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0例分析

时间:2022-09-12 10:02:11

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0例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传统的开腹手术虽能消除原粘连,但是创伤大,且再粘连发生率较高。我院自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在大量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同时,已在腹腔镜下治疗粘连性肠梗阻20例,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20例中,男9例,女11例。年龄1 6~77岁,年均42岁。均有手术史,既往手术种类, 阑尾炎8例,子宫切除术3例,胆囊切除术3例,胃穿孔手术6例;均以急性肠梗阻收住,均有不同程度腹胀、腹痛、排气不畅,病史最长2年,最短1个月,腹透8例有大小不等之液气平,其余腹透正常,经保守治疗未见好转,均无手术禁忌证,行腹腔镜探查。

手术方法: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在脐旁尽量远离原切口进气腹针或直视下开放式置入套管,CO2:建立气腹,操作孔及辅助操作孔根据镜下探查情况直视下选择。术中束带粘连致小肠梗阻者,镜下用电钩切除或剪断束带,小肠与腹壁粘连成角及小肠、网膜与腹壁粘连者,用电凝分离或剪刀分离,原则是宁伤腹壁不伤肠管,肠与肠之间的粘连如疏松用分离钳或剪刀小心分离,如肠管与腹壁,肠管与肠管之间粘连致密或遇恶性肿瘤粘连,镜下操作困难,则中转开腹手术,在分离粘连解除梗阻后,彻底止血,结束手术。

结 果

20例均经腹腔镜探查行肠粘连松解术,手术时间30~90分钟平均50分钟,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2 4~4 8小时进食,住院3~6天全部病例治愈出院,随访近期无并发症。

讨 论

腹部手术发生肠粘连肠梗阻是常见并发症,保守方法不能从根本上松解粘连造成的机械梗阻,再次开腹手术后造成新的更为广泛的粘连,且再粘连几率高。近几年我们在完成大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同时,利用腹腔镜完成了肠粘连松解术获得满意效果,其创伤小,对腹腔内脏器干扰少,腔镜可360°顺或逆时针在腹腔内探查,无死角残存,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快,再粘连几率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开展。

笔者认为在行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气腹形成,腹腔镜肠粘连手术气腹形成很重要,我们要根据原切口与腹腔腹壁可能粘连,应在脐旁尽量远离原切口进行穿刺,如有因难,最好直视下切开放置鞘管,以防肠穿孔发生。②分离粘连,分离时操作轻柔,在分离腹腔脏器与腹壁粘连时,宁伤腹壁勿伤肠管,以防电钩烧伤或分离破肠管。③术后彻底止血,吸尽积血,取尽血凝块。④尽量用纱布擦洗腹腔,避免用盐水冲洗腹腔可导致炎症扩散。⑤在分离面较大时,可能有渗血或在分离过程中损伤肠管,镜下缝合处理后,最好放置引流管,以防积血或脓肿形成。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再粘连的发生。

笔者认为尚不能完全代替开腹手术治疗,利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适宜以下情况:①有1~2次手术史的单纯性梗阻,腹胀较轻者;②经保守治疗虽有排气排便,但梗阻症状反复发作者;③腹部手术后慢性腹痛、腹胀反复发作者,本组2 0例患者符合上述特点,术中探查腹腔内主要是束带粘连致小肠梗阻,镜下切除束带,其次是小肠与腹壁粘连成角,小肠、网膜与腹壁粘连,但粘连的范围小,用电钩或分离钳进行分离粘连,解除梗阻。对于严重腹胀、有弥漫性腹膜炎、肠坏死、肠穿孔或术中探查肠管、腹壁、网膜之间广泛粘连应采用开腹手术,以免损伤肠管;术前诊断或术中探查为结肠占位性病变粘连梗阻,亦应采用开腹手术。所以利用腹腔镜选择性治疗粘连性肠梗阻是安全实用的,避免或减少再粘连,可以提高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右发,胡群峰,郭继文,刘敦云.腹腔镜三孔操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2005,8,2(15)

2 吴玉江,徐殿仁.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2例.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2,1 7(8):508

3 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

上一篇:挫伤性近视19例临床分析 下一篇:Leep刀治疗外阴、宫颈病变323例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