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职高班主任

时间:2022-04-25 03:48:43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职高班主任

【摘 要】在我国,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其先天的“营养不足”和后天的“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同度准心的偏移。在人们的心中,职高就是那些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学生的不得已的选择。职业高中的生源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既具有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专业技能,更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是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所在。要教育学生树立目标,制订措施,充分利用在校三年时间,勤奋学习,学好专业,全面发展,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为学校争光,为父母争气,为就业打好基础。

【关键词】职业高中 思想教育 素质 人才

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化,绝大多数初中毕业生都能进入高中继续学习。高中升学比例逐年上升,普通高中扩招以及社会等不良因素的影响,使职业高中的生源素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中的抽烟、赌博、打架、夜不归宿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的甚至出现了偷窃、敲诈等违法犯罪现象。尽管只是极少数学生,但对学校、家庭乃至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危害。因此,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出既具有科学文化素养、掌握专业技能,更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就成为职业学校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任务。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分析职教形势,培养学生自信心

职高生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文化基础较差,厌学情绪较重,行为习惯也不好。他们中有的人情绪不稳定,多变化,不易控制,可以说是软硬不吃;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向老师闭上了心扉。而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又往往因认识的局限表现出各种不理性的做法。以致学生在进校后情绪波动较大,思想不稳定,极易掉进“职高无用论”的怪圈,因此,及早并及时地帮助学生找回自信尤为重要。

首先,要重点抓好专业思想教育。以集中教育为主,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并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进行。一要给学生讲清楚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学生了解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懂得职高与普高是同一层次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二要讲明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懂得读职高一样有前途的道理。三要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并熟悉本专业概况及人才需求规格,以便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并参与社会实践,或者请已经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告会,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和激发其专业兴趣。也可就各种媒体上出现的与专业相关素材作针对性的点评和举办专题知识讲座,使学生能把思维面和认识面拓宽到课堂之外。

其次,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抑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片面地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或唯一标准。如此基调和环境,也就促成了学生目标定位的不科学性。部分学生虽然天天都在盟誓,但没有一天对自己满意过;虽然天天都在努力,但最终还是事倍功半。久而久之,信心和斗志丧失贻尽,留下的只有对自己的不满意和不愉快。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所在;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该做,哪些事该马上做,该怎样做;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己的将来。目标定位要合理并切合自身实际,注意目标定位的多向性和绩效性。

再次,要求学生在做到学习上进步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能力和特长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保持严谨的生活作风,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教育学生树立目标,制订措施,充分利用在校三年时间,勤奋学习,学好专业,全面发展,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为学校争光,为父母争气,为就业打好基础。

二、抓好思想教育,积极转化后进生

首先,教师必须克服中职学生智力低下的思想。调查发现,这些学生之所以学习成绩低,大部分学生是由教师和家长的批评不当、帮家长干活、或者生病等原因造成的。职高学生决不是“天生愚笨”,每一个职教工作者都必须从思想上摒弃旧的观念,还学生一个公正。

其次,要让学生克服低人一等的心理,走出“上中职没出息”的阴影,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自信与自尊。要对学生讲,走进职业中专的大门,同学们就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大家有信心、有决心,就一定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使同学们初步认识到,不是只有考上重点高中、上大学才算人才,只要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都是人才,上中职也能成才。

最后,要注意合理的引导方法。行为不良学生在学校中受批评多,在家中受责骂多,在同学中受歧视多,心灵受到了创伤,情感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应“爱”字当头,更多地给予他们爱护与关心、理解与宽容、信任与尊重,架起师生间可以有效沟通、交流的情感桥梁,弥补学生的心理创伤,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过程中,一方面需要“疏”,像大禹治水一样开沟挖渠,顺势引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转变行为;一方面又需“堵”,需要一定的强制训练,通过各种正强化或负强化手段让学生明确这样做是不对的,要受惩罚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疏不堵,行为转化方向难以控制;只堵不疏,转化太过生硬,难以奏效。只有疏堵结合起来,以疏为主,以堵为辅,才能使学生的不良行为向良好的方向有效转化。要充分相信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班级各项活动要充分放手让学生去做,如:主题班会、运动会、班干部选举及日常工作等都可以按照他们的意愿去做,平时支持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鼓励学生自己积极组织策划一些活动,指导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逐渐转向主动自我管理。

三、缩短师生距离,营造良好班集体

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发挥班委、组长、舍长的作用,从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加以引导,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挑起重担。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加强联系,增进友谊,通过走访宿舍,嘘寒问暖,缩短师生距离,使班级成为一个祥和温暖的大家庭;要有一颗非同寻常的爱心、真心,作到严中有爱,爱中求严,严得适度;要用脑、用眼、用口、用手、用心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一版

2.胡来林《现代教育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

上一篇:由《独立评论》到我国教育改革 下一篇: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