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口号翻译的方法

时间:2022-09-12 09:22:42

广告口号翻译的方法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告在市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广告中的口号是广告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广告口号能够对产品的推广起到积极作用,当然一个好的广告口号的翻译也能够吸引消费者,促进产品的销售。本文从广告口号的翻译方法方面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广告口号的翻译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关键词] 广告 口号 翻译 方法

在中国,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是翻译者所普遍遵循的原则,但是广告口号的翻译又不同于一般的翻译,广告口号的翻译是市场经济产生的一种活动,这一活动的进行当然要依据市场这一大环境。具体而言,广告口号的翻译是针对读者的,也就是针对的是消费者,所以广告口号翻译的同时要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成功与否要以消费者的反应来判断。在广告口号翻译中,读者,即消费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广告口号翻译不同于其他任何翻译的一个独特之处。所以选择广告口号的翻译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消费者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以及购物心理等等。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例如:How 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如何赢得朋友,如何影响别人)。此广告口号的原文为”how” 引出的,“and”连接的一个并列结构。采用直译的方法使得译文整齐而有力。再如:A business in millions A profit in pennies。该口号是两个并列的名词词组,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为:百万生意,毫厘利润。译文同样为两个并列的名词词组,该译文能使消费者感觉到该产品巨大的规模及市场,也能给消费者以物美价廉的感觉。相似的实例还有:Reliably solid, solidly reliable.(安如磐石,磐石之安)。直译的方法能够保持原文的风格,能够保留原文的词汇和比喻意义,能够最大限度的达到忠实于原文的效果。

二、意译法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例如:A Mars a day keeps you work, rest and play.如果按照直译的方法来翻译,译文为:每天一颗“火星”,让你工作,休息和玩。显然这样的译文会使读者觉得艰涩难懂,如果用意译的方法则为:每天一颗“火星”,让你万事称心。这样的译文当然使读者感觉朗朗上口,从而产生购买的欲望。再如:Women can indeed go bold. 这是一则护发中心的广告,如果以直译的方法翻译为:女子的确可能秃头,但是这读起来听起来根本不象一个广告的标语。在原文中“indeed”一次加强了口号的口气,但在译文中使用意译的翻译方法,改为了反问句:谁说女子不秃头?这样更加加强了广告口号的语气,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

三、借用法

借用法常常用于用英语语言中本身存在的成语,谚语等作为广告口号的翻译,它指的是借鉴英语的语言结构,运用汉语中相应的语言结构来翻译原文。例如:All is well that ends well.是一个香烟广告的口号。这则口号本来就是英语中的一个成语,对应的汉语意义为:结局好,全都好,而这也正好是汉语中常用的语言结构,所以把“结局好,全都好”作为译文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再如:Better late than the late是一则交通警示广告,它源于英语中的一个成语“Better late than never” (晚来总比不来好),广告中的“the late”的意思是“the dead”。从而译文也由汉语的“晚来总比不来好”演变为“迟到总比丧命好。”借用法能够保留原文的文化特征,还能对原文的语言起到浓缩的作用。

四、补偿法

有些广告口号具有双关的特征,在翻译时不能同时把双关意义翻译出来,这时就可以运用补偿法。这种方法常用于对电视,收音机等媒体广告口号的翻译。例如“OIC”是一则眼镜的广告口号。一方面这三个大写字母从字型上看就象一副眼镜,而三个大写字母被读出来发音就是“Oh, I see”。这则广告口号不但从视觉上,而且从听觉上都达到了吸引消费者,愉悦消费者的目的,但是翻译成中文时很难把两者结合起来,只能采用补偿法译为“哇,我看见了”,同时可用用声音或者图片在收音机或者电视上对这一点进行补偿。

五、结束语

广告口号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还有模仿法,分裂法等等,而且运用十分灵活。总而言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对广告口号进行翻译要看原文的语言特征,还要考虑到消费者的种种心理与特征,只有把各个因素灵活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完美有效的译文,从而推动商品的销售。

参考文献:

[1]David, O . 1983. Ogilvy on advertising. London: Multimedia Publications (UK) Ltd

[2]Cui,G.[崔刚].1993,《广告英语300句》。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3]Guo,Y.[郭颐顿],Zhang,Y[张颖].1995,《商务英汉翻译教程》.上海:中山大学出版社

[4]Li,S.[黎松峭].1993,《中外成功广告900例》.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上一篇:后奥运青岛塑造旅游品牌城市策略研究 下一篇:英语商务信函写作的构思工具及范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