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研究

时间:2022-09-12 10:51:44

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研究

摘要

本文通过对城市综合体概念、定义的梳理及城市综合体发展概况的综述,结合国内外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为研究出发点,以兰州市为例,探究城市综合体这一建筑空间设计特点。

关键词城市综合体 空间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经济的发展激发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物质生活要求不断的提高,城市高速发展过程中,现代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生活不断丰富,城市功能结构不断的复杂。城市综合体这一建筑类型因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而产生,它集合了城市中心区商业、办公、酒店、居住、休憩、餐饮、文娱、交通等多个城市功能空间,是城市经济发达和建筑文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本文以兰州高新区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设计为例,通过对该项目的设计梳理,进一步探究城市综合体这类建筑群体的空间设计特点。

1、城市综合体概述

1.1、城市综合体定义

城市综合体从其功能业态方面,被定义为HOPSCA,即Hotel(酒店)、Office(写字楼)、Park(公园)、Shopping mall(购物中心)、Convention(会议中心、会展中心)、Apartment(公寓)。从功能角度,称之为CS(City synthesis)即综合性在城市形态和经济形态中的表现。这一定义,是城市综合体外部“城市空间延续”的价值体现。[1]

城市综合体与多功能建筑的区别在于,城市综合体是处于一定联系中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包含在综合体内的不同建筑与建筑之间,综合体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融合相互影响,而非单一的建筑体量,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的,系统化的有机整体,这种多功能的系统化组合,使得单一功能的建筑体量克服其功能的局限性,并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扩展出更为广泛与优越的整体。

1.2、城市综合体发展概况

国外

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在20世纪中叶就已经超过70%,城市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人口过度集中、城市环境日益恶化、土地和资源的不合理使用等。发达的现代交通工具,为人们从城市移居到郊区提供了可能,同时,政府为了疏散大城市过密的人口和产业,也在一些大城市的周围建设卫星城,进一步分散城市中心客流。城市中心构成发生很大变化,交通拥挤,汽车噪音和污染日益严重,空间环境日益恶化,城市中心区随着郊区化的进程和自身环境的恶化走向衰落。

为解决城市中心的衰落问题,西方城市在二战以后就开始进行城市中心区的改造、更新工作。 办公综合体、建筑综合体:裙楼是商业零售、塔楼部分是办公、宾馆和居住用房。这种功能混合方式满足市中心职员和游客的购物、餐饮、住宿要求; 逐步建立和恢复城市中心区的步行系统,建立公共交通系统;通过重建、改造历史地段和开发综合性文化场馆, 提升城市中心区的环境品质。随着城市中心区的复兴,城市中心区的职能也在发生着变化,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商务办公职能的加强,尤其是在国际性大城市中。而大都市中心区的办公综合体、建筑综合体因其规模较小、功能相对简单、其与外界的联系较少和相对独立,逐渐被功能更复杂、相互联系更为紧密的城市综合体所替代。

国内

城市综合体作为新兴的建筑类型,在国内发展历程较短。与其实践中大量开发建设和重要地位相比较,关于它的设计理论、经验总结、原则策略等方面研究相对薄弱。就目前国内城市综合体的建设速度及发展趋势看,一方面,它必将作为推动城市化前进的重要建筑类型;另一方面,国内城市综合体开发建设中,有待深入探究的问题颇多。因此,当下开展对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理论、方法策略的研究,并探索切合国情的城市综合体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城市综合体的发展不仅促进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是以商务、商业为核心的第三产业聚集的客观物质载体,同时也是缓解城市用地紧张与城市快速发展矛盾的必然趋势。

2、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特点

2.1、多元化的空间形态

从城市综合体多元化的功能内容来看,包括大型商业购物中心,酒店,写字楼,服务式公寓等多种不同的功能形成不同的特定空间形态,以满足不同功能使用。

2.2、生态化的空间形态

所谓生态化的空间形态,即在城市综合体建筑空间中运用绿色技术,营造出建筑与生态共生共融的空间形态。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建筑技术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推广,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模式,它不再是钢筋水泥的森林,应是与城市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空间形态。城市综合体内部亦是园林式的绿色循环空间,通过屋顶花园、空中花园、绿化休憩庭院等多种设计手法,使得整个城市综合体内部称为一个循环往复的绿色生态系统。 [3]

2.3、个性化的空间形态

每一个成功的城市综合体的开发,无论从体量,规模,功能亦或是建筑外观、内部装饰、整体景观或是街头小品等多方面衡量,都将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

2.4、集约化的空间形态

城市综合体在一个相对完整而又有限的城市区域内,通过土地功能的合理混合利用,集约紧凑地组织运行城市功能,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法将城市功能与城市建筑合理结合利用在一起,通过互相联系,彼此间激发而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融共生的能动关系,产生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职能集聚效应,彰显了1+1>2的功能扩大优势,从而形成了主导功能、多功能、复合功能、集约化、高效率的城市功能空间。 [1]

3、兰州高新区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设计

3.1、设计概况

该项目用地位于兰州市高新区,分为三个地块,其中1#及2#地块由一栋6层家居MALL、一栋综合楼组成,综合楼1-6层为百货商场,7-36层为办公楼;地下一层主要为家居MALL,局部为车库及设备用房等,地下二层主要为车库,战时地下二层为核6常6甲类二等人员掩蔽工程。3#地块由9栋高层住宅、商业店铺及住宅底商组成。

3.2规划目标

本案立足高新区建设现状,以规划主管部门和开发商提出的发展设想为指导,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根本,通过全新概念的规划布置、形态研究和景观规划设计,与基地周边片区完全整合,共同营造为大规模住宅社区所配套的大型集中商业,把本社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齐全,具有和谐生态环境,富于空间特色的城市大型公共社区。

3.3规划设计

北侧地块为商业用地,规划为家居MALL,百货商场及其上部的一栋超高层办公塔楼;南侧地块为高层住宅区及商业步行街。把居住组团的日照、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了重要地位。同时充分强调人居环境的自然本源,突出大面积的中心空地和绿化,以形成开阔、安静、优美的公共绿地,使居民获得更多的阳光与绿地。该区域由9栋高层住宅及2栋超高层住宅组成,住宅塔楼沿用地布置,围合一个大尺度的中庭空间。商业区以点与线的结合,以景观利用、商业流线通畅为目标,规划呈现简洁而富有韵律的布局方式。

小结

建筑是社会生活的物化形式,建筑的本质目标要满足人的生活要求。随着现代城市的急剧发展,土地资源的紧缺,交通困扰,环境质量下降等城市弊病与城市生活的美好愿望的背道而驰,城市发展的本质趋向混合功能使用。当单一功能类型的建筑模式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日趋多元化的客观要求时,而具有多功能混合和空间集约为特征的综合体建筑,呈现出多种功能在有机整体内相互协调平衡、相互激发,更加能动地发挥建筑的职能和功效,对社会生活和环境具有强大聚合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媒介。

参考文献

[1] 邓凡,《透视城市综合体》,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年4月

[2] 李静波,现代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集约化设计初探,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6月

[3] 左长安,绿色视野下CBD规划设计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11月

[4] 兰州高新区红星美凯龙城市综合体设计方案文本

上一篇:智能电网建设中继电保护技术应用 下一篇: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创新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