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

时间:2022-09-13 01:10:59

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

构建高效课堂是素质教育背景下,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新形势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我认为构建高校课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进入课堂状态快

一堂课的时间是四十分钟,进入状态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前一堂课的影响,学生的情绪可能要带到这一堂课中。有的学生上语文课了还想着数学课的事情,有的学生在上堂课中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或者在课下时与学生闹了矛盾,然后就把这些不良的情绪带到课堂上;有的学生上课好长时间了,才把“玩耍”的大脑拉回课堂,匆匆的加热……怎样才能使学生心无旁骛,上课就进入最佳的状态呢?

我在教学的实践中,通常在上课前的2分钟,让课代表提前向学生说,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老师要提问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回答,本节课学什么内容。其实我所做的就是让学生能做到课前预习,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课前的准备习惯。这样做,让学生有一个预热的过程,提前把分散的心收拢回来,这是保证一堂课效果的基础。

二、培养学生课堂记笔记的习惯和教给他们记笔记的方法

通常的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只用耳朵听,形不成动手记笔记的习惯,这样时间一长,课堂上的内容就忘得一干二净。好脑瓜不如烂笔头。形成记笔记的习惯是学习高效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课堂上,老师在讲课,学生可能有记不下来的时候,这时老师如果停下来等学生记笔记,那么就影响到了课堂教学的节奏,也会降低课堂的效率。因此在这种时候,应该教给学生记笔记的方法,比如记大意、记提纲、记重点,脑子好用的记到脑袋里,课下的时候再仔细的梳理一遍,整理出课堂笔记来。大凡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他们都有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这也是一个人终生受用的东西。

三、课堂教学重在讲究实效

一些精彩的优质课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花架子,老师讲课语言精练,环节紧凑,问题处理恰到好处。该讨论的时候就讨论,不该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能因为课堂气氛的活跃而“作秀”。也不能课堂提问出现“假问题”,毫无意义的刻意照搬的一些“包袱”等等。其实我们更应关注课堂的学生达成度。教师要做到精讲: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不讲,学生能通过合作互助而解决的老师不讲,当学生确实不能解决了,老师才不惜时间细致的讲解。因此教师要很好的把握教学的度,避免高耗低效,费力而不讨好。

四、重视和使用导学案

由于课时的相对减少,学案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包括它的设计和使用,都要精益求精。学案的设计必须体现层次性,既要让基础好的学生有事做,也要让基础差的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包括学生的作业也要做到有层次性,既能使优等生吃的好,又能使中等生吃得饱,还能使差等生享受得了。

学案的设计还要有时效性,提前设计,提前发放,课前必须收起等。当然,学案要由教师认真的审查以后再决定课堂上重点要突破的内容。这样学生通过质量较高的学案先期获得了一定的知识,教师通过批阅的学案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建议课后再把学案收起,看看学生问题处理的如何,为下一堂课的开始积累丰富的素材。

五、开放课堂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们对于课堂仍然放不开,教学方式放不开,课堂内容放不开……因为放不开,愈显疲于应付之态。也缺乏了锻炼的机会,使自己的教学模式固步自封,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其实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是很强的,把更多的时间让给他们,效果必然会更好。杜郎口中学的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很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反省、学习和借鉴。它是靠了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个性的张扬,才有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大提高,学生素质的大转变。

六、教师少讲学生多做

不论是洋思中学还是杜郎口中学,他们都是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互助学习的能力,尽力把课堂变成学生的讲堂,把讲台变成学生的舞台,注重学生自学、自练的功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美国一个教育学者,他通过大量的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当人们学习时,他能记住阅读的10%,听到的20%,看见的30%,说的70%,做的90%。北大的董奇副校长搞了一个攀登英语的实验,让不懂英语的老师去教英语,但成绩很好,原因就是老师讲的少,学生做的多。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以学生为“主角”,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动脑动手动口,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

上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下一篇:六步法有效提高期末复习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