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时间:2022-09-13 06:12:44

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

摘要: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并借助国内外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且以2001~201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和环境发展公报中的数据为依据,运用变异系数法求各项指标权重,根据权重构建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构建了耦合度模型,深入研究了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0年以来,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除了在2005~2006年期间有所下降以外,总体来看呈现上升趋势;从耦合协调度来看,贵州省的耦合协调度也在不断增强,从2001年的基本耦合阶段到2010年的高水平耦合阶段。总体来说,贵州省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处于相对协调状态,但城市化发展水平一直低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今后必须在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城市化发展,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生态环境;耦合;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TU-8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22-0114-04

1前言

城市化是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其社会由传统的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型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化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统计,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5%,城市化已成为继工业化之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另一重要引擎[2],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中水体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凸显,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逐渐表现出来,在此背景下,如何走一条既能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又能保o城市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道路就显的至关重要。笔者主要通过对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分析,并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指标体系,对贵州省近十年来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分析,并确定耦合阶段与类型,为贵州省城市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区概况

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地处24°37′~29°13′N、103°36′~109°35′E,总面积17.6167万km2,截至2015年末,贵州省常住人口为3529.50万人。贵州省与重庆、四川、广西、云南接壤,是西南地区陆路交通枢纽,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在1100m左右,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4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社会资源,境内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山地多、耕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贵州河流处在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有69个县属长江防护林保护区范围,是长江、珠江上游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进入21世纪以来,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也迈上新台阶,其城市化率从2005年的26.9%上升到2015年的42.01%。由于贵州地处西部,拥有大量的重工业企业,这些企业对促进贵州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污染物排放量大,对贵州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影响,且地处喀斯特生态环境脆弱区,城市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很难恢复,因此,贵州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3]。

3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数据来源

3.1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共同体,根据数据的可获得性、可量化性等原则以及贵州省经济发展状况和生态环境状况,构建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3.2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主要有贵州省2001~2010年统计年鉴,贵州省2001~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贵州省环境状况公报等。

为了更加清楚的反映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把耦合协调度划分为4种类型,具体见表2。

5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度分析

根据2001~2010年贵州省统计年鉴和环境统计公报以及前面得到的指标权重代入公式来计算城市化水平和生态环境发展水平,并运用耦合协调度计算公式来计算其耦合发展程度,其结果如表3所示。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度趋势见图1。

从表3和图1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贵州省的城市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除了从2005~2006年期间城市化发展水平因为某些原因而下降以外,贵州省城市化水平从2001年的0.0104上升到2010年的0.9049,10年间贵州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基本上稳定增长;第二,贵州省的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提高,由2001年的0.1315上升到2010年的0.9111;第三,从耦合发展度曲线图上可以看出从2001~2010年期间,贵州省的城市化发展水平、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以及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且耦合发展度从基本耦合逐渐发展到高水平耦合,这也体现了贵州省10年来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第四,10年来贵州省的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一直都高于城市化发展水平,这也说明了贵州省目前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仍处于滞后发展状态,其发展模式仍为强生态环境中的城市化发展模式,当然,从贵州省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中可以看出,贵州的生态环境承载力低,主要是以建设生态保护区为主,如此才造成了城市化建设水平低下。

6结论

(1)贵州省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发展水平都在逐步提高,且二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也在逐步提高,耦合程度逐渐增强。

(2)目前,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发展仍处于强生态环境的低城市化发展状态,日后必须在进一步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城市化,这样才能不断促进贵州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研究所用的数据是贵州省2001~2010年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数据,10年的数据对于城市化发展的长期性来说稍显不足,且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10个城市化发展指标和9个生态环境发展指标在今后的研究中还具有一定的扩大空间。

参考文献:

[1]王新民,王弋博,王莉霞,等.天水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关系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1):133~136.

[2]罗q,刘艳芳,孔雪松.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研究进展[J].热带地理,2014,34(2):266~274.

[3]李菊,王震洪.贵州省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J].贵州科学,2009,27(2):90~96.

[4]杨文举,孙海宁.浅析城市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J].生态经济,2002(3):31~34.

[5]马利邦,牛叔文,李怡欣.甘肃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量化分析[J].低碳生活城市研究.2010(5):52~58.

[6]金万福,汤晓华.福州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状况分析[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0,31(6):57~61.

[7]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22(2):211~220.

上一篇:高中英语教学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挥 下一篇:莫让“解决问题”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