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时间:2022-09-12 01:46:05

电力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结构复杂的建筑中,在电力工程施工当中也同样重要。本文重点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并结合电力工程实例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电力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中图分类号:F407.6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施工材料,被广泛使用在各种结构复杂的建筑中。由于混凝土具有一些特性,容易出现形变或者施工中的各种因素造成裂缝产生对施工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控制,对于保证建筑质量非常重要。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混凝土的浇筑

(1)浇筑混凝土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①分层连续浇筑;

②推移式连续浇筑,不管是采用哪一种混凝土浇筑方法,都应按照顺序依次施工。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应按照如下规范进行:

a.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对浇筑混凝土摊铺厚度的确定不仅应充分考虑实际工程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同时还应合理考虑混凝土的和易性。

b.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层间的间隔时间,将相邻两层之间的间隔时间控制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内,确保上层初凝之前就应将次层浇筑施工完成。对于混凝土层间浇筑间隔时间超过初凝时间的实际情况,应将混凝土层面按施工缝处理。

目前在建筑工程领域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大多采用混凝土的分层连续浇筑工艺,这种混凝土浇筑方式的优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①采用分层连续浇筑便于混凝土振捣,能够确保混凝土的浇筑量满足需要;

②有利于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在进行浇筑施工时的温升情况。对于工程量较大或者混凝土浇筑面积大、且浇筑能力有限的施工工程混凝土的浇筑通常使用推移式连续浇筑法。

(2)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确保混凝土拌制和运输符合连续浇筑施工要求,并在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有效降低混凝土出罐温度。混凝土的拌制和运输应满足:

(3)在混凝土浇筑的实际施工中应确保混凝土表面洁净,及时清除混凝土表面的泌水、杂物等。在混凝土浇筑的实际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表面易出现泌水现象,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质量。此外,如果实际施工中使用泵送混凝土形式,则混凝土一般具有较大的水灰比,混凝土表面出现的泌水现象也会对结构的混凝土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混凝土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施工是消除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裂缝现象的重要环节。为避免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出现裂缝,应根据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合理减少混凝土用水量,在进行混凝土浇注施工中进行足够的混凝土振捣操作,采取这些相关措施也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的跑浆现象。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操作时,应根据工程要求严格控制振捣深度和振捣时间。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因素有多种,而且很多工程中选用泵送商品混凝土,为了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有必要进行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施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抗渗质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采用混凝土二次振捣施工还可以有效减少了孔隙和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保证混凝土的性能。此外,进行混凝土的二次振捣操作可使混凝拌合物即使在坍落度已失的情况下重新液化,有效消除大体积混凝土的粗骨料、钢筋周围的水膜,使这些水分与周围砂浆再次搅拌均匀。

3、混凝土的养护

混凝土是一种非匀质性的建筑材料,由于质地的不均匀性总是容易产生裂缝问题,商品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主要为混凝土浇注后的养护工作不到位。我国的相关规范对于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如养护方法、养护环境以及养护时间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有效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适度湿润养护,将混凝土内外温差控制在25℃内,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实际工程施工中可采用一层塑料薄膜和两层草袋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必要的保温湿润养护,减少表面热的扩散,控制混凝土内外层温差。

4、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控制

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有效的温度监测控制,有利于为了全面掌握混凝土浇筑快的温升和降温情况。在实际工程施工中,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进行测温控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①布置测温点。沿大体积混凝土浇注的高度,在混凝土浇筑块底部、中部和表面合理布置测温点。测温点的垂直间距以0.5~0.8m为宜,水平方向测温点应布置在混凝土浇筑块边缘和中间,测点间距以2.5~5.0m为宜。

②测温控制。合理进行测温的控制,在温升阶段测温间隔时间为2~4h,温降阶段测温间隔时间为8h左右。在进行测温的同时还做好大气温度测量工作。如发现实际施工中温差超过25℃,则应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避免温差过大产生温差应力。

三、大体积混凝土应用实例

1、工程概况

某热电有限公司80MW供热机组汽机基础钢筋混凝土筏形基础承台板厚1.4m,平面15.5m×7m,汽机机座8m,框架高1.95m,宽1.2m,GIS基础厚2.5m,平面8m×3.45m。筏形基础承台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S6。

2、设计要求

汽轮机基础底板一次性浇筑,不允许留施工缝,施工时混凝土温度应

(1)材料措施。采用低水化热矿渣水泥,掺加微膨胀剂补偿温差收缩。

(2)严格控制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控制浇筑温度。降低骨料和水的温度,缩短混凝土运输,卸料时间,入模后及时振捣,加快覆盖。喷雾法降低混凝土表面温度。二次振捣,消除表面微细裂缝。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温度不超过23℃。

(4)表面保护。气温骤降,混凝土应及早进行表面保护。模板拆除时间除根据混凝土强度外,尚应考虑混凝土内外温差。混凝土表面保护层材料及厚度经计算,试验选定。混凝土内部、表面的温度控制值为:混凝土入模后的内部最高温度与混凝土表层温度之差≤20℃,新浇筑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的混凝土或岩土之间的温差≤20℃。混凝土表面必须覆盖,控制混凝土的升温和降温速率≤1.5℃/d。

3、施工方案

汽机底板体积大、钢筋密、混凝土一次性连续浇筑量大。在满足混凝土施工工艺要求基础上,还需控制温度裂缝、表面龟裂及施工冷缝现象。

(1)控制温度和收缩裂缝的措施。¹要求商品砼选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同时严格控制砂、石骨料的含泥量。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和高效复合型泵送剂。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混凝土早期养护,表面覆盖塑料布。

(2)控制混凝土表面龟裂的措施。在混凝土中掺加复合型泵送剂。施工时多次检测混凝土坍落度,不合格不准入模。钢筋绑扎过程中,严格控制上层钢筋保护层厚度。掌握好结构表面混凝土振捣尺度,严禁过振。混凝土搓平之前排出混凝土表面的浮浆。混凝土表面初凝后,将混凝土表面压实、抹光至少3遍,闭合混凝土表面裂缝。设专人负责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覆盖严密、蓄水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

(3)控制施工缝的措施。有足够的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和捣固机械。机械检修完好,并处于常备使用状态。施工道路畅通、路基坚硬,有良好排水措施,做到雨天正常通车。混凝土的养护。采用蓄水并配合覆盖保温养护。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棉被。养护时间不少于14d,防止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按照规范要求布置测温孔,绘制测温点布置图,在砼浇筑完未覆盖前预埋测温管。设专人按照测温计划测温,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测温记录》,保证混凝土内外温差

四、结束语

通过分析,我们对大体积混凝土在电力工程中的施工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这对于规范施工技术,保证建筑质量安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各部门的施工人员都要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进行规范施工,不允许任何疏漏,只有做到精准操作,精心操作才能打造精品工程。

参考文献

[1]张谊,聂维中.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施工措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3

[2]王俊,李碧涛.炎热气候条件下筏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监理的质量控制要点[J].施工技术,2012

上一篇:建筑钢结构的施工管理技术 下一篇:小议杨树栽培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