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倡导”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本质要求

时间:2022-09-12 09:10:58

“三个倡导”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本质要求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2-0020-01

党的十报告提出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社会理想、行为准则,体现了对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其中,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观体现了国家整体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是公民个体素质提升的前提,决定着公民个体层面的价值观。培育核心价值观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国家、社会层面的价值观最终要落实到公民个体,被广大民众所掌握并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才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现实力量。

一、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 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富强的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民过上美好的幸福生活。国家富强的主要标志是有发达的经济,文明的政治,和谐的社会,先进的科学文化等,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民主。民主是为培养公民的民主观念、推进民主制度建设。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是保证人民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实现,为此必须建立、健全一定的法律、法规,并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才能保证人民的权利的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文明。文明,有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但核心文明是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渗透和体现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各个领域。精神文明主要表现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它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直接影响着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并最终影响我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进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和谐是培育和谐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加强道德建设,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是把人与人、人与自然等各种关系处理得当,使各方面都有所得,体现各方面都有德。道德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基础,化育万物就是大德,没有道德就没有和谐,就失去了大家共同生存发展的基础。

二、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自由有多重含义,有哲学意义、政治意义的自由等,但不论何种意义的自由,都与规则规律相关联。哲学上的自由是对规律规则的认识并按照规律规则行事。政治上的自由是指公民享有的某些行为不受干涉的权利,自由是受规则、法律制约的。追求自由是人类的天性,是人生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但脱离了社会的个人毫无自由可言。马克思说“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人的自由与一定的社会规则,社会限制内在同一的,没有绝对不受任何约束的自由。黑格尔就把这种自由视为随心所欲的做法,称之为“坏哲学的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公正平等。公正、平等是现代社会中具有支撑意义的理念,在社会生活中,公平公正涉及社会的广泛领域,包括一个社会的主要制度、社会规则以及主要的政策等。然而,任何一个公正、平等都蕴含着道德的意义,,它是道德的基本观念。社会通过公正、平等理念塑造人们的是非善恶观念,对于个人道德人格的形成和社会美德的培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法治。法治作为一种治国理念、原则、方法和制度,是依据法律、法规管理国家和民众事务的一种政治结构。法治与道德有着密切联系:法以道德为价值基础,法与道德相互渗透、相辅相成,道德对法的制定和实施起着重要作用。首先,法律法规必须以维护人民大众的利益为宗旨,而不是以维护少数人或小团体的利益为目的,它体现公平、公正的道德原则。其次,制定、实施法律的人,他们的道德素质高低与法治的好坏有直接联系。加强道德建设,增强立法、执法、司法人员公平正义的道德观念,有利于他们在履行法律职务过程中忠于职守,廉洁公正,唯法是从,避免徇私枉法。其三,民众的道德素养好对法治有重要价值。加强道德建设,培育有良好道德素质的公民参与立法,有利于预防立法的偏颇与缺失,保证法律的合理性、可行性;法治得以实现最终取决于法律得到公民普遍的遵守,加强道德建设将提升公民的守法意识,主动履行法定义务,积极主张法定权利正常运行、不滥用权利。

三、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爱国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心中积淀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良传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位卑未敢忘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就是爱国的经典表达。爱国就要强化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自觉将个人荣辱得失与国家的兴衰强弱紧密联系在一起。爱国就要热爱自己的家乡和故土,尽自己所能为家乡和故土做事,为家乡的繁荣发展尽自己的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敬业。敬业就是要求每个青年人一定要志存高远。立志才能立身。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古往今来,凡是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无不在年轻的时候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一生。树立志向,首先要有理想。理想是世界的主宰、力量的源泉、智慧的摇篮、斩棘的利剑。理想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执着的精神,执着来自信念。缺乏坚定信念的人对已经确立的理想往往会遇到挫折而动摇,缺乏使理想变为现实的信心和决心。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仅有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坚定的信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诚信。关于诚信,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是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宋代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即“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可靠,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诚实善良的品格,那么它将无法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也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诚信还是每个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民无信不立。人无信不知其可。现代社会,诚信已经成为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友善。友善就是要文明礼貌,宽容、理解、关心帮助和肯定他人。友善是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信任,相互帮助支持;友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社区、和谐家庭的基本要求。友善相对于个体来说,是在行为主体的行为超出人们通常认知的行为规范范围时,应给与及时的提醒;在不违反原则、不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下应尽量宽容;尤其当遇到困难时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帮助及当其愉悦时的由衷地同喜同乐。

总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社会理想,行为准则的价值指向,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广泛增强中国公民道德自觉性,对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上一篇:浅议医学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 下一篇:试析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当代中小学蒙语文教学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