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社会保险审计的思考

时间:2022-09-12 03:35:13

深化社会保险审计的思考

江西的社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和生育保险)审计算起来已开展十多年了,特别是2001年政府机构改革后,省审计厅增设了社会保障审计专门机构,为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险审计从机构上、人员上给予了保证。五年来的江西社会保险审计,应该说做了一些工作,如开展了全省性的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失业保险基金审计、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审计,局部还开展了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从全省的角度看应当说五大保险都进行过审计。揭示了一些问题,如基金征缴覆盖面窄受益率较低、有的险种欠缴漏缴严重;部分参保人员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基金被挤占挪用现象未得到根本纠正;基础工作较薄弱、基金征缴随意性大;财政监督有不到位现象、基金存在安全隐患等。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如推动基金覆盖面的扩大、追回被挤占挪用的基金、督促制度的完善、提高监管意识、确保基金的安全等。但实事求是地说,工作还有差距、问题揭示还较表面较肤浅、督促整改还不够到位,还需要不断深化。

调整审计目标。审计目标的确定是做好审计项目的关键。五年来的江西社会保险审计,将审计目标定位于: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这种定位应该说也没有错,但太笼统,因为五大保险面临的具体情况不同,要揭示的问题也就肯定不同,统一定位于基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目标不明确、缺乏操作性。就像一味药什么病都能治肯定不是药。当前社会保险中突出问题是如何维护参保人员的权益。影响参保人员权益的因素很多,目前主要有该保的人没有保、保障水平低,如工业园区企业、改制后的民营企业政策兑现问题,如社会化发放、“确保”按时足额等;骗保问题,如死人享受养老保险、就业后继续享受失业保险等;专款不专用问题,如将基金用于行政经费;参保人员个人缴费所有权保护问题,如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记载。审计目标的确定应根据险种的不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侧重。

转换审计模式。以账证表作为审计客体的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已被审计工作者所熟悉,在以前的社会保险审计中广泛运用。但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手工的、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已难以适应社会保脸审计的需要。由于社会保险业务的特殊性,其财务账证表只反映基金收支存的总括情况,一些详实的资金运动轨迹无法在财务账务中得到反映,但在业务中反映得较为清楚,如基金收人由哪些单位缴纳、缴纳比率多少、欠费的是哪些,基金支出给了哪些人员等。这样,审计就必须由财务审计转向业务审计。养老、医疗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都要按参保者设立个人账户,信息量巨大。这些巨大的信息经办机构都是用数据库来储存的,财务上反映的数字都是从数据库中抽象出来的,要审计海量的信息,离开计算机已无法进行。这样审计模式就必须由账项基础审计转向数据审计。

强化审计处理。审计处理当然不是目的,但审计处理是消除屡查屡犯、减少国家损失、督促问题整改必不可少的手段。审计处理的方式在审计法规中作了规定:上缴、退还、罚款、警告、通报批评等。但在社会保险基金审计中如何灵活运用这些手段,确实不那么容易。比如某社保经办机构将某项社保基金挪作行政经费或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按法规应责令其归还。如果我们下达审计决定,要求按期归还被挪用的资金,可能会出现决定下达后被挪用的基金分文未归还。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能简单归结为被审计单位态度问题、法律观念问题。因为社保经办机构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除财政正常拨款外,无其他任何资金来源,当年的拨款顶多够当年用,不可能影响被审计单位当年的正常工作来归还挪用的基金。也就是说这种决定下达后不但不能减少基金的损失,还可能给别的单位发出一个错误信息――好像挪用也白挪用。我觉得对不同的单位应采取不同的审计处理方式,有的在经济上没有办法处理,可以采取非经济的办法。如移交,追究其领导的责任,在行业内通报批评,对其单位和领导声誉上产生不良影响。目前社会保险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适应审计公告方式,利用社会舆论来督促问题的整改。这样在社会上可造就一种侵害社保基金要付出代价的氛围,起杀一儆百的作用。

(作者单位:江西省审计厅)

上一篇:关注:审计的新领域 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的审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