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12 11:51:58

淮南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

摘要从育秧、栽插、大田管理环节总结了淮南市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常见的技术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问题;对策;安徽淮南

中图分类号S511;S23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3-0102-01

1育秧环节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

1.1播量不合理

机插秧适宜播量的确定应以确保匀播和盘根为前提。生产上存在2种倾向:一是过分强调籼稻的差异性,大幅度降低用种量,有的每盘播量不足60 g,造成秧苗极不均匀,缺穴增多,严重影响作业质量。二是过分强调播种的均匀度,或从获取太平苗、减少用盘量等方面考虑,擅自提高播种量,有的地方达到每盘芽谷170~200 g,甚至出现堆籽苗,结果虽然播种均匀,但严重影响了秧苗素质,降低了秧龄弹性,容易导致后期死苗。一般常规稻每盘播120 g、杂交稻每盘播80 g为宜。

1.2床土处理不当

主要表现在:一是临时对肥、拌合不匀等,出现了肥塘烧苗的现象。二是土壤颗粒过大、混有小石块等杂质,影响苗的正常生长和插秧机的正常作业。三是盘土过薄或过厚,影响了标准秧块的形成。因此,床土必须过筛并熟化,土层控制在2.0~2.5 cm。对盐碱地和早稻田,要特别强调床土调酸。在床土准备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提前培肥熟化,则可以不培肥,通过使用壮秧剂或适当追肥,同样可以培育壮秧。

1.3苗床质量不高

一些地方的苗床不平,宽度不够,造成软盘的秧块塌边,双膜的秧块边缘缺失,有的地方的苗床出现了大的裂缝后没做填平处理,造成盘(膜)悬空,因床土的温湿度不一致,导致秧苗生长的不一致,形成大小苗,甚至引起秧苗落黄枯死。因此,实际操作过程中一定要把苗床宽度放到1.4 m左右,且在播种前一定要对苗床做2次平整处理[1-2]。

1.4生长调节剂用量过大

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能有效地控制秧苗的生长,提高秧苗的素质,但如果施用不当,就会造成不良后果。调酸类旱秧壮秧剂大面积上应用的剂型和用量是针对常规种植水稻的,必须认真选型,严格控制好施用量。调酸类旱秧壮秧剂用量应为5‰~8‰。对一些调节机制不明、有效成分比例不清、又没有经过正规试验的剂型,宁少勿多,甚至不用。在一些地方就出现过因多效唑类药剂用量过大、壮秧剂培肥过量、叶面肥喷施过勤,而造成僵苗不发的现象。

1.5覆膜不当

覆膜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高温高湿促进齐苗。在生产上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地膜贴土,闷种烂芽。二是铺草不匀,漏光烧苗。三是揭膜过迟,造成秧苗嫩弱。四是个别地方不覆膜,认为温度够了,但由于夜间温度还较低,湿度又不足而影响出齐苗,而且25 ℃左右是恶苗病菌最适的侵染温度。

1.6苗期肥水运筹不合理

突出表现在常期水层深和忽视断奶肥的施用。苗床的水浆管理坚持湿润灌溉,控水管理,应以透水为主,以达到通气促根、提高根系生长量和生长活力的目的。水稻的三叶期是由自养生长转向异养生长的关键时期,胚乳养分已消耗完毕,因此要重视一叶一心期的断奶肥的施用,以确保其正常生长。同时,应根据秧苗的长势长相,对瘦弱的秧苗在移栽前2~3 d施用1次送嫁肥。

2栽插作业环节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

2.1整地质量不高

表现在田块内部的高低落差超过3 cm以上;残茬浮面,现耙现插等。沉实时间不足是一个普遍问题,沙性土壤要沉实1 d以上,沙壤土沉实2 d左右,黏性土壤沉实2~3 d,否则容易造成田脚过烂,栽插过深,不能发挥机插秧的浅栽优势。对于冬闲田,由于冬季长期泡水,泥脚较深,地温偏低,土壤还原性差,要注意提早排水施肥浅旋耕。

2.2基本苗过多

基本苗过多,极易导致高峰苗太多,并产生“夹心苗”现象,从而使大小穗严重。若按每株发生4个分蘖、27万穴/hm2计算,穴苗8株时,总茎蘖1 080万个/hm2;穴苗7株,总茎蘖945万个/hm2;穴苗6株,总茎蘖810万个/hm2;穴苗5株,总茎蘖675万个/hm2;穴苗4株,总茎蘖540万个/hm2;穴苗3株,总茎蘖405万个/hm2。根据目前机插秧情况看,每穴成苗以3~4株为宜。

2.3缺苗断垄严重

这是新推广地区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既有机械调试的问题,又有秧苗不均、秧块不标准、缺边等问题。大量实践表明,一般情况下,粳稻漏插率控制在5%,杂交稻控制在10%左右是不会影响产量的,但如果漏插率过大就一定要采取补栽措施。

2.4超秧龄栽插

主要原因是育插秧的时间没有衔接好,不是秧等田,就是秧等机,从而造成秧苗素质大幅度下降。研究表明,机插秧栽插叶龄一般不宜超过4叶,与此对应的秧龄即为适宜移栽的临界期。最适秧龄的长短与气候等条件密切相关,一般秧龄20 d左右较为适宜。生产上必须准确预测前茬的让茬时间,周密做好机械作业计划,分批育秧。严格控水管理,并适当增加取秧量,以确保足够的大田成苗数[3-4]。

2.5栽插过深

究其原因:一是栽插前没有将插秧机调整到最适作业状态;二是栽前大田没有适当沉实;三是农民对栽深的后果认识不足。在不漂秧苗的前提下,栽插越浅越好。

3大田管理环节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

3.1僵苗不发

一是质僵苗。因落谷量过大、栽插过深或严重超秧龄,导致苗质弱,蹲苗期很长。应精细肥水管理,促其恢复生机。二是水僵苗。因栽后长时间水层深,影响了根系的生长发育,抑制了秧苗正常生长。应坚持浅水活棵及时露田促根。三是毒僵苗。因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或秸秆还田量过大,加上长时间浸水,田间产生毒素而恶化环境,抑制了根系发育。应及时脱水露田,增氧促根,并适施适量速效肥料。

3.2死苗较多

产生死苗的原因:一是播量过大;二是盘土过薄或过厚导致机械植伤和长距离运输造成伤害;三是因栽后脱水曝晒致死。在大面积生产上,应高度重视提高秧苗质量,规范床土用量,调整机具作业状态,避免长途运输,栽后加强水浆管理,千方百计提高大田成苗率,确保足够的成苗数。这是实现机插秧稳产高产的基础。

3.3搁田不当

一是不及时,尤其是早茬田发苗过头,成穗率很低;二是搁田过重,一搁就死,穗数不足。这2种情况都会造成营养生长的严重浪费,因此在大面积生产上,要把握搁田的两大原则:一是要及时,在够苗数的80%~90%时必须搁田;二是要多次轻搁,以田土不陷脚、稻株叶色褪淡为标准,反复多次,必须做到适时、适度。

3.4除草效果不好

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除草时机和药剂的选择不当造成的。为此,在除草时机的掌握上,应控制在栽插后5~7 d;在除草药剂的选用上,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草相特点来确定,采用小苗除草剂,确保安全;在除草方法上,特别要注意建立浅水层,一定不能过心叶,否则会造成药害。对茬口较早的田块要结合土壤沉实,大力推广栽前封杀的防治措施,并因地制宜搞好二次化除。

4参考文献

[1] 王启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J].贵州农机化,2009(3):4-5.

[2] 倪伟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J].农家致富,2010(2):34-35.

[3] 唐学实.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3):142-143.

[4] 刘云,杜茶英.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要点[J].南方农机,2006(3):32-33.

上一篇:玉米种子纯度鉴定方法 下一篇:茶树智能化快繁扦插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