,透明度低,管理松散,内部控制意识不强,从而容易滋生腐败,近些年来层出不穷的高校经费舞弊案件,也证实了我国高校经费开支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严重。加之相应法律法规的不健全,更使得高校经费的使用情况混乱,效率低下。

一、构建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构建科学、严谨、透明且有效的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体系迫在眉睫,具体说来,有以下三大重要性。

(一)减少舞弊,促进高校职能的实现

对于高校经费开支加强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浪费,杜绝经费舞弊出现,捍卫高校在社会中的声誉,从而促进高校职能的顺利实现。

(二)规范高校内控与财务管理

探索和研究基于高校特点的内部控制,以及通过对部分重点业务的实务设计保证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顺利进行,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1]。

(三)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与国外高校相比,我国高校经费不但来源单一而且数量有限。我国企业、民间资本对高等教育投入的规模和比例远远低于国外院校,目前每年对于我国高校教育的投入仍主要来源和依靠于政府财政拨款,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加强对高校经费的开支的控制,必然可以大大提高高校经费的使用效率[2]。

二、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体系构建的原则

(一)平等原则

平等是加强高校经费开支控制的首要原则。对于高校经费开支的控制制度建立,也应该遵循平等的原则,高校内所有的涉及经费收支的相关人员都要严格遵循相关制度和原则,杜绝任何的特权主义。

(二)全面原则

经费开支的控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责任,还需要经费使用部门及个人的配合协作,甚至涉及高校上上下下每一个部门和员工的协作,只有涉及全面的经费开支控制体系才能真正意义上起到经费控制的目的。

责权明确原则。高校经费开支控制效果不明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责权不明,一旦出现问题往往相互推诿,所以在构建经费开支控制体系时,一定要权责明确,明确流程和岗位责任,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能快速地问责到人,从而加强相关人员的控制意识。

不相容岗位分工原则。不相容岗位的分工设置也是构建经费开支控制体系需要遵循的一个必要原则,因为岗位分工和不相容职位的划分,才能使不同岗位在协作的同时,起到相互牵制和控制的作用,减少舞弊的发生。

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在构建高效经费开支控制体系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成本,力求以最小的成本到达最大的控制效果[3],从而最大限度提升高校经费使用的效率。

三、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体系的构建

(一)控制目的

通过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体系的构建,减少高校经费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减少经费舞弊现象的出现,杜绝利用经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公款私用等现象;提高高校经费开支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二)控制依据

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体系的建立应该符合《高等学校财务制度》(201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201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的相关规定。

(三)高校经费开支控制体系的构建

规范高校经费报销流程及控制审核是加强对经费开支的首要任务,借鉴企业内部控制的经验,建议对整个高校经费报销流程进行规范,并引入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控制审核,以增强其控制力,具体如表1所示。

此外,为保证该体系的有效运行,对于高校经费开支还应该每年引入注册会计师审计,予以监督,从而保证其运行效率和效果。再者,应该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对于违背经费开支控制规定使用经费的人员予以严惩,并定期向社会公众报告经费开支细项,加大社会监督的力度。

四、结束语

对高校经费开支的控制关系到高校的声誉和高校的健康长远发展,对于高校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应该向企业管理一样,量化标准,加强制度和机制约束,从而从根本上起到遏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黎.高校经费支出内部会计控制中的缺陷及校正――以A院校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7.

[2] 财政部会计司.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J].会计研究,2001(2).

[3] 赵明,师萍.高校内部会计控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5).

上一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之研究 下一篇:探究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