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的成功源于喜剧的力量

时间:2022-09-12 08:28:24

《泰》的成功源于喜剧的力量

如果此刻你还没去电影院看过演员徐铮的导演处女作《泰》,或许这才真是一件事。

当众多烧钱大片近两年普遍以亏损收场之时,这部投资仅有30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正以黑马之姿刷新国产影片的各种票房纪录。票房与口碑齐飞,很多去电影院买票看《泰》的人,恍然间都有春运“一票难求”的错觉。

我更倾向于将《泰》的成功,源于喜剧的力量。尽管往年那种全明星阵容、合家欢喜剧的传统贺岁片,在如今的贺岁档早已难觅芳踪,但人们对贺岁电影依然怀有一定期待。换句话说,市场为喜剧片预留了大量的观影需求,只要能拍出质量过硬的喜剧,观众依然很乐意为笑声埋单。一部让人笑得死去活来的《泰》,迎合了市场和观众的需求。

这部公路伙伴题材的小成本喜剧,没有可与竞争对手叫板的大制作大场面,更没达到可以用“深刻”来形容的高度,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那种“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争议空间都没有。绝大多数观众可能刚走出影院就把这部片子给忘了,只是单纯地觉得之前的观影过程很愉快,但它成功地让观众将笑声留在了影院,将快乐留在了心中。

就连导演徐铮也承认,这部电影没有那么好,它的成功有一定的侥幸和运气。事实也是如此,《泰》正是用它令人目瞪口呆的成功,显示了观众对喜剧电影的饥渴,也显示了大多数导演对观众这种诉求的无视。当越来越多的导演都开始烧钱拍大片时,当越来越多的投资方都将大制作、特技作为票房保障时,一贯以小成本为底色的喜剧电影,生存空间已经越来越逼仄。在这种非理性的市场中,一旦某部片子逆市突围,势必会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贺岁档是国产影片容量最大的一个档期,也是每年国产影片提升市场份额的重要着力点,观察贺岁档所呈现的各种现象,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电影产业和市场的重要渠道。《泰》的成功,带给中国电影业的不应只是一个票房神话,而应该有更多深层次的反思。

当我们思考中国电影的困境和出路时,未必只有“模仿好莱坞大片”这样一座独木桥可走,用烧钱的方式拍电影甚至可能将中国电影带入歧途。民族的往往就是世界的,像近年间快速崛起的印度和伊朗电影一样,像充分展现了喜剧力量的《泰》这样,让影片更接地气,从本土文化中寻找灵感,或许是中国电影的另一条出路,而且是相对更宽广的一条出路。

点评:文章以一部“让人笑得死去活来”的贺岁片《泰》为切入点,材料本身既新颖又典型,然后作者在该片的投资少和收效大的强烈对比中,一步一步地揭示其成功的秘诀――喜剧的力量来自与从本土文化与创新的完美结合。更难能可贵的是文章贯穿始终的忧患意识,《泰》的成功不是偶然,很大程度上它是观众对喜剧电影的饥渴和大多数导演对观众这种诉求的无视的必然产物,引人深思。

上一篇:要记得心中的梦想 下一篇:伸手触摸到的“红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