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善变”

时间:2022-09-12 01:12:02

【摘要】3 教育语言要善变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妈妈为年迈母亲打洗脚水,年幼的儿子看...

教师要“善变”

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素质教育召唤我们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活生生的、寻根究底的、探索性的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发现(哪怕是很小的、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发现),而没有发现就谈不上教育工作的创造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善变,变着法儿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团结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1 教师思维要善变

思维要善变,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实际,合理有效地对教材进行再创造,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课堂教学中,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是“导演”指挥下“演员们”尽情表演的舞台。老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表演”契机,培养学生的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精神。有一次上公开课,我分析《范进中举》 “范进”这一人物形象,我说:“范进中举前后,他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他的变化,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有位学生举手发问:“老师,范进中举后是否要他的原配夫人?”“哗……”大家对这问题报以热烈的掌声,计划中的教学内容嘎然中断。看到同学们的兴奋劲儿,我说:“大家对这一问题思考五分钟,查查资料,讨论讨论。”几分钟后,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观点有两种:观点一是要原配夫人,观点二是不要原配夫人。下课了,同学们的讨论劲头意犹未尽,我马上宣布:“围绕范进中举后,是否要原配夫人这观点,我们明天开展辩论赛”。第二天的辩论赛,同学们丰富多样的证据材料令我惊讶。有的同学认为:范进五十多岁科举成功,说明他深受孔子儒家思想的影响,“忠”、“孝”思想根深蒂固,忠于君主、忠于父母、忠于妻子,当今社会“一夫一妻制度”就是男人对女人忠诚的表现,所以他应该要他的老婆;有的同学认为,封建社会有权势的人都有“三房四妾”,这就是权力、金钱、地位的象征。范进中举后,邻里乡亲送钱送物,金钱、地位随手可得,而且他对张乡绅“称兄道弟”,可见他和别人没两样,应该会有“三房四妾”。如同当今社会一些人,有了“权”或“钱”,就会走上 “金屋藏娇”、“包二奶”、“借腹生子”等道路,这就是他们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结果。辩论比赛紧张激烈地进行着。比赛的结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同学们有了不服输的劲头,有了翻阅大量资料的过程,有了质疑解难的协作经历。老师作为“导演”,变着法儿挖掘“演员们”感兴趣的话题,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和探究精神,让课外知识走入课堂,让书本知识走向社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 教学方法要善变

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用朋友般的热情鼓励他们。俗话说:“世上没有两只完全相同的鸡蛋”,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我们可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学生。有这样的例子:老师手拿一张白纸,白纸中有一个黑点,问学生,“你们看到了老师手中的什么?”“白纸上有一个黑点”同学们大声回答。“历害,这么小的黑点都看得见。”老师赞许道。“我看到一大片白纸,中间只有一个小黑点。”“这位同学眼光独特,看见的是一片光明——一大片白纸,黑暗面只是一小点。”老师用赏识的眼光看待问题,挖掘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就能激发他们学习潜能。九年级毕业生中,有这样一位学生,第一次自由作文,她一下交了四篇文章,我认真审阅每篇文章,错别字、病句随处可见。她有浓厚的写作热情,却没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这是农村学生的特点。如何挖掘她的潜能呢?我发现,她的作文中有一篇文章表现的主题是反映落后农村辍学孩子的悲惨遭遇。显然,文章的主题是参阅资料后写的,于是我在该文后面写下了如下评语:该文反映社会现实,主题深刻。可见你观察细微,继承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妇女美德:善解人意、富有同情心。望你继续努力!简短的几句话,给学生莫大的鼓舞。后来,她在日记中写道:从小学到现在,我的语文学习第一次受到老师的表扬,今后,我将鼓足勇气,努力学习。在我的鼓励下,这位学生的写作热情高涨,后来,她考取了韶关卫校,还当上了文学社的部门编辑。朱永新教授曾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充满激情和敷衍了事的区别。我们用朋友般的热情,诚挚的态度,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施展拳脚的舞台,还学生一片明亮的天空。

3 教育语言要善变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影响学生。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妈妈为年迈母亲打洗脚水,年幼的儿子看见了,也为自己的妈妈打洗脚水。年轻母亲的关爱行为影响了下一代人。一位老师,衣着整洁,谈吐优雅,学生怎会恶语相向,怎会不敬佩他呢?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偏、怪观点时,“对不起,你的这种观点,我不赞同,你能提出其它观点吗?”简短、得体的话语,给学生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就需要通过大家的力量,用恰当方式,齐抓共管,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在笑声中教育了学生本人,也教育了大家。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端庄典雅的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

老师要善变,思维善变是基础,方法善变是关键,语言善变是保障。在课程改革大潮中,我们善于变换教师的角色。课堂上,用“伯乐”般的眼光善待学生;辅导中,用朋友般热情点燃希望;生活里,用亲人般的温暖呵护成长。这样,学生学习的氛围有了,兴趣浓了,劲头足了,教育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红梅.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0(4).

[2] 周弘.周弘老师教你赏识孩子.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9.

[3]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三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中学英语青年骨干教师专业成长个案研究 下一篇:独立学院办公室职能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