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探索

时间:2022-09-13 04:55:22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探索

摘 要: 本文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出发,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应对挑战的措施之一就是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后续课程。本文还探讨了跨文化交际与影视欣赏课程设置实施的理论依据,并详细介绍了本课程的模式。最后评价实践效果,指出应避免的问题,旨在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 跨文化交际 影视欣赏 课程模式

一、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必要性

1999年9月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指出:要保证“抓好高年级的专业英语教学,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

2007年正式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发现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正面临着许多压力和挑战。为了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和社会需要,必须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二、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的核心目的是充分恰当地使用英语的语言工具作用,达到信息的获取和交流。那么,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准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都应该遵循这样的核心原则。但是大学英语基础教学阶段的教学由于教学任务简单、功能性不强,仍然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基本应用水平,甚至有时还只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延续,这样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设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基本模式是为学习者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形式,重点在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其教学内容趣味性强,形式多样的课程特点,能够多方位刺激人的感官,调节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努力的内部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俞国良,1996)。另有研究表明,在一定的专业学术背景下进行英语学习效果更佳(胡庚申,2000:21)。因为学生能够立足专业,目的更加明确,动机也就更强烈。后续课程的目的不再是机械地对于语言点的记忆,而是用英语来拓展对于某一专业领域的了解,这样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寻求,达到学习的最佳境界。

三、后续课程的初步尝试:跨文化交际与影视欣赏

为提高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准确了解多数学生对课程类型的需求,我们对本院机械等5个专业2003―2005级500名学生进行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5%的被调查者欢迎在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中设置影视、翻译、写作、中西文化等类型的选修课程,其中“影视欣赏”排在第一位,因此影视欣赏课作为一门公选课在2005年第一次开出。全校100名学生选修了此课程。

1.跨文化交际与影视欣赏课的特点

随着文化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的提高,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教学,这其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对于整个外语教学的重要性也日益为人所知。其实,外语学习中必然要涉及两种语言(目的语和母语)和两种文化(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因此外语教学本身就是具有跨文化性质的。也只有不限于对目的语的学习和掌握,进而促进学生对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母语文化的反思,培养学生一定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才能更适应社会的发展。

文化教学的关键环节就是对于材料的选择,其中真实度较高的素材总是受到青睐。电影中给观众带来的文化拟真体验是被广泛认识到的。电影之所以被人喜爱就是因为它给观看者了解各种人物生活的机会。作为外语学习者,观看外国电影就是接触地道外语和外语文化,继而累积跨文化经验的一条有效途径。

本课程选择某些情节突出的英语原声影视作品,兼顾曾获国际奖项,影响较大并有明显文化冲撞的积极正面影视作品。学生欣赏的同时,教师穿行影视评论,如对语言、作品内容、文化、时代背景及人物的分析;另外,通过多种形式的讨论、辩论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影视内容多一些,加之对于影视欣赏的理解多局限于“视听”,因此,该课程应该确切地被列入“语言文化类”。它的课程任务是围绕影视片中的跨文化交际案例,通过相关活动,如分析、讨论、表演锻炼学生的思考,逐渐积累“跨文化经验”,培养跨文化能力。

2.教学策略

美国跨文化学者Summerfield(年份不详)总结了电影作为文化教学的优点在于电影能够增强对他国和自身文化的了解,提高对他国和自身文化的意识、兴趣和好奇心,提供体验他国文化的机会。鉴于此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策略应遵循以下几点。

(1)语言与内容相结合

语言教育学家克拉申就第二语言习得提出的输入假说(The Comprehensible Input)认为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知识。因此以影视内容为学习材料的课程中应根据教学目的,并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理解能力选择视听学习材料。因此,教师在选择电影时应遵循以下标准:1)要有较明确的文化内涵。2)能够代表某些文化的主流方面。3)时代气息强,能反映现当代社会文化,对以后可能的跨文化交际有一定的参考性。4)内容健康,不涉及色情暴力的内容。

(2)语言文化知识与言语技能训练相结合

克拉申认为第二语言知识的获得是一种潜意识的习得,即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获得。他认为通过习得获得语言才能在交际中自然、流利地表达思想(张津梅,2002)。因此,教师应当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习得语言知识的条件,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真实、生动和形象的语言。

本课程是提高学生对真实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只有把目标语的大量习语、表达方式与其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进行有效的言语训练,学生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

(3)语言文化知识与非言语技能训练相结合

Morain(1997:363)认为外语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视觉能力”(visual literacy)。在他看来,一个具有“视觉能力”的人能够分辨周围自然和人造的符号,并且可以像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一样解释它的意义。这种能力对于一个外语学习者在文化学习方面也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时候,外语教学者把重点放在了言语技能上而忽视了对于非言语技能的培养。而非言语却是文化和交际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课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及一些非言语行为,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

电影在课堂上大受学生欢迎,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它有别于其它传统和常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有新鲜感。不少学生还想当然地以为可以像在影院或家里看电影一样轻松。这只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没有动机和约束的学习是不能取得理想效果的。

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充分设计好课堂活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而不是被动消极地观看电影,这样他们也会有所收获。总之,一切课堂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

四、考核办法

学生的平时成绩视课堂表现和任务完成情况而定,占总评成绩的30%。

期末测验占70%,把握以下原则:考查学生对故事片内容情节的理解、文化背景知识和自然科学常识的掌握约占30%的内容,其余70%考查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所获得的语言能力的提高,以小论文的形式体现。

五、结语

文化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外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外语教学不应该以语言学习为目标,而是有必要除语言能力以外,以培养学生综合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为目标。

跨文化交际与影视欣赏课程作为公选课开设5年以来,我们意识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课外大量时间,为学生推荐若干无法利用课堂时间解决的影片,并在网上开设本课程相关的讨论区,作为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补充,这样的拓展式学习既让学生加深了对某些题材的进一步了解,又增加了他们通过观影获得的语言输入。

参考文献:

[1]Byram,M.Cultural Studie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89.

[2]Saccuzzo,D.P.Psychology:From Research to Application.Boston:Allen & Bacon Inc.,1987.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Z].2004.

[4]毛忠明,冯奇,郑娟.英语多种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报告与分析[J].外语界,2004.

[5]朱维芳.英语电影教程(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上一篇:精辟实用, 通俗易懂 下一篇:中学英语创新课堂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