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加强预算管理

时间:2022-09-13 06:56:35

浅析事业单位如何加强预算管理

[摘要]事业单位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文就目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不合理、预算编制的不科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善核算体系、规范预算编制工作程序、加强事后绩效评价考核等一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改善方法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科学

1、项目立项依据不够充分,未经过科学的可行性论证程序。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立项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项目立项工作往往由领导主导,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决定上某个项目仅仅通过“办公会”、“现场会”的形式就“拍板定论”,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区和事业发展的规划、导向得不到足够重视,缺乏专业、严谨、科学的评审论证程序,为了争取项目,即便有“论证程序”,往往会出现走过场、走形式的情形,项目的目标、任务是否科学、合理未经过严谨、科学的论证。在项目编制中,对完成项目目标、任务所需的条件缺乏充足分析,盲目申请资金,依据不充分,虚报项目,高估冒算,超范围编制预算的情况也时有出现,给后续的预算执行造成许多困难,导致项目无法按期完成,或者完成质量不理想、资金使用效益低下。

2、项目支出不够细化,科目填报不准确。预算是项目的“实施细则”,操作性很强。如果预算编制不具体,项目执行中就容易偏离目标。有些项目在编制预算没有认真研究项目的任务需求和人员、设备、工作量等测算依据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填报项目过于笼统、模糊、不够细化和明确,经济分类科目填报也不够准确,这种草率、粗糙的编制方法,没有充分的依据,使得预算指标与实际的执行情况差异较大,导致预算失去了应有的指导意义。特别是二次分配的项目只填报了项目工作内容预算,而没有细化预算,按经济分类科目填报项目预算,导致项目执行随意性大。

3、未能形成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工作机制。一种情况是,项目预算完全由项目负责人编制,由于不熟悉财务,他们更多考虑的是争取项目,着重于项目的技术方案设计、组织实施和质量监控,较少关注项目支出预算科目设置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编制的预算,往往出现执行困难、资金结余过大等问题。另一种情况是,一些项目申报单位错误地认为,预算编制纯粹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在编制项目预算时,项目负责人置身事外,预算全部由财务部门完成。而事实上,财务部门难以全面、详尽地掌握项目实施所需的业务技术要求和相应专业环境条件,造成代编预算不准确、预算编制与具体执行脱钩。

(二)预算执行不力

1、预算执行进度与项目完成进度不匹配。由于在预算编制阶段存在“高估冒算”等粗放预算编制问题,造成预算实际执行阶段项目实施进度大幅“领先”于预算执行进度的情形,为避免项目结余多而给次年项目申请造成的不利局面,很多单位采取了年底“突击花钱”办法,产生了违规支出。另一种情况是项目支出预算下达滞后,影响项目工作正常启动,现行的项目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办法又不允许用其他经费垫支,由于资金不到位,造成了许多项目工作难以全面展开的尴尬局面。

2、预算执行中没有严格执行预算管理制度,支出审批不严,擅自改变项目资金用途。部分项目预算单位不按照预算规定的支出用途使用资金,违反项目资金管理规定,擅自扩大开支范围,提高开支标准,挤占、挪用项目经费,超预算开支等。

3、预算执行时缺乏有效的沟通,影响了预算的执行效果。项目经费由业务部门使用,而预算执行进度主要由财务部门来抓,部门间缺乏有效沟通协调,业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项目资金执行进度,财务部门又不掌握项目完成情况,难以对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作出及时、有效地调整,造成工作效率低下,项目执行缓慢。

4、预算执行绩效考评机制缺乏。随着国家财力增强,对项目的资金投入逐年加大,但由于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和工作机制,预算安排部门不能全面准确地掌握项目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项目预算单位相关责任人也没有受到相应的制约,已完成项目的绩效状况未能对财政支出的预算分配和投资项目的管理起到其应有的参考作用、导向作用和制约作用,未能充分达到财政支出的预期效果。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进路径和方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相认识

其一,事业单位要建立本单位预算管理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全面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为实现本单位职能的提供有效保障。其二,要取得预算管理的预期目的,就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在单位内部要树立强化预算管理理念,强化各部门共同参与加强预算管理的意识,预算管理才能真正的实现其作用。

(二)切实执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零基预算”与“基数预算”相比,是一种更科学、更切合实际的编制方法,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按照绩效原则要求,权衡收益与成本,体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

(三)提前做好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

督促有关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就应该提前做好预算编制的各项准备工作。早计划、早打算年度工作目标和规划,要尽早准备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要早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切实做好近几年的滚动专项支出规划,尽量为预算的精细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事业单位要制定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让本单位的审计等业务部门一起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完善单位内控机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利用内部审计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监督;单位预算经上级单位批复后,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执行;健全完善检查、监督与考核制度,确保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五)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在保证各预算单位财务人员按时参加继续教育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的组织专业知识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业务操作,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全方位提高相关人员执行预算工作的积极性。

上一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浅议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