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失范的社会学分析

时间:2022-09-12 05:45:21

教师失范的社会学分析

【摘 要】目前,教师、学术不端以及权力腐败等广为社会所关注,文章通过社会 学的理论,尤其是涂尔干对失范的研究来对这些事件进行分析,希望用社会学的理论来更为客观地剖析教师失范,从道德建设和法律完善来克制教师的欲望两方面出发,使得教师明确自身职责,以期提出预防教师失范行为不断发生的对策,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社会分工;失范;道德;法律规范

近年来,学术不端、权利腐败以及等教师“失范”行为普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使得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教师产生怀疑。涂尔干认为,在19世纪的欧洲社会是一个“占有行为”的调节缺少规范或制度化程度差的社会,常常处于缺少规范与丧失整合的状态。这种状态,涂尔干称为“失范”。他认为,社会这个整体是由社会分工所联系起来的,“就正常状况而言,分工可以带来社会的团结,但是在某些时候,分工也会带来截然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结果……对这些偏离形式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确定形成正常状态的各种条件。”在《尸子》、《同俗通义》当中就有提到教育,但是当时的人还只能称之为教育者,而不能成为教师,因为教师是一种经过某些特定的考核而成为一种职业,即有一个舞台道具来证明他们扮演什么角色,但是古代社会的教育者他们则没有专门化的标准,并且没有作为一门职业。韦伯对中国社会进行了深刻的研究,他认为,“中国历来最为突出的是将人文教育作为社会评价的标准。”对于这一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们,人们对其有着极高的期望。李强在1998年北京市居民职业声望调查中对一百个职位期望进行了调查,教育者的排名都比较靠前,其中科学家排名第一,其次是大学教授,第四名是物理学家,第七名是社会学家,而大学普通教师排名14,中小学教师排在第29,幼儿园教师排名36。

但是,今天的许多教师的行为却与他们职责极不相符,违背了人们对他们的角色期望。社会不断进行着社会分工,社会各个阶段的道德标准与行为规范的变化总是会与人们的欲望限度和行为操作发生冲突。

一、当前的教师失范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的教师失范主要表现为教师行为、学术不端、权利腐败行为。

教师主要是借助其教育身份,通过诱导或强迫学生满足其生理欲望。学生往往也因为害怕老师或者是为了某种利益而满足教师的需求。如教师郑凯文、吴春明、杨启发、陶表功等等。实施者与实施对象年龄差距大,并且大部分是持续性、多发性的。从程度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行为是为人们所咋舌的,对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由于家长不愿让旁人知道孩子的遭遇以及学生的恐惧,所以,往往教师行为还具有隐蔽性。

学术不端的教师包括从各大名校的领导到在社会上享有很高声誉的科学家。进行学术研究主要是为了促进国家科技的发展,但是,这些人却和其职责相违逆,做出危害社会伪科学或者是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如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得主李连生、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刘辉、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等等。

很多教师权利腐败主要是因为对角色权利这一资源的占有,大部分人都是高校的高位领导,如原湛江师范学院院长郭泽深、原长春大学副校长门树廷、武汉大学(微博 招生办)分管后勤和基建的常务副校长、常务副书记陈昭方、龙小乐等等。同时,涉嫌的金额也非常地庞大。人民群众对教师的贿赂也是道德的一大缺失,表明权利腐败还具有双向性。

教师、学术不端、权利腐败主要是因为教师们往往会忘记他们的职责是学生赋予的,即马克思所说的异化。教师失范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特征,促使他们失范的个人原因多么多样化,但是,都是因为欲望没有收到很好地限制,缺乏道德素养,其次是法律规范不够缜密,没有明确规范教师的欲望范围。

二、解决对策

根据涂尔干对社会失范的研究,现代社会失范行为的产生主要是个人的欲望不断膨胀,以及法律对个人行为约束的减弱,因此,要使得人们的欲望有个限度,就要加强道德建设,还要树立法律权威。

(一)道德培养

教师失范主要是因为道德缺失,因此,教师本身要不断加强个人的道德,明确自身的职责。我们国家也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每个人都会成为教师,任何一个即将成为教师的人都会通过一些模仿对教师这一角色进行领悟,使之如何进行角色扮演,因此,如果前人或者是周围人没有给他树立起一个良好的行为或者是传递道德的思想意识,那么,他的行为就有可能表现出不道德,因此,加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完善法律

加强对个人欲望的限制能够有效克制教师行为失范,控制个人欲望就不能仅仅只是依靠个人的道德控制,要靠法律来克制个人欲望的限度。涂尔干认为仅仅只是依靠惩罚的方式的法律不能够很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的,是不适应整个社会的社会分工的,因此,还必须建立恢复性法律来弥补压制性法律的不足。

1.压制性法律的完善

压制性法律主要是一种消极的法律,通过对失范者的制裁,取消失范人原有的权利,来实现消除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因素的目的。我们要通过严格的法律法规来惩治那些严重行为失范的教师,既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职责,也能够警醒社会上的人们,这也是教育的一种手段。

2.恢复性法律的完善

在对失范的教师进行惩治的同时,法律更应该要做的是选出一个适合于该角色的人来替代原来的角色或者是适合的法律法规。针对教师,并不是单方面的是教师自身的问题,也包括受害者自身的知识,思想意识和应对的态度,因此,要加强性教育,科学地指导他们如何应对性。还要加强对教师自身的监督,教师不能借助教学目的对学生实施。每个人都拥有对金钱的欲望,都有满足基本生活的需求,但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有进行学术研究的天赋和能力,也就是说,在如此庞大的人群当中,并不是所有人提出的思想观念都是新的,也即是说对于大部分教师仅仅通过教学不能满足生活的需求。对于那些不太适合搞学术的教师来说,社会要为他们创造一定的环境来使他们更好地生存,如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那样,学术不端和权利腐败便能得到有效控制。

教师作为高声望的职业,教师的失范行为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而教师失范主要是因为道德和法律的缺失,因此,要加强对教师和整个社会的道德教育,完善法律法规,以此来更好地限制教师的欲望,明确教师的职责、职权范围。

参考文献

[1] 宋林飞.西方社会学理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2] 涂尔干.社会分工伦[M].渠东译,三联书店,2013.

[3] 张彦山.教师职业的产生与发展[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1996(2).

[4] 马克斯.韦伯.儒教与道教[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5] 李强.转型时期冲突性的职业声望评价[J].中国社会科学,2000(4).

[6] 娄玉珍.浅谈我国高校教师道德素质建设问题[J].中口地质教育,2005(2).

[7] 周烈.论高校领导干部素质与高校的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3(2).

上一篇:《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的后殖民生态解读 下一篇: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