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中国应该怎样对外开放

时间:2022-09-12 06:45:41

新常态下的中国应该怎样对外开放

中国这些年来已经进入到同志所讲的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的外部经济环境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经济新常态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呢?就是GDP的增长速度放缓了。在新常态下,我们要如所说,要增强当前对中国经济形势的信心,保持一种战略上的定力。因为如果我们对中国经济形势出现重大误判,我们就不可能制定正确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对外开放战略是国内经济战略的延伸,就像外交是国内政治的延伸一样。

不仅我们国内的经济形势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新的常态,我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即我们面临的国际发展的大环境也出现了一些重大的变化,出现了复杂情况,而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些变化是中国的快速崛起所造成的。

在当前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中国要实行一种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战略呢?或者说,在新的形势下,我们的对外开放战略要做出哪些重要的调整呢?

首先,我认为,制定对外开放战略的基本出发点,就是使我们的对外开放战略建立在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之上。

中国加入WTO以后,对外开放战略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争取双赢,也就是我们过去讲的平等互利、共创双赢。当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中国和一些大国关系比过去更加深刻,相互交融程度更加广泛、更加深入的时候,新的对外开放的战略一定要建立在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之上,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如果说过去对外开放战略的基本原则是实现互利共赢,今后我们要为建立一个利益共同体而制定对外开放战略。这个利益共同体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互利双赢战略的一个升级版。因为双赢还只是一个一时一世的交易,而利益共同体则是从长计议,把两个国家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国防利益和安全利益等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这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下一个新的基点。我们不仅仅是经济上得到好处,进出口扩大,对外投资增加,更重要的是使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得到保证。

在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领域上,我觉得现在也应该做一些重大的调整。总体来说有四个转变:

一是在国际贸易上,从以扩大出口为主转向出口与进口并重。

过去中国的对外贸易主要是以扩大出口为主,中国搞国际贸易的主要目的是赚取外汇。到了今天,中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首先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再需要出口,我们要解决这么一个认识问题。有些人说中国现在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要从重视扩大出口转到重视扩大进口,我觉得不完全对。进口与出口要并重,因为毕竟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出口对我们还非常重要。比如2012年当出口超过2万亿美元,制造的就业岗位就有8000万人,所以认为出口可有可无是不对的。现在中国国内那么多部门产业过剩,每年2万亿美元的出口,12万亿人民币的产能,如果不通过出口来消化,完全依靠国内来消化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的外贸出口没有过时,而且我们只有通过出口才能使我们的产品质量紧紧跟上全球同类产品的最高质量,只有走出去才知道我们的产品是否具有全球竞争能力。当然,情况确实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们现在要加大进口的力度。学国际贸易的人都知道,在国际贸易上真正的赢家是进口方而不是出口方,真正的贸易的主动权掌握在进口方手中。主宰国际贸易的最大赢家必然是最大的进口国。为什么美国一直那么牛?就是因为它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

二是在国际贸易上,从以货物贸易为主转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

中国现在的货物贸易可以说在全球具有很大的竞争能力。但是我们的服务贸易长期处在劣势、处于逆差。这造成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中国对外贸易对GDP的贡献度是负数。我在《人民日报》也曾讨论过这个问题,国家统计局在2012年底了一个数据,称中国的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负2.2,这让搞国际贸易的人都非常沮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问题正出在服务贸易上。中国2012年货物贸易的顺差与GDP增量相比贡献率为4%,而服务贸易是逆差,与GDP增量相比是负6.2,最后结果是负2.2。所以说,如果中国在服务贸易上不能有大的提高,贸易对于整个GDP的贡献就永远是负数。当然,我们的服务贸易在过去长期处在一个低水平的发展阶段,要解决这个问题非一两日可为,但是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就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个问题。

三是在资金流动上,从以吸引外资为主转向吸引外资与海外投资并重。

过去几十年我们主要是吸引外资,我们现在外汇储备那么多,是不是就不再需要吸引外资了?我觉得,中国现在吸引外资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我们缺乏外汇,而是希望通过吸引外资,学到国外的技术,特别是通过吸引外资,和国外的供应链与产业链联系起来。中国的制造业和产业不能孤立于全球的制造业和产业之外,而应成为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的有机组成部分。建立关系的重要载体、打造联系的重要渠道正是吸引外资。很多外国人也担心中国是不是不要吸引外资了。不是。相反,中国需要改革开放,中国的产业必须成为全球产业的组成部分,中国要继续引进外资,中国最终也要回到坚持以制造业为本的经济发展战略上。

四是在经济体制上,从以参与全球经济贸易体制为主转向参加全球经济贸易体制与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并重。

中国很早参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我们也通过15年的谈判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确实是全心全意地拥护全球经济贸易体制的。因为从全球经济贸易体制中得到好处最多的就是大国,美国就是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在逐渐成为经济和贸易大国后,也可以从全球经济贸易体制中得到最大的好处。全球经济贸易体制是以市场经济规则为主,而中国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承诺了全球经济贸易规则,承诺了市场经济规则。如果中国今后要不遵守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不但中国人不答应,外国人也会谴责我们。这就使得中国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不可逆转,因为中国人还是讲信用、讲面子的,在国际上一旦做出承诺,要往回退非常困难。我们加入全球经济贸易体制,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就是国内的改革开放。

总之,中国是全心全意拥护全球经济贸易体制的,现在我们要继续支持全球经济贸易体制,但同时还要积极地参与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全球经济贸易体制当中的一些机构,已经慢慢地被削弱了。所以面对区域经济贸易合作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必须积极应对,不能一根筋地搞全球经济贸易体制。有时我们也感到非常具有讽刺意味,辛辛苦苦15年谈判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世贸组织现在反而不怎么发挥作用,倒是区域经济贸易体制在更多地发挥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对外开放战略,把重点逐渐转移到区域经济贸易合作中来。

最后,我认为中国要真正实现新的对外开放战略,要做到两条:

一方面,我们要像所说,保持战略自信、战略定力。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阶段,我们的需求还在极大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前景,我们要充满信心。因为市场经济就是需求推动的经济,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经济发展。在瑞士,任何一个人要建造一个房子,都被要求必须同时建造一个足以防止原子弹的地下室,主要目的就是增加投资规模,因为需求严重不足。日本这些年来银行利率降到0.1%,而日本的企业家还是找不到需求,因为日本已经步入“老年”。而中国则更像“年轻人”,战略机遇期的发展阶段决定了我们的经济仍然充满活力,这一点是中国实现新的对外开放战略最重要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要看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软实力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加强,中国要成为真正的大国,还必须培养真正的大国气度和大国心态。

中国很多企业家现在有了一点钱就炫富,不少干部刚做了小官就不知天高地厚。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在我们向第一强国迈进的过程中,如何培养民众的大国心态是当务之急。什么叫大国心态?什么叫成熟的民族?我认为重要的一条就是“淡定”。而“淡定”的基础就是自信,对自己的国家前途、国家体制充满自信,对自己的民族充满自信。有了这种自信,我希望我们不仅能够成为经济大国,而且能够成为世界上令人尊重的国家。当然,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摘自《探索与争鸣》)

上一篇: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分析 下一篇:吵吵闹闹的乌鸦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