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蓝莓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09-12 02:15:12

伊春市蓝莓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摘要 以蓝莓富产区伊春市为例,从蓝莓食品安全监管层面角度出发,对现阶段技术支持存在的薄弱、风险监测评估机制的不健全以及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进而促进蓝莓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上的逐步完善。

关键词 蓝莓;食品安全;监管;问题;黑龙江伊春

中图分类号 S66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294-01

随着蓝莓食品产业的大发展和快发展,蓝莓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上凸显了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为此,笔者特将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1 蓝莓食品安全技术支持薄弱

1.1 产品标准有待统一

据统计伊春市现有的蓝莓产品共有七大类29个类别近1 000种产品,这七大类分别是蓝莓果酒、蓝莓饮料、蓝莓果酱、蓝莓罐头、蓝莓糖、蓝莓果干和蓝莓果糕。目前,蓝莓食品生产中除蓝莓果酱外,其他产品均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蓝莓食品的加工企业执行的是各自的企业标准。不仅是伊春市,全国蓝莓生产企业都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虽然蓝莓产品可以依据国家标准《果酱》执行,但由于该标准是通用的果酱产品标准,标准中未对其蓝莓的特征指标花青素进行限定,所以即使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合格的蓝莓果酱,也无法判定里面究竟是否含有蓝莓或蓝莓的含量有多少。其他蓝莓产品执行的都是企业标准。由于各个企业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企业标准指标相差近7倍,有的企业标准里甚至没有花青素这项指标限定。由此可见,不同企业执行自己的企业标准质量合格的产品,但产品质量却良莠不齐[1-2]。

据伊春市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中心的一次抽检情况来看,对伊春市的6个品种62个批次的蓝莓产品质量进行监测。不合格产品有3个品种的8个批次,合格率为87%,其中不合格果酒4个批次,为产品酒精度不合格;不合格饮料3个批次,主要是未在标签中标示添加合成色素和甜蜜素;不合格果干1个批次,为微生物指标超标。在蓝莓特性指标花青素的检测中,从果酒和饮料中的花青素的含量来看,果酒中低含量的产品只有18 mg/kg,高含量的产品中可达140 mg/kg;饮料产品个别不含花青素,有的高达270 mg/kg。由此可见,亟待通过制定相关蓝莓产品的国家质量安全标准或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来规范蓝莓产品质量。

1.2 检验检测机构设备技术落后

伊春市现有检验检测机构有伊春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和黑龙江省林特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除了一些常规理化指标的检测设备外,大型仪器只有国产的原子荧光、原子吸收、日本岛津的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目前对蓝莓食品安全的检测、监控手段,还只停留在能满足标准上要求项目的检测,对影响蓝莓食品质量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以及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些农药残留的检测还是空白,无法对蓝莓以及真正以蓝莓为原料的蓝莓食品的特征成分进行分析,不能完全适应产品的需要。目前,蓝莓特性指标只有花青素1种,从现有的检测手段来看,即使花青素指标合格,也存在人为后天添加的可能性,是否是真正的蓝莓产品可以说是无从知晓,蓝莓食品安全问题令人担忧。另外,检验中心现有检验人员15名,人员结构为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5名,助理工程师6名,检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2 风险监测评估机制不健全

初级农产品问题是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而蓝莓食品原料来源于初级农产品。目前,我国农林牧生产者违规违法使用农药、兽药等药物现象较严重,易造成食品的药物污染。食用农药残留食品可引起病原菌的耐药性,初级农产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环境污染物等潜在威胁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我国的食品管理更多的是倾向于事后管理。利用事故调查、产品抽查等手段来实现对食品安全的管理。现在这种简单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食品安全管理的需要,逐渐出现弊端,需要通过风险检测评估技术,确定初级农产品的有害物的最大残留量,从而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目前,有关食品安全管理已逐渐树立起“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管理、基于风险管理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虽然有了法律基础和依据,但体系的运行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技术性程序性的规章制度,需要所涉及部门的沟通,从而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监测评估体系[3-4]。

3 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

伊春市对蓝莓食品产业没有研究制定专门的政策,对诸如人才引进、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新产品开发等没有明确的扶持措施。特别对一些招商引资企业,往往缺少“引进来,扶上马送一程”的理念,企业发展没有后劲,科学研究基础薄弱,技术服务体系不适应产业发展要求。专业技术人才极度缺乏,各区、局技术推广机构不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没有建立,信息服务还没有实现全面覆盖,这些往往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张秀凤,魏建春,李云芳.蓝莓的保健功能及蓝莓食品开发利用现状[J].农业机械,2013(29):64-67.

[2] 赵晓婕,孙长颖.鸡西市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18):18-20.

[3] 许成铭,朱绍成,杨宇.我国食品安全主要问题、深层次原因及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S2):221-222.

[4] 张清.蓝莓及其制品中花色苷、抗坏血酸和异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3.

上一篇:苏州市吴江区秸秆机械化还田措施及对策 下一篇:参窝水库溢流坝闸墩裂缝加固处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