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琶洲中小学方案设计浅析

时间:2022-09-13 06:17:00

广州市琶洲中小学方案设计浅析

摘要:琶洲中小学是九年一贯制学校,位于广州市琶洲村总体改造项目中南部,建筑布局以行列式布局为主,主要朝向为南北朝向,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好,创造出紧凑经济型利用土地。

关键词:琶洲中小学方案设计 紧凑经济型

前言

琶洲中小学作为琶洲村改造项目的社区配套教育建筑,在设计上既符合并体现新时期教育的内在要求,也重视与社区整体设计风格的协调,极力营造高尚学府的氛围,也是新港东路上的琶洲村改造新社区的靓丽的风景线。

1.工程概况

琶洲中小学是由保利房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开发兴建的公共建筑配套项目。该项目位于广州市琶洲村总体改造项目中南部。规划用地面积30162,其中可建设用地29027。工程总建筑面积约23784平方米。其中包括地上计算容积率面积19600平方米,地下层面积3412平方米。地面部分为教学楼区、实验楼区、办公楼区、综合楼等,地下室主要是(平时)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停车库(战时部分人防地下室)及设备用房。建筑高度低24米。琶洲中小学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规模小学30个班,中学15个班,合计学生2100人。

2.现状分析

项目用地为多边形,四周有规划道路,相对独立,南面与新港东路相接,北面是琶洲村地块十一的8号楼住宅楼,东侧规划为琶洲幼儿园,西侧与SOHO办公区(地块三)一路相隔。总用地面积为30162平方米,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29027平方米。地块内场地较平缘,现状标高介于7.9-15.8之间,呈南低北高之势。

在城市建设分区中属于密度三区。用地内无市政基础设施或特殊的设施限制,不涉及城市总体规定的特殊控制区域。

3.总平面构思

3.1整体布局

学校的建筑布局由南北向轴线组合和东西向轴线而成。根据用地的不规则性,建筑尽量沿地块西边行列式布置。有25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 教学楼与运动场中为学校的主中心轴,直通学校南面主入口。另一轴线为西侧的次入口与运动场组合成的景观轴。建筑以庭院式组合,庭院景观向外敞开,与一路相隔的SOHO办公地块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

建筑布置的各个方向的退缩间距满足《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标准与准则》、《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4.功能分区

校园的规划强调功能分区、动静分区、生活学习分区,强调各功能分区的交通流线组织,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琶洲中小学,小学30个班,中学15个班。其中有实验楼、办公楼、综合楼。教学楼两栋,1-3层为小学部,4-6层为中学部。实验楼两栋,配置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劳动技术室、美术室等等。办公楼为教师办公用房与行政用房。综合楼配置有食堂与室内运动球场兼礼堂。

本工程建筑分类为三类建筑,建筑的耐火等级为三级,抗震设计计算按7度,抗震构造设施按8度。

4.1立面造型

琶洲中小学项目的整体立面与周围整体环境氛围相协调,采用新古典风格,并适当运用一些现代手法,符合中小学校的学校形象端庄又活泼。

建筑采用统一材料质感的面砖搭配和对比,结合建筑细部尽可能反映装饰与结构形式美,结合建筑自身的结构形体,运用竖向装饰线、横向梁线、飘板、百叶具有很强的韵律感。建筑主体的黄色面砖及首、二层部位的条形面装饰砖结合,飘窗及空调百叶,给人通透感觉,清新典雅。

预留空调机位结合建筑外观设计,巧妙地进行隐蔽处理。预埋空调冷凝水集中排放管,既保护了设备,又美化了建筑外观,彻底避免了“空调雨”现象。管槽移至室外进行隐蔽处理,不仅没有破坏建筑外观,而且避免在室内过多穿孔开凿,有利防止渗漏,增加室内使用面积,便于管道检修。

4.2交通组织与入口

学校临新港东路为主入口,主要为人流出入口。

地块西侧为学校的次入口,设置人车分流出入口。次入口北侧设置了出租车上落客泊位10个,以及西侧广场设置了临时停车位与自行车停车位。

办公楼设置了地下机动车库出入口一个,机动车地下停车位为27个。教学楼首层设置地下非机动车库出入口一个,非机动车地下停车位为728个。

4.3绿色生态环境的塑造

人炸、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已经成为21世纪困扰全球的四大显性危机,首次在人类发展史上敲响了警钟,因而使中小学生从小就培养环保意识显得意义深远。当代中小学校园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塑造生态的校园环境,并将学校环境本身作为活的课本,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并从多方面启发学生如何尊重自然,节省能源。

学校公共绿地包括教学楼之间的庭院绿化、体育运动场的绿化。教学楼之间的庭院绿化考虑结合生物园地、地理学习园地、物理学习园地设计。在体育运动场地的绿地上主要布置康体活动设施。在这些公共绿地中设置尺度宜人的地灯、座椅、小品、花坛、活动器械等,配以草地、灌木及常绿乔木,成为学生就近休憩的公共绿化空间。该地块绿地率为35.2%。

4.4建筑无障碍

本项目各单体出入口及公共平台、电梯均按建筑无障碍要求设置无障碍通道,校园道路的人行道纵坡不大于2.5%。各级公共绿地的入口与通路及休息凉亭等设施的平面平缓防滑;地面有高差时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在休息座椅旁设轮椅停留位置。公共服务设施部分均按无障碍设计要求设计,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4.7公共活动空间的设计

校园中心广场、中心绿地、运动场地等尺度较大,可承载多种类型的活动,提供给学生集会、演出、展示、休闲的公共场所,已经提供标志性可识别的校园景观。设计中从空间形态、尺度、环境、景观等多方面入手,将其塑造成为符合群体活动特征的校园公共活动空间,以此促进各种交往活动,让孩子们在交往中逐渐形成关心集体、团结互助的品德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结束语

学校并非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同时也是心智教育的场所。新世纪里,学校在提供有效的专业教育的同时,还应该将校园空间、环境本身作为“课本”,启发孩子们自主学习、积极交往;教导他们尊重自然与生态、尊重文化历史。此外,设计者应该不断重复检验学校设计的基础,以实现未来的教育目标,甚至在更广泛的层面上,达到“科教兴国”的长远目标。

上一篇:爆破碎(块)石采用强夯法处理试 下一篇:城市给水管线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和管线定位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