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是数学新课导入的利器

时间:2022-09-12 12:20:05

信息技术是数学新课导入的利器

数学新课的导入是教师在传授数学新知识时,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明确学习方向、建立知识联系,进而为解决新问题做心理与知识铺垫的过程。新课导入的好坏,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导入新课,发挥其形象直观、化静为动、启迪思维、激情引趣等独特优势,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横生妙趣 以趣导入

从心理学观点看,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和研究某种事物的意向,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运用形象直观的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渗透学习的目的性。这样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情绪下带着悬念、带着教者巧设的疑问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先叙述以下内容: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的知识(板书:比),你们知道在我们人体上有许多有趣的比吗?请同学们观看微视频,用一根绳子在一个头上绕一周,然后量出它的长度,再量出这个人脚的长度,两个长度的比大约是1∶1;测量一个正常人的身高与胸围的长度,得出它们的比大约是2∶1;测量一个人的脚长与他身高长度,这两个长度的比大约是1∶7。

教师接着叙述: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什么用处吗?比如你到商店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袜子是否合适你穿;如果你长大后成为一名刑警,在犯罪现场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身材的大约高度。还有,人们初学画画时,总画不好人的身体与头部的比例,美术大师们总结出的歌诀是“立七坐五盘三半”。意即人站时身高有七个头长,坐在椅子上有五个头长,而盘腿坐的身高只有三个半头长了。这里实际是用这些有趣、好记的比例,去代替麻烦的尺量。毕竟谁总在身上带着尺啊!这是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你想知道什么叫比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比例概念教学的成败,直接影响着以后正反比例的教学。因此,比例知识讲授的起始,必须用学生生活中富有情趣的案例,与新知识中的一些问题巧妙地联系起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配以形象、具体的画面,给学生较强、较新颖的刺激,既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新知,也有利于教师进行目标导向,使学生在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发挥主动、积极的探索精神。

搭桥过河 间接导入

新课导入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注意一个新的问题,并获得解决新问题的一条途径。数学上的很多问题不是通过对事物简单的认识就能发现的,当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时,学生的思维已从感知发展到认识的阶段。

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又总是围绕某个问题而展开的。以已有的认识为中介,引导思维做出判断,获得新的认识和新的知识,这就是间接信息导入。间接信息的导入对新课主题的探索具有“激励”和“定向”作用。

搭桥是指知识的铺垫,也就是教师精心设计的消除学生心理和知识理解障碍的教学过程。间接信息导入的要点是:找出知识铺垫的起点和终点,研究学生新旧知识的内在逻辑与联系。为此,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新课设计的知识,在真正做到居高临下、成竹在胸的前提下,还必须煞费苦心地巧妙设计,才能完成一个非常精彩的知识铺垫过程。

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法”时,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同分母分数的口算题:3/4+1/4;3/7+2/7;3/8+1/8;7/12+1/12;2/5+8/5等题目,让学生说出结果并回答为什么这样计算(因为分母相同,只要把分子相加就行了)。与此同时,幻灯片出示须通分再计算的题(口答):1/2+1/3;2/3+5/6;1/6+4/9;3/4+7/10。

这时,教师提问:“第二题中(通分后再计算的题)分母相不相同?”接着告诉学生,“像第二题中的分数,我们叫它异分母分数。它们该如何计算呢?”教师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如何解决。(教师提示:能否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学生无法解决时,教师用动画将圆面积一半的阴影部分的表示方式由1/2变为3/6,将表示圆面积1/3的方式变为2/6,这时学生便豁然开朗,明白了异分母的两个分数通过通分变成同分母分数后,就可按同分母分数计算了。这时桥已搭好,过河就容易了,新课导入也水到渠成。

本节课,教师用已学过的同分母的分数加法结合动画演示,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减轻了学生的思维阻力。当学生明白通分的意义后,再回到抽象思维上来。此时,异分母分数加法的教学就容易得多了。

创设环境 设疑导入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只要教师适当地设置悬念,提出问题,学生定会产生急切的“愿闻其详”的心情。所以,教师从教学开始,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本身就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强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教师可这样设计灯片:(1)出示:97+( )=100、394+( )=400,1995+( )=2000,3996+( )=40000,让学生认识接近整百、整千的数。(2)出示:327+297,583-305,2135+1004,3684-2997,前两题让学生比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把学生的计算过程和结果在大屏幕上投影出来,让大家评判);后两题师生共同比赛,老师很快算出并在投影仪上出示答案,引起学生的疑惑,以为老师事先算好答案的。(3)用一张空白纸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在上面写一道与前面相似的算题,结果还是老师比学生算得快。这更加深了学生的疑虑,设疑的时机已经来到。教师这时可以告诉学生:计算这样的题目,老师用了一种简便的算法算出结果,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师接着板书课题。

上一篇:“Reed Events Go Wherever The Market Demand... 下一篇:谁的青春都应绚烂如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