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新课程理念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时间:2022-09-12 06:04:54

落实新课程理念 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摘要】深化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必须深入落实新课程理念,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着眼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构建真正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摒弃教教材的错误做法,充分发挥教材的媒介作用,创新使用教材,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数学课堂

教学观念指导着教学实际,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落实新课程理念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实现由数学教学到数学教育的转变,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下面谈自己几点教学体会。

一、育人为本,树立全新的学生观

新课程理念下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与指导者。教师要彻底改变一言堂的教学行为,全面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新课改的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把学习过程变成充满情感体验的探究性、创造性学习活动。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由此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如“三角形面积公式”,让学生通过动手剪、接、拼的方法,把三角形变成同底不等高的平行四边形进行面积计算。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课程实施所需的技能。能够设计实施最佳数学活动方案。对所要探究课题按新课程全面准确地加以理解,对学生思想、学习能力状况做出科学分析,特别是了解和发现其创造潜能并加以挖掘。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又要因材施教,及时给予指导。从创新层面看,探索性教学不仅需要师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想像力和机敏性,而且有赖于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充分展示,实践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还是以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好。换言之,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从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规律。数学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强调学生是发现者,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发现得出结论、找到答案。学生能够完成的例题尽量要让学生自己做,使学生不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以学生为主,建立全新的教学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首先,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如在教学初一数学线段的长短比较时,可以从学生身高的比较开始,引入学习内容,并请两个同学演示。让学生仿照比身高方法来比较两支笔的长短,由此引导学生找到比较两条线段长短的方法,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新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当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不再需要教师再进行深入的讲解,学生从线段的比较中就能自主探索到角的比较方法。再次,教师应从课堂的权威、法官的身份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放大学生的创新之举。师生之间既有知识的交流,还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如在教学立体图形时,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多面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制作时教师观察各组制作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了解学生在制作时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在讲如何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先是倾听学生们的方法,然后让几个有代表性、思维方法好的学生进行讲解。这样,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相互交流。

三、用教材教,建立全新的教材观

传统的数学教学,教师囿于教材的限制,把教教材当成了教学的主要任务。新课程理念强调:“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是学生藉此学习新知识的基本线索和教师赖以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数学课程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和风格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新课程为教材的多样化和呈现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新教材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入手,展开最基本的、丰富多彩的数学内容。更多的是强调学生实际操作,以试一试、做一做、讨论的形式编写。相当一部分的例题、习题较旧教材更贴近实际生活,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由于数学课程内容的重大调整和变化,要求教师必须具很强的开发能力。要深刻领会新教材的意图,全面地熟悉新旧教材的变动情况,根据教材改革的要求及时更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好新教材。要善于以教材为基础,继承与创新并重,可对教材适当补充和删减,或调整教学顺序,搜索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整理,不断积累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带领学生分析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知识发现、探索和运用的能力,进而具有自学能力。讲授中,不能照本宣科,不能固守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现代化手段,和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新教材的灵活性,给予一个好的教师得以充分展示自己个性的空间,老师课前的准备过程与课上施教过程都是教师对教材开发的过程。

上一篇:浅谈如何上好中职学校女生的体育课 下一篇:试论语块理论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