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升级面面观

时间:2022-09-13 02:45:08

新消费升级面面观

人们已渐渐感觉到,生活中的消费内容和观念开始出现明显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买车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买房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讲求生活质量了……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升级。

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的时候,将是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经济起飞和家庭消费发生巨变的时候。而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1000美元,一些城市则早已超过了3000美元。

研究者认为,经过多年积累,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的大宗购买能力已经进入1万元人民币~10万元人民币不同阶段;少数家庭进入10万―30万元甚至50万元阶段;而农村家庭则进入1000元~1万元的阶段。从商品种类看,前者主要是从普通耐用消费品向住房、汽车和信息产品等大宗和高档耐用消费品,以及教育、旅游、文化娱乐等个人发展型和享受型的档次提升,而后者则是从生活必需品向中低档耐用消费品的方向发展。

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有人曾用“井喷”这两个字来形容中国车市的火暴。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00年我国平均每200个城镇家庭拥有1辆“私家车”,每千户家庭私车拥有量比前三年增长了168.4%。其中轿车销售量同比增长约50%。车市的繁荣让人们想起了20世纪80年代排浪式的家电消费大潮。

住房如此,文化教育也是如此。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贷款买房、自行“充电”的时候,人们发现,持续两位数增长的储蓄存款和余额已达10多万亿的“超储蓄”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有钱不花,而是人们正在为消费升级进行的资金储备。而在经济学家眼里,8亿多农民的消费结构升级是一个更大的市场,它将支撑中国经济20年以上的高速发展。

新的增长力量正在发挥作用。这些增长力量主要来自与居民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相关的高增长行业。在近几年,汽车、机械、建材、钢铁、医药、家电、食品、电力、煤炭等行业表现出显著的景气上升态势,房地产、电子、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也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这些行业大多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及其带动的产业结构升级相关。从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看,住宅、汽车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与城镇化进程相关联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对经济增长综合带动力最强的几个高增长领域。这与国际上的大国经验是相符的。以美国为例,在很长一个时期,以提高住、行水平为特征的汽车、建筑、钢铁是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根据国际经验,汽车产业的高速增长可以持续二三十年。汽车工业对上游产业的带动力大体上为1:1,对下游产业即汽车服务业的带动力超过1:2.据估计,在今后10年,汽车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力对每年GDP新增量的贡献可达1/6或1/7。

中国经济目前已进入了一轮以汽车、住房、通信产品以及旅游等以往消费特征不明显的“新兴消费品”为拉动的经济增长周期。中国已经出现了几个具有典型特征的高增长产业群。

“汽车族”高增长产业群,包括合成材料工业、轮胎制造业、钢铁工业、机械工业中的机床工业。这一产业群的规模,大约相当于汽车工业本身的2.5至3倍,占国民经济总量的7%~8.5%,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12%左右。

“房地产族”高增长产业群,包括钢铁工业,建材工业,特别是砖瓦等轻质建筑材料制造业、建筑用金属制品业等建筑投入品行业、装饰装修行业以及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相关服务业。这一产业群是以解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中“住”的问题为核心形成的。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步伐的力口快,该产业群的发展空间还将不断扩展,并将成为今后若干年拉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高增长产业群。

“机械制造族”高增长产业群。近年来,我国机械工业的快速增长是多数机械制造门类大面积景气回升共同推动的结果。

“日常消费品族”高增长产业群,包括食品工业中的水产品加工业、乳制品业、淀粉、植物油等小行业饮料工业中葡萄酒和软饮料制造业;与满足居民文化娱乐和休闲消费关系密切的文化体育用品制造业、旅游业以及高档消费类电子产品制造业,如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和其他高档家电产品等。

在新的增长周期,产业集群现象将日益突出,并且将成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制造业的发展将带动为其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增长与城市扩展互为推动,最终形成几个大的产业城市带。

消费环境需要改善

可是在消费结构升级的背后,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存在的问题,在消费结构升级的问题上,消费环境的完善和城乡消费断层的弥合,是两个尤其需要解决的难题。

在城市,汽车价格的坚冰已开始消融,但养车的费用仍看不到松动的迹象。以中国人现在的收入水平承受相当于发达国家2~3倍的养车费用显然缺乏合理性。消费环境改善的滞后已经明显成为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的掣肘因素。而在农村,由于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的消费需求。所以,扩大消费需求必须从生产的角度去激发人们的消费欲望,其中包括旅游、教育、医疗等消费环境的改善,完善消费政策,拓宽消费领域等。

直面消费结构断层

应当说,8亿多农村人口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将是持久和不可估量的。但是现在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只相当于城镇居民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大都仍处于温饱阶段。由此导致城乡之间出现消费断层。如果面向城市市场,传统消费品的相当一部分生产能力应予淘汰并更新换代而如果面向农村市场,有效需求又严重不足。我国主要家电生产能力的利用率不足50%,除了供给结构方面的问题外,更多原因在于农民缺乏现实的购买力。国家统计局权威人士曾指出,一个国家如果近70%的人口购买力不强的话,市场就不可能做大,做来做去,最后生产的很多产品只有占总人口的30%左右的人买得起,市场就会很容易饱和。

国务院发展中心对这个问题持有的看法是,中国的高增长不是独有的,发达国家也曾经历过高增长时期,中国至少还有20年的高增长期,这与城市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也与内需的增长密不可分,但如果农村需求上不来,今后20年的高速持续增长就会受到很大影响,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应当关注的重要问题。

农民收入水平的滞后影响已经渗透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各个层面,而对于中国的消费结构升级而言,这又有着更为根本的意义。以前我们总讲,对于由8亿农村人口组成的2亿多个家庭来说,任何商品的普及率只要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增加200多万台(件)的需求。农村居民每实现1000亿元最终消费,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2000多亿元的消费需求,从而扩大工业部门、农业部门、第三产业的中间投入。

现在看来,最关键的是切实把农民兄弟的收入搞上去。从一些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基本完成从掠夺农业向反哺农业的转变。而目前我国人均GDP已达1000美元,反哺农业,现在是时候了。

上一篇:北京盛兴破产警示中国连锁业 下一篇:找准经营中的“黄金分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