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生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时间:2022-09-12 10:45:38

联系生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摘要: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数学教学要把生活情境引入课堂,给学生一双“生活的眼睛”,让他们感到数学有趣、数学有理、数学有用,并进行课外延伸,应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当他们把司空见惯的生活现象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当他们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观察生活、熟悉生活的时候,当他们自觉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就会明白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应把数学活学活用。本文主要从创设情境、课堂上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实践活动课、课外延伸回归生活等几方面探讨了如何实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 应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数学要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数学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更多地从生活中感受、学习、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从而主动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学生身边有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是数学的活教材,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素材并引导学生发现、组织、提炼、转化,为教学所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活情境,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就在身边,自然就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般应用题时,提前一周就给学生提出数学任务,让他们收集信息、筛选信息、自主探究,在学生所选的诸多信息中,我选择了“三月植树节”为中国死海大道植树,运用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死海大道,让学生看到共栽树600棵树,成活590棵树,学生自己提问自己解决,算出成活率,教师补充归纳。这样学生可以从中得到数学与生活相依的体验,又在轻松愉快中获得了新知识。

二、 课堂上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创造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和所学的知识、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多样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题材,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数学问题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经历一个从生活到数学再到生活的过程。 所以,教师不妨在例题的基础上再作些拓展加工,把课本上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转化为生活中积累的常识性知识,从而拉近两者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比如,教学一年级数学的时候,有一部分知识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选择标准来分类,其实这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只是学生不会想到这就是数学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准备好樱桃、西红柿、苹果、辣椒、桔子、草莓等,让学生自己分类,通过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也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

三、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课,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回归充满实际数学问题的现实生活,通过观察、联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开设实践活动课,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发挥应有的主导作用。这种灵活生动的实践活动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实践能力,有效发展其数学思维。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新事物对他们来说有着天然的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让他们动手进行拼、摆、折、分、数、画等一系列实践活动,使他们参与并体会到知识的生成过程,并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找出其中规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使学生产生直观感受,以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中,教师引入新课后,可以让学生先量出三角形各个内角的度数,再把它们相加,学生会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要想让学生发现规律,再让他们先用纸做一个任意三角形,再将三个内角剪下,并把三个角拼在一起,最后他们会惊奇地发现所拼成的角竟然是一个平角,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样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自己发现或提出数学问题,并创造性地加以解决,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每个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实践活动课中得到发展。

四、课外延伸回归生活,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指出的重要教学目标。知识只有在运用中才能被学生熟练掌握,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数学教学不能局限于课内,要走出课堂回归生活,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坚持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运用数学的技能提供广阔的空间。如在学习了“面积计算”和“长方体表面积”后,学生可以练习计算自己卧室所用地板砖的数量、墙壁粉刷压光涂料的面积等。通过大量的实际运用,能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增强他们的应用意识,进而认识数学的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结语

总之,数学与生活相互渗透密不可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进行数学教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可以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参考文献:

刘兼,孙晓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探析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为学困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