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两个环节创新教学模式

时间:2022-09-12 04:26:34

抓好两个环节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 课堂教学;模式;预习交流;展示反馈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0—0036—01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渠道,它是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素质、发展能力、开发智力的主要途径。传统课堂教学没能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生往往处于消极、被动、受压抑的状态,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这样既不利于教师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又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需要集体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合作,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新课改下对预习交流和展示反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力图使学生能“动”起来,能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课堂中来。那么,该如何运用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呢?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两个环节

一、预习交流

预习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述新课之前的自主学习过程。教师根据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精心设计导学案,设计问题即预案,学生课前预习,查资料获取知识,这是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性的一个过程,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对预习的要求不具体,只是让学生课前先看一下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所谓的预习,缺乏有效的指导,使得预习往往流于形式,效果收效甚微。

事实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然后要求每个成员单独完成小组任务或各自分担某一任务,独立完成;预习过程由小组长协调、安排、督促、检查,小组记录员记录成员预习情况,可以小组内交流、讨论,形成小组预习结果;小组确定发言代表人,最后将各组完成的任务展示的环节在课堂上展示。这样教学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因此,老师一定要在预习课的开始就精心组织和指导,当学生熟悉掌握了基本的预习程序、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小组能够基本完成预习任务之后,教师就可以慢慢放手。

二、展示反馈

展示是生生、师生互动的过程,主角是学生,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在展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生展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将课堂变得有弹性,开放性的课堂会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教师还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与互动,灵活地做调整。

各小组依次展现,其他组的同学也分享了成果,这样的课堂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现提升,课堂容量加大,由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到现在能完成七八个问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深、更快。学生只有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才能掌握得更好更牢靠。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说、谈、演、写等方式,检查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将学习较差的学生和学习好的学生结成若干对,让优生辅导差生,这样既让差生在学习上得到了提高,点燃了他们求知向上之火,同时也让优生在原基础上又得到了提高,帮助他们自觉梳理了知识。

我在课前准备时一定要将给学习小组准备的问题按自己的教学意图进行认真筛选,所保留的问题既有一定的宽度,又有一定的梯度。也不一定每个小组探讨的问题都不相同,也可以几个小组探讨同一问题。展示反馈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按教师的教学意图依次展示,也可让学生自由展示。在某一小组发言、讲解的同时,其他小组的同学注意聆听、思考,待某一学生发言完毕,其他同学便可以自由地表达赞同、反对及补充见解,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发言做点评、补充或修正。如果老师觉得学生对这个问题理解已经到位了,就可以引导学生即时转入对下一个问题的探讨。实际上,老师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是一个组织者、调度者、掌控者,又是一个学习者,是学生的忠实听众。这样就真正实现了新课改中以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参与者,使课堂呈现出一种热烈的学习氛围。

所以,我认为课堂效果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学理念的转变。只要教师用心去感悟、用心去做,用心去欣赏学生,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枯燥的课堂教学也会变得灵活、生动起来,学生们也会慢慢地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上一篇: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谈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