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宜人空间研究

时间:2022-09-12 02:02:19

城市广场宜人空间研究

摘要:济南槐荫广场以所在区域环境为依据,把广场主体分为多个尺度不同、功能各异的分区的宜人空间,并通过地形处理和景观绿化,形成与整个城市空间体系相匹配的尺度场所,营造了一个居民乐于参与的城市空间。

关键词:槐荫广场;城市空间;宜人场所

中图分类号: U412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济南位于山东中西部,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的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素以泉水而闻名天下,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美称,是一个人文底蕴比较深厚的城市。城市中比较重要的就算城市设计,城市空间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城市广场空间,广场是城市生活的中心,是一个城市文化氛围的象征。在中国古代,可以说广场一直没有真正的出现过,像北京故宫端午门、午门的前院、城市戏院及庙宇前的区域都只能算是广场的雏形,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广场。即使天安门广场有其超大规模的尺度,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只是含有特定的政治意义,与市民的日常生活并没太多联系。当今真正意义的广场是市民积极参与,并影响市民的日常活动。现就以槐荫广场为例,分析城市空间。槐荫广场位于济南的槐荫区,虽不及泉城广场有名气,但却是当地最受人民喜欢的广场。槐荫广场占地约有1.4公顷,由城市主干道经六路,东西两面为小区道路和北边一医院建筑围合而成,是一个典型三面围合的广场。

空间围合

在城市空中,边围可以说是所有元素中最为复杂、多变的,因为边围直接影响了城市空间构成的品质,对于能否创造一个吸引人的空间也是至关重要。与水平基面相关联,边围是竖向的,没有这个竖向围和成的“实”,城市空间中的“空”也就乜办法清晰明了的体现出来。槐荫广场和中国很多的广场一样没有欧洲那样好的围合性,槐荫广场周围也没有连续的建筑物,四周基本上全部为市民住宅,形式和高度上又不统一,但是广场空间界定还是十分清楚,“外部空间中排列整齐的树木可以作为广场调和元素,将广场周围的建筑统一起来”。【1】广场四周茂密的行道树其质感、高低几乎一致,是一个完整的空间界面,将广场与外部吵杂的世界分割开来,这种树虽然有些单调,但作为广场的第二围合界面,其一致性还是加强了广场空间的严密与封闭,加强了广场空间的方向性。在广场中东西的动静区的空间分割也是用树木完成的,使人在绿树成荫的环境中,忙绿的心情得到暂时的休息。树在空间的分割中起着不可小看的作用,既是分割空间的材料又能保证了视线的渗透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它使广场空间产生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他以自身的功能定位广场活动的主要行为支撑,它反映着发生在广场上的活动方式。”【2】在广场中,主体是人,为什么槐荫广场人气会那么高?经调查除了必要的设施外,在广场任何位置都能有一个不错的宜人空间,这种空间为休息提供了一种舒适的环境。虽然四周的建筑不能提供足够的围合感,但是人所处的小空间却能满足这种要求,卡米诺·希泰(Camillo Sitte)做了有关广场大小的阐述,他总结出一个宜人的广场空间需要满足一定1≤D/H≤2之比,也就是说这种比例虽没有出现在整个大的广场空间中,但是局部却时时刻刻体现着。

三、基面

基面是城市空间存在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基面,广场中设施就无法存在,在很多现代的广场中,基面成为塑造广场的主要手段,很多时候我们通过基面的特点就可以知道广场的性质和用途。槐荫广场基本为水平地面,在南北轴线尽头设置了购物的下沉广场。广场在平面中以对称的形式布局,基本上是按规则的形状来划分空间,位于轴线中央的是广场中面积最大的圆形剧场,也是广场空间的主宰部分,在他的两侧是两个相对较长的区域,东部为静区,是供市民喝茶、下棋的区域,主要布置石座椅;西部为动区,设置了乒乓球台、戏迷交流区和篮球架。整个广场近似于正方形,面积约为1.4公顷,在这个周围基本为居民楼的区域内,大小显得较为适度,从整个城市空间来看,广场的大小与所在的区域相协调。维特鲁威曾说:“广场无论为了使用或为了公共收入,都应正确的布置。规模大小要适应来建造,使其即不再使用时地方不够,也不致在人数过少时广场显得空旷。”槐荫广场总面积约为1.4公顷,在面积上与专家分析的“超过2公顷以上的广场便会显得过分宏大”的结论基本吻合。像欧洲圣马可广场面积为1.32公顷、罗马的市政广场面积约为0.39公顷,这些都是以说明槐荫广场在基面面积上还是满足了作为一个亲切广场的基本要求。

四、边缘

边缘不同于边围,更多的倾向平面性的心理范畴。广场是城市空间特别的一部分,应该让市民容易觉知,而且很容易的走进去。“广场向邻接人行道开放是很重要的,成功的广场都有一面最好是两面面向公共道路开放的”,【5】槐荫广场做到了这一点,在面向城市主干道经六路时,广场设置了三个入口欢迎市民进入,而且把城市的行道树也在空间上划为广场的一部分,这样广场更具有吸引力。位于广场的边围种植了大量观赏性花木,植物的多样性和色彩也吸引着行人有走进广场的冲动。在傍晚,人们大都喜欢坐在这种边缘座位上,尤其是上面镶了木质材料的座位,而非靠近中央的林下座椅,或许这里更利于人们观察广场内发生的一切,而自己却不大容易被观察到,边缘是城市空间的开始,会给将要进入这里的人们一种空间暗示,所以为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广场空间应该是多样的,它配合边围将形成更加吸引人的空间。

从现实情况中广场的使用率来看,槐荫广场还是适应了当地人们的生活休闲方式,虽存在不足,对于槐荫区的市民来说,广场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得邻里之间更加和谐,是一个宜人的广场空间。

参考文献:

[1]梁雪;肖连望.城市空间设计[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0

[2]蔡永洁.城市广场[M].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

[3]巩白永.关于城市广场空间的人性化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07.3

[4]维特鲁威.建筑十书[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 .10

[5][美]克莱尔·库玛·马库斯 罗琳·弗朗西斯 人性场所[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10

上一篇:冰蓄冷与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实例 下一篇:地铁深基坑降水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