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12 10:16:50

河北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摘 要】对河北省农村养老制度进行了回顾,论述了养老的现状、存在问题,重点论述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养老;老龄化;现状;问题;措施

据第6次人口普查,河北省农村的老年人口在2015年将要达到543.46万人。人口老龄化将带来养老、医疗、服务等一系列需求。而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农村老年人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解决好他们的晚年生活,一直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探讨农村养老保障机制的建立等相关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

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有三方面:一是计划生育政策改变了农民的生育行为,造成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二是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善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老人平均寿命延长,导致死亡率快速下降,农村长寿的老人越来越多;三是城镇化的发展导致大批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市,使农村老年人口比例相对增加。

二、河北农村养老现状

1995年10月,河北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在“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原则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开了社会养老保险工作。1999年3月河北省省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构划转至劳动保障厅。2000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文件,确定以省级管理为主,分级管理,分散风险的基金管理模式,各项工作逐步趋于稳定。2006年河北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意见(暂行)》(冀政[2006]92号)明确了全省农民工养老保险试行办法。2009年11月1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参保范围、基金筹集、养老金待遇、养老金领取等。2012年5月22日,省政府正式出台《关于合并实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决定自2012年7月1日起,合并实施我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统称为“河北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这意味着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参保缴费标准及所享受的养老待遇将“无差别”。

目前,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河北农村已形成了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居家养老、自我养老、机构养老、集中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且新的养老方式还在不断出现。但仍主要依赖于传统的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

三、河北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巨大挑战

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生育率下降,子女减少,农村家庭结构小型化,养老的提供者减少,“四二一”家庭结构开始出现,给下一代的养老带来沉重压力。随着价值观念变化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人口流动加快,更多年轻人外出打工,使他们无暇顾及在农村的父母;即使不外出打工,年轻一代也愿意独立生活,子女对老年父母照料出现了一定问题;即使三代同堂,家庭的经济权也多转移到年轻户主手里,老人对资源的控制减弱;另外农村人口快速老龄化,为维持和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必将导致家庭负担的加重,传统的孝道思想在现代生活理念的冲击下,逐步丧失了对子女赡养老人的约束力。也必将导致农村年轻人拒养老人情绪的增加,导致家庭代际关系不融洽。

2.保障水平相对于不断增加的养老费用显得有些微薄

河北的新农保从无到有,目前已实现了全面覆盖,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可以领取60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人的生活困难。不过60元的保障标准确实有点低,现在物价上涨快,还不能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这种普惠性政策考验的是河北省财力的支撑能力,未来一段时间内,大幅提高可能难以实现。

3.农民收入较低

而农民的收入除用于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外,还要承担子女教育和人情往来的费用。因此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不足,没有足够的经济剩余作为养老资金。

4.是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弊端

首先,农村养老保险统筹级别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级统筹,这使得养老保险关系在省际甚至县际转移很困难甚至不可能,这实际上也就是限制了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现有的这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忽视了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脱离了现实情况,这也是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筹集方式是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实行减免农业税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与从前相比变得薄弱,集体分担的那部分养老金很难兑现。而政府那部分养老资金的投入有限,对大部分农民起不到太大的现实意义。

四、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对策建议

1.政府应加大养老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多层次地发展养老机构和养老模式。政府要建立制度化的养老服务投入机制,逐年加大各级财政对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基本建设性补贴份额。在缺少社会力量参与兴办的地区,政府则须全力担负起养老机构建设和服务保障的责任。对农村的敬老院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模式、社会养老模式都要积极支持。对农村地区的孤寡老人基本上采用免费入住或者以少量收费的方式入住敬老院,政府主要保障其基本运转经费。同时可通过市场化养老模式加快高端养老机构建设,对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要发展更加高端、服务更加人性化的养老机构,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2.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养老支持力度

让“农民收入增长力争超过城镇居民”变现。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扩大农民就业面。途径二是一方面,要提高农民在市场上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要开展农民退税政策。途经三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用5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尽快出台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的问题。

3.推广农村养老的“肥乡经验”

农村老人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大,对一般的社会化养老模式不适应,不愿“走出家门”选择机构养老。我省肥乡县采取“集体建院、集中居住、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的方式,建立了适合农村现实需要的新型养老模式——“农村互助幸福院”。截至2012年上半年,河北省肥乡县已建成农村互助幸福院240家,覆盖全县265个行政村,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养老的全覆盖。可在全省农村推广普及肥乡“互助养老”模式,鼓励农村地区创建“互助幸福院”。比较大的村庄可以单独设立,比较小的村庄可以几个村庄联合创建。可以利用农村“撤点并校”后的空闲校舍,作为创建“互助幸福院”的房屋设施。凡是创建“互助幸福院”的,县财政都给予一定数额的经费补贴,维持其运转。

4.重视道德教育,继续倡导家庭养老

在目前情况下,还应以家庭养老模式为基础,强调自身积累,倡导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政府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尤其是树立青少年尊老、敬老、爱老的观念。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一些实质性修改,对于不尽赡养义务,甚至遗弃老人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同时,相关部门应当着手起草农村养老方面的法律,让家庭养老有明确的法律界定;另一方面,应当建立一定的激励措施,调动家庭养老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发展社会化养老,实现从家庭养老向“家庭、社会、国家”综合养老体系过渡。

参考文献:

[1]赵现军.近年来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综述[J].中国市场,2011.4.

[2]张立芳.农村养老问题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1.9.

本文为河北行政学院院级课题(课题编号:2012XYKT009)。

上一篇:浅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在京农民工就业状况的影响 下一篇:浅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