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韩语的有效化教学

时间:2022-09-12 09:49:09

如何促进韩语的有效化教学

【摘 要】由于语言包含了其使用者的思想和感情,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其本土人民的思想、情感和文化,才能够灵活运用该语言。因此,学习韩语必须了解韩国文化、韩国人的思想,仅学习语言,不了解文化背景,便难以达成真正交流。本文研究以文化教育为基础的韩语教学,揭示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韩语 教学 语言 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6-0069-01

一 重视文化教育的力量

目前的韩语教学,依然将单词记忆、语法练习、写作等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不可否认,传统的听、说、读、写等是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但我们所提倡的重视文化教育并不意味着将这些传统教学方式一概否定,因为通过这些方式来形成必要的语言基础知识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础。但不能把学习语言基础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甚至将韩语课上成语言知识课。让学生毎天围绕单词语法转,久而久之,只会让他们失去学习兴趣,对韩语产生厌恶感。

一直以来,在韩语学习者中经常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一位韩国友人问一位中国韩语学习者:“什么时候吃面条啊?”韩语学习者毫不犹豫地回答:“明天吧。”引来大家一阵哄笑。真正了解韩语文化的话便可知,韩语里的吃面条不是简单的字面意思,而是问什么时候结婚。由此可见,没有对所学语言文化背景的了解,很多词汇就无法真正理解,要真正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就必须了解它的文化。也只有对韩语文化背景感兴趣,学生才能以积极的情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进取,对韩语学习保持一股持之以恒的热情和动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存在于语言之中。了解文化,有助于对外语的正确理解和使用,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二 文化对语言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我们可以发现,韩语在一句话的结尾通常以“???(sim ni da)”或者“?(yao)”的形式结束,其实这正是韩国尊卑礼节文化的体现。韩国是一个传统的儒教国家,素有“东方礼仪之邦”之称。韩语相比其他语言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使用上阶、平阶、下阶,从这一点上可以说韩国人是真正意义上的“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韩国社会的尊卑有序在日常言语中表现得淋漓尽致。韩国人对上级、长辈以及初次见面时必须使用敬语,否则便被视为没有礼貌,甚至缺少教养;对下级、晚辈等使用下阶,一方面体现了自己的地位,同时是亲切的体现;平辈之间使用平阶,以表示相互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在韩语的词汇中也表现得十分突出。

中韩两国虽同处东亚文化圈,甚至都推崇儒学,但两国人民的信仰习俗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差异,两国语言在表达方法和语境上更是大相径庭。如果不能准确地了解韩国文化,很容易造成语言交际中的误会。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韩语的语言形式,更要让学生能够根据韩国本土文化,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等实际情况,用正确、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 语言体现文化,是文化传递的方式

语言本身也能够体现文化。语言传递以文化为背景,语言的沟通便是文化的沟通,人们的交流便是文化的交流。

词汇、俗语等都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发展的结果,体现了该民族的文化环境、生活习惯等。因此,在学习词汇时不仅要掌握字面意义,更要了解其内涵。不能孤立地学习词汇,而要在文化语境中学,才能事半功倍。

再如,韩语词汇按照其起源可以分为汉字词汇、固有词汇、外来词汇,经过统计,汉字词汇在总词汇中占60%,这正是中国韩语学习者感觉许多词汇似曾相识的重要原因。而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它与韩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起初朝鲜民族并没有自己的语言,人们便试图用汉字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借字标记法”。甚至在世宗大王创造出韩字之后,人们借用汉字的习惯仍到处可见。朝鲜半岛被日本占领以后,韩国人又受到日语的影响,因此,韩文中又夹用了日语词汇,形成了“韩汉日混用”现象,这才是外来语引入的开始。随着韩国政府“亲美”政策的实施,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许多韩国人掀起了学习英语的潮流,久而久之,韩语中的许多固有词汇又再次被英语发音所替代。了解了韩语词汇的这些特点,学生在记忆词汇时使用分类记忆,可避免死记硬背,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 结束语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学习语言必须了解文化,了解了文化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因此,教师在韩语教学中应注重对韩国文化的介绍,增强教学中的文化渗透意识,改变注入式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兴趣,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韩〕朴英顺.韩国文化论[M]. 韩国文化出版社,2002

[2]张优.韩国文化对韩语话语规则的影响[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3]金星成.外语教学 文化先行[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5]吴雪云.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发展[J].教育评论,2009(8)

上一篇:关于大学毕业生离校手续办理的思考 下一篇:文言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