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尝试

时间:2022-09-24 04:49:23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尝试

摘 要: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同的学生因理解能力、感悟能力不同,会在同一时期、同一地点对相同的文本产生不同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了解个性差异,转变教学方式,创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应该尊重差异,把学习的权利留给学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或印象深刻的内容研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创造性阅读,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表独特见解的言语空间,让学生各抒己见,使思维更活跃,个性更飞扬。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教学尝试

阅读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主渠道。初中是学生形成自主语文能力的重要时期。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人生,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人格。另外,阅读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和积淀,以及培养学生开放的、多元的文化精神,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阅读教学改变原有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建立起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对以往的阅读教学不断反思,尝试从以下方面进行阅读教学。

一、落实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著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阅读技能展开。具体要求:1.美文美读,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2.通过略读、速读等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3.通过精读、默读等技能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从多角度深入解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二、加强新课程标准下阅读内容的引导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性的角斗场,开卷有益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但开卷并非都有益。对学生来说,阅读内容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做必要的引导。当然,我们没有必要一定让学生读世界名著。但教师在选择、推荐阅读内容时,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性标准而选择反映学生生活和心理需求、符合当代少年阅读口味的书籍。实践证明:一个人的兴趣是与心理需求紧密联系的。只有在学生潜在的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在阅读中才会投入更大的热情和智慧,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觉地、自主地尝试、体验、思考与实践,主动与文本思维发生碰撞,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注意课外阅读内容与课内内容的沟通,将课内教学内容当做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做面,由点到面地拓展阅读。如在教完《春》后,复印朱自清的另一些写景抒情的文章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后背诵出一至两个美句,且写些简短的读后感在班上交流。二是注意课外阅读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外阅读是人类最富智慧、最充满个性的思想者的对话,要善于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从他们的思想和经验中吸取有益营养,积累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如在学习《范进中举》后,选取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情节,让学生联系当今的考试制度,通过比较得出优劣,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三是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应该更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仅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多更新的东西。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共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伦理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强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边读边想,并圈点勾画,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等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作用,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总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既要有系统、科学的方法,又要有一定量的阅读,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要做到精读与略读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读之得法、读之有效,最终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以阅读为本,以学生自读为本”的阅读指导思想,坚决克服阅读教法中“阅而不读”、“读而不思”的弊端。

上一篇:从书信体角度探析《紫颜色》的真实性 下一篇:浅议医学期刊编辑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