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09-13 12:19:21

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

摘 要 日益加剧的老龄化趋势,要求加快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而在这一进程中出现了供需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民间参与不充分等问题。养老事业的发展,需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从观念的转变、机制的完善、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创新等方面进行构建,逐步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有效实施。

关键词 社会化养老 服务体系 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2013年老年人口数量突破2亿大关,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4.8%。预计到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 。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尚处于世界中下水平时,老龄化程度却已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呈现了“未富先老”的特征。当人口老龄化遭遇“未富先老”和家庭结构变迁时,意味着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预示着养老功能需要从家庭向社会转移,这种转移就形成社会化养老。如何创新养老事业发展思路,形成体系多元化的格局,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现实意义

同志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和社会和谐。而人民幸福主要体现在“住有所居、食有所安、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方面,把人民群众“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梦想更好地变为现实,对“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当前,我国受人口老龄化和独生子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老龄人口日益增多,家庭结构也发生变化,家庭规模小型化导致空巢老人数量持续增加,因此,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和接受社会养老的方式,使全社会真正步入社会化养老时代。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关乎家庭与社会和谐的大事,是老年人实现“养老梦”、助推“中国梦”的重要一环。

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老年人需求多样化且个性化,老年人空巢化、高龄化和失能化的趋势扩大,这就需要社会化养老发挥作用,但同时政府的主导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根据民政部正式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中国政府养老行政行为将出现重大转型,意味着政府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并转变职能,政府开始着眼从家庭赡养到社会养老的变化,并将承担起社会养老服务的社会责任。在制定法律法规及发展规划、提供资金资助、对养老服务发展进行监管等方面,政府的合理“掌舵”为社会化的养老服务领域必将提供健康的发展空间。同时,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良好运行能够产生“养老带动就业,就业促进养老”的良性态势。老龄人口的增加无疑会拉动医疗保健、医疗护理、托管托养、家政服务、休闲娱乐等老龄人群服务需求的增长,随着近年来社区养老与机构养老服务的社会化发展,全方位的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使得社会化养老服务逐步多元化与产业化。

二、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1、传统养老模式面临挑战。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老龄化速度快,规模大,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时代,即一对夫妇赡养四位老人、生育一个子女的家庭结构,这是与计划生育政策伴随而生的。这种家庭结构属风险型家庭架构,其本身难以承担家庭养老任务,使赡养老人压力加大 。另一方面,“空巢老人”时代的到来,也使得养老形势十分严峻。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剧使人口流动频繁,子女不在老人身边导致的“空巢家庭”逐渐增多,这使得独居老人和带病老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靠家庭难以满足,家庭的养老功能进一步弱化。

2、养老服务供需不足。

社会化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根据《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养老床位314.9万张,床位数占老人总数比例为1.77%,就是说,近60个老人才有一个养老机构床位,养老服务供给缺口较大。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老年人并无意愿选择机构养老。有调查显示,我国城镇、农村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分别为11.3%和12.5% 。就社区养老来说,大部分社区都没有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即使有些社区已经建立托老所、日间照料中心、活动室等,但也是面积狭小,条件简陋,没有配备医疗急救设备和人员,既不能接收无法自理和半自理老人。再加上个别老年人不愿接受这种“幼儿园式”的管理模式,所以托老所还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功能。

3、养老服务投入力度不足。

目前,养老服务行业资金投入主要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导。由于养老服务领域投资风险大,周期长,回报率低等因素导致民间资金难引进,造成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单一化,投入严重不足。政府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支持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比如财政投入、税收减免等,但总体来看形式单一,未激活多元化融资体系,使得政府的资金投入还远远满足不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需求。另外,养老服务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例如在建设规划、土地使用、税收减免、水电使用等方面给予的优惠,往往由于各部门出于自身的利益出发,不愿主动实施优惠政策,致使其流于形式。

4、专业养老服务人才缺失。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面临的普遍问题就是专业护理人员的紧缺。有数据显示,我国养老最少需要1000万护理人员,但目前从事这个职业的,只有22万人,一个护理人员同时照料五六个老人也是经常的现象,而其中真正持证上岗的仅2万人 。护理人员大多数都能为老人做清洁、饮食、排泄等基础护理工作,但对于老年专科疾病的护理、心理抚慰、康复指导等却知之甚少,很难提供有针对性、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养老服务行业专业从业人员职业定位模糊,多数专业从业人员被等同于钟点工、保姆、家政服务人员,很难吸引养老专业技术人才进入此领域服务,而这个领域多数被进城务工人员、下岗职工所取代,如此循环下去会直接影响社会化养老服务的质量。

三、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对策思考

1、因势利导,强化养老新理念。

新形势下养老问题已经成为重要课题,构建一套老年人满意度高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已势在必行。首先,对于老年人来说,应意识到养老更加社会化的趋势,转变传统的“养儿防老”到“自助养老”。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当创新理念,培育和宣传养老事业和养老文化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应将老年人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齐抓并重,才能提高老年人幸福感。

2、提高素质,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养老服务属于特殊行业,服务对象为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涉及了很多方面的专业技能,因此需要专业的技能型服务人员,这就要求高校、政府、社区和企业合力培养专业人才,通过专业人才带动社会化养老服务队伍。首先,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应有计划地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开设老年医学、老年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课程,培养适用型人才,为更好的服务老龄人群打下良好的基础。高校应积极推动“校区”、“校院”合作,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养老院,为老年人提供科学的养老服务。其次,完善专业人才与志愿者、社会义工相结合的服务队伍,鼓励热心志愿者加入到养老服务中来。第三,加强对非专业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积极支持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从事养老服务,通过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的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经鉴定和评估后准予上岗。

3、开拓创新,丰富组织形式与运行模式。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需要供给层次多元化,因此应鼓励更多民间组织加入,探索更具活力的创新型运行模式。一方面,完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城市社区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社区老年服务机构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完善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教育学习等服务。除了社区、民办养老院,其他民间组织在养老服务中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很大,有助于缓解养老行业面临的资金、人才和服务等难题,例如,老年基金会、安老公益组织、海外在华项目组织等,可以与社区和养老机构密切合作,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养老服务成本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多种可行性的养老服务运行模式,如近郊模式、养老村度假村模式、养老+医疗的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全龄化服务型养老社区等。地理位置优越的可以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着力打造高端老年养生基地,形成生态养老、生态旅游、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和生态安全产品等模块。其次,积极推进老年产业发展,加强老年健康管理、疾病护理、家政服务、文化娱乐和老年食品、观光旅游等方面的市场培育和产品开发。

4、多方并举,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力度。

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应当建立以政府财政资金为主导,民间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融资体系,以满足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政府应大力扶持,予以政策支持,包括养老支付体系、金融支持体系、配套费用减免制度、税收减免制度、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政府福利购买制度、政府供养制度等。民间资金应善于抓住机遇,在政府主导下拓宽养老服务资金投入渠道。政府应完善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监管体制和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养老基金的运作规范化和健康顺利运行。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建立由政府主导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鼓励和引导商业保险公司开辟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增强人们长期护理保险意识,减轻长期高额护理的费用压力。

5、着眼长效,完善养老服务监督机制。

政府应发挥监管职能,加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监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水平。一是建立社会评估机制。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应加强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的绩效考评,严格进行事前评估与事后考评,通过完善的评估机制既能对服务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估,也能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等进行科学评价,并作进一步总结与改进。二是加强对社会化养老服务的监督和管理。政府应对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的监管持续化和常态化,对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护理技能、经费使用、人员配置、服务达标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加强对在养老机构中接受服务的老年人以及家属的走访调查、信息收集等工作,促进老人及其家属与养老机构的沟通,设立投诉渠道,防止有些养老机构单纯追逐利润或因管理服务不善而造成的对老年人权益的损害。三是构建媒体监督互动平台,加强全民对养老服务的关注和公众监督。

基金项目:此文为四川省雅安市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立项课题“养老事业社会化产业化的理论和实践探讨”(项目编号YA201308)阶段性成果。

(作者: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大学本科,理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哲学社会科学和思想政治教育)

注释: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R].北京.2013

刘畅.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基于系统论的视角[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0(02)

尹若雪,张芳,张静,王艳,李洋.“中国老年人生存现状”系列调查之一――住不进去的养老院[N].生命时报,2012-07-30(01)

李骏.民间组织: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J].社会纵横,2009(06)

上一篇: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弦”“泥哇呜”“宁夏... 下一篇:浅谈动漫艺术在旅游文化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