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初探

时间:2022-09-12 03:31:43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初探

[摘要]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一门理论、技能、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根据课程特点引入PBL病案教学法,能加强学生学与用的融汇贯通,激发学习热情,培养临床思维及主动学习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 临床血液学 血液检验 教学方法 PBL

[中图分类号] G642;R5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2(b)-098-02

《临床血液学与检验》是采用各种实验室检验方法和技术来分析和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从而阐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协助诊断、治疗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一门科学[1]。该门课程是医学检验系的主干课之一,实践性强,与临床联系紧密,所涉及检查内容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结合临床才能给出诊断意见。因此,学好血液病知识、并把其与实验室检查内容及结果融汇贯通起来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学好该门课程的关键因素之一。检验系学生临床知识相对薄弱,临床思维有待培养,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教材、查资料,并通过讨论互相取长补短,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临床知识和思维方面的不足,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主动学习的能力。由于理论课时间安排紧凑,不适合讨论,因此,我们在实验课的教学中引入了PBL教学法,现将组织过程及初步评价结果报道如下:

1 PBL教学的组织

1.1 案例的选择

PBL案例教学法是以病案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它是以塑造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为教学目标[2-4]。该法中案例的选择是教学的要素之一,好的病例不仅能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并在学习中相互协作。因此,病例的确立至关重要[5]。

在选择病例时,首先,教师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即通过病例讨论要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内容。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挑选出合适的病例并适时引导,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如可将临床血液学检验分成红细胞疾病检验、白细胞疾病检验、血栓和出血性疾病检验三大部分,列出各部分的教学目标,每部分至少选择一个代表病例。如白细胞疾病检验急性白血病部分的教学目标通过问题的形式定为: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是怎样的?急性白血病的FAB和WHO分型诊断标准是什么?AML常伴随的四种重现性染色体异常及其形成的融合是什么?诊断白血病常做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他们在急性白血病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如何?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hpcytic leukemia, 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AML各亚型间的主要鉴别要点(主要是骨髓象病例、细胞化学染色及CD抗原表达几方面)有哪些?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的主要鉴别要点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和讨论,能让学生掌握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主要实验室检查及结果、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ALL与AML的鉴别要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各类及各亚型的白血病。

其次,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病例应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因为首先要保证学生学习和掌握医疗实践中遇到的基本问题和基本临床技能。

第三,病例要真实,但因教学目标的需要,可在原病案基础上有所加工。教师可到医院病案室查阅病案或与血液科医生联系,请他们留意典型病例,然后将病例资料:主述、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如实记下。另外,可适当加上一些医患关系的情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伦理学方面的思考等。

1.2 PBL案例教学组织及过程

由于理论课授课内容多,时间安排紧凑,不便进行PBL案例讨论,因此我们选择在实验课上进行。由于是第一年引入PBL教学法,我们在红细胞疾病检验、白细胞疾病检验及血栓与止血性疾病检验先各选了一个有代表性的病例进行讨论。我们一次实验课是4个学时(160 min),主要授课内容理论课均已讲过,因此教师通常用20 min左右的时间重点讲解本次实验课要观察或要做的内容,如某种病的血象、骨髓象特点;某个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等。利用最后的20~30 min进行PBL案例讨论,中间约110~120 min的时间学生自己阅片或进行实验操作,教师指导。110~120 min时间足够学生完成本次课的教学任务。

我们通常选择理论课授完一大部分内容(如红细胞疾病检验)后的实验课进行相应的PBL案例讨论,趁热打铁,以加深加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讨论的内容分3~4次课逐步给出,学生4~6名组成一个讨论小组,利用课后时间查资料讨论,然后形成统一的意见。下次实验课讨论上次实验课布置的问题,每组派一名学生发言,有不同意见互相讨论,教师适时引导,对讨论内容归纳总结,最后对各组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评。

1.3 对学生的评价

在PBL病例讨论的最后教师对各组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准备的是否充分)、知识掌握、自学能力、推理分析能力、融会贯通能力、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几个方面。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2 PBL教学的效果

现代医学检验人员的任务是及时为临床提供反映被检者真实情况的实验室检查数据,并将检验结果较客观和准确地转化为有效的临床信息,以正确指导临床的诊疗工作[6]。因此,我们将血液检验临床技能训练、血液病知识及知识和技能的整合运用和分析判断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虽然在血液检验实验课引入PBL教学法时间不长,但初步看来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的学习热情较往届明显提高。以前的学生觉得血液检验是一门相当枯燥的课程,深奥的理论、难看懂的骨髓片,现在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看片,觉得有的放矢了。另外,通过讲评各组对问题的准备情况,激起了学生的求胜心,他们对学习更加热情和认真了。②学生善于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方法去学习了。以前在上课时虽然教师也多次强调要学生自己对难鉴别的疾病进行列表比较,但多数同学无动于衷,在邻近考试时经常有同学问某两种或几种病的区别是什么?通过几次PBL案例讨论的准备后,经常可以看见学生的笔记本列着比较表,学生逐渐养成了对相似疾病列表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的能力,这对他们的自学能力以及在今后工作中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够掌握所学知识教师是很高兴的,除此之外还能获得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师是更欣慰的。③学生病例分析题的成绩明显提高。我们血液检验考试试卷每年有2~3道病例分析题,几乎每届都有5%左右的学生有一道题答的完全不对,今年下降到2%。学生的理论课考试成绩也较往年提高了。

综上所述,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课程中引入PBL教学法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加强学生学与用的融会贯通。今后我们还要适当增加PBL病例,进一步完善问题设置,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会祥,刘保文,周欣.本科医学检验教育的教学改革设想[J].中国高等医学育,1995,23(2):20.

[2]陈鹏,李斌.PBL教学法在本科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22):170-171.

[3]曾静,左川,卿平.试论PBL 教学中教师的职责和技巧[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30(12):31-33.

[4]姜萍,杨振宁,商庆新,等.PBL教学模式在高等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3):104-105.

[5]黄慧芳,林东红,刘庭波.血液检验实习带教PBL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与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1):93-95.

[6]林东红,徐建萍,林孟戈,等.创建医学检验专业本科课程PBL教学新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29(3):85-88.

(收稿日期2010-10-09)

上一篇:多种西药合用的不良反应分析 下一篇:提高家长\儿童对预防接种依从性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