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偶像”三步曲

时间:2022-09-12 09:16:14

新时代“偶像”三步曲

探索:敢问偶像之路在何方?

这是偶像缺失的年代?

同学们肯定对“超女”“快男”“快女”这些名词不会陌生。从2005年开始,电视里每年暑假即有一次的造星运动牵动了万千青少年的目光。但随着岁月流逝,几年过去,当初大部分被戴上“偶像”光环的选秀明星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有的甚至沦为路人。人们喜爱的“口味”也一换再换,心中偶像不再持久。

有人说,这是一个偶像泛滥的时代,谁都能与这个光辉的名词沾点边;这也是一个偶像缺失的时代,没有像上世纪一样能让全民崇拜的超级偶像,也没有大师、伟人能担起真正的偶像之名。

偶像总与理想挂钩?

现象一:

南昌市某中学生在一篇作文中写下理想:“看着电视剧里的花花公子,左手开着名车,右手抱着女友,噢,好想当个花花公子。”此言一出,教育界的灵魂工程师们无不一边大跌眼镜,一边扼腕叹息:“花花公子”这算得上哪门子理想?与崇高、伟大更是丝毫不沾边!

现象二:

樊笑的日记:作文课上,老师要求我们以“我的理想”写作文,“科学家、军人、作家……只要你理想远大、立意够高都可以写。”看着老师笑得灿烂的脸,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就在两个星期前,在作文课“一个令我感动的人”上,同学小紫因交了一篇写某位令自己感动的明星的文章而受到了老师的批评,老师说她立意不正,把一股不良的追星之风带进了课堂……我本来想在作文里写上自己最爱的动漫人物名侦探柯南,想想还是算了吧,我叹了口气,在作文本上写下“我的理想是当一名人民教师”……

偶像作为青少年的精神导师、行为范本,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与理想挂钩。

而今的电视节目充斥着各类青春偶像剧,青少年粉丝们憧憬剧中富贵安逸的生活,幻想灰姑娘遇上王子的童话降临到自己身上。孩子们对“科学家”“老师”等的理想越来越淡薄,“当富豪”“做官”的愿望却越来越多。

追新立异的青少年,遇上思想传统的家长老师,“择偶”冲突的发生便成为必然。

新时代的偶像之路究竟在何方?

发现:追随偶像的脚步,我们自有主张

他们都是令我们感动的偶像

偶像像顶梁柱一样支撑起少年单纯而又丰富的精神世界,少年们提着偶像这盏小橘灯照亮青春的路。

少年在“择偶”时,也有自己的想法。

有同学在《我们需要怎样的校园偶像》里写道:偶像没有量化标准,偶像不分等级。不管是李宇春、周杰伦,还是比尔・盖茨、伍迪・艾伦,我们喜欢他们、崇拜他们,主要是因为他们身上具备一种值得欣赏的积极因素,会鼓励、激励我们朝自己选择的方向勇敢前进!

袁轶:“老”朋友爷爷

我的朋友众多,其中,我尤其爱跟一位特殊的“老”朋友相处,他就是爷爷。

爷爷知识渊博,他家几面墙柜上摆满了书,既有页面泛黄的古籍拓本,也有市面最新的书,可以称得上是一私人图书馆。我问爷爷,这些书都看过吗?他点点头,回答说认真看过大部分。我当即讶然,心底早已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想想自己,书包里才几本书,从没好好看完过。

爷爷最让我崇拜的,是他那一手好书法。我平时也跟着爷爷练字。帮他磨墨时,看他右手紧执毛笔,凝神静气,提起笔一挥而就,几个遒劲的大字就出现在宣纸上。因为那手好字,爷爷在我们这里小有名气,附近许多人前来向他讨要墨宝。爷爷很大方,常常遂人所愿。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不干脆写好字幅拿出去卖呢,这样还可以赚些钱改善生活?爷爷第一次沉下脸教育我,练习书法是养心育德的事,心里的收获远远大于物质金钱的利益。

从小到大,我一直视爷爷为榜样、偶像,我想等我年老时,也能像他一样,活出人生的意义与精彩。

黄庭:追星的解释

星期六早上,爸妈都不在家。一大早我就趴在书桌前做我厚厚的数学题“砖块”。两个小时候后,我被一道难题卡住了,有些心烦意乱,便放下笔,伸伸懒腰,起身去从CD架上取出“蔡依林台北小巨蛋演唱会”的碟子,放进DVD机里观看起来。

正当我看得津津有味时,妈妈买菜回来了,她一见我没做作业在“追星”,脸立刻黑得跟沸羊羊一样,菜也没放就数落起我来。我委屈地站在一旁,认真地告诉妈妈,我喜欢的这位明星有多么的刻苦努力:她为了筹备新专辑和演唱会,逼迫自己学习新本领――挥彩带、练吊环、跳鞍马,这些项目对于一个常人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我告诉妈妈,我看到的并不是明星表面的风光与出彩,我看到的是他们背后的付出与汗水;我欣赏的不是他们出挑的长相,而是他们本身的努力和拼搏。他们的优秀品质也激励我为追逐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听完我的讲述,妈妈便不再苛责我了。

辰辰:奶奶的背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南下打工去了,留我一人在家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上学要经过一条小河,河上搭着两根圆圆的电线杆就算是桥。“桥”面凸起来,有点滑,到了下雨天就更滑了,加上小河水涨上来,没走过的人根本不敢往前迈脚。奶奶担心我掉到河里,每天上学放学都接送我,不管天晴下雨,总不间断。每次一走到小河边,胆小的我就双腿打颤,接着我会哭嚷着央求奶奶把我背过去。那时奶奶身体还很硬朗,听到我的请求总会立马把提着的书包挂在脖子上,然后蹲下,慈爱地对我说:“来,孙儿上背咯。”奶奶背着我,小脚一点一点地、小心翼翼地从桥上移过去,我趴在奶奶的背上,感觉很安全,再也不怕掉进河里去了。当时我就把奶奶当成了我的偶像,我觉得奶奶的背是那样宽大与厚实,奶奶的步伐是那样坚定,奶奶背上的世界最温暖最安全。

长大以后,奶奶的背已驼成一弯小小的月亮,而我,再也不会纠缠着爬上奶奶的背。在我心中,奶奶永远是为我撑起一片天空的偶像。

魏星烁:雨中一幕

每次放学回家,都必经一座天桥,天桥底下成了城市流浪汉们的庇护所,他们白天出去乞食,晚上聚到桥下过夜。

有一次下大雨,好几条街的低洼处都被水淹了。自然,天桥底下的水也越积越深。大部分流浪汉都离开了,只抛下一个身形干瘪的人半坐在水洼里。那人一头乱糟糟的长发遮住了半张脸,看不清长什么模样。看他脏兮兮的样子,周围的人唯恐避之不及,最多心底闪过一丝怜悯和同情,但没有打算去帮他一把。

风雨大作中,一位身着警服的叔叔向桥底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去。他来到流浪汉面前,没丝毫犹豫便转身蹲下,示意流浪汉伏到他的背上。他竟一点不嫌流浪汉邋遢?!流浪汉身上的污水流到了警察身上,但很快又被雨水冲刷干净了。

那位叔叔把流浪汉背到了一个避雨处,抹一把脸上的水便离开了。不一会儿他拿着一袋面包又回来了,并递给了流浪汉……

霎时间,我对那位警察叔叔肃然起敬。

青少年的世界天马行空,他们的偶像也是千奇百怪横跨古今西东,从先秦的孔子到NBA的姚明,从流行天王贾斯汀・比伯到奇幻人物哈里・波特。大人们整天忧心忡忡,担心他们没有远大的目标、崇高的理想;担心他们的偶像太平凡,没有启迪作用;担心他们选择偶像时,一味盲目追星……其实不必过于忧心,他们懂得偶像的深层含义。

解答:偶像之路,就在自己脚下

汲取偶像元素,借助榜样力量

少年把偶像当做榜样,在自身的不懈努力下,终会在未来书写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那些名人追随偶像获得辉煌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隆平少年时候的偶像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非常崇拜他,崇拜他那超乎寻常的思想方法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上初中时,数学老师讲到两个同号的有理数相乘总是得正数,袁隆平心存疑惑,便勇敢地站起来在课上追问“为什么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在研究杂交水稻上,他也一直保持着这样一颗敢于质疑之心。上世纪50年代的经典理论认为:水稻是自花授粉植物,没有杂交优势。袁隆平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出的结论与之恰恰相反。他大胆挑战权威,坚信水稻的杂交优势,在水稻试验田里一点点向前摸索,终于试验成功“杂交水稻”,使全中国十几亿人口的温饱不再是问题。

“飞人”乔丹:

谁也不会想到,超级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少时的偶像是自己的哥哥拉利・乔丹,他不止一次这样对众人说:“要不是拉利,我很可能在中学时代就放弃了篮球。”

迈克尔从小就展现了丰富的运动细胞,他原本希望长大后成为职业棒球手,后来因为常和两个哥哥在后院打篮球,就渐渐爱上这项运动。他生平的第一个“厉害”对手,就是二哥拉利。因为“拉利长得比我高,投篮命中率也高,和他对打,我总是输多胜少”。

为了打败哥哥,迈克尔总是一个人在后院默默练球,他小小的心灵期盼着有朝一日能打败哥哥。1978年,一直都坚持刻苦练球的迈克尔希望自己能进入中学校队,却因为身材矮小而没被教练看上。伤心沮丧之余,迈克尔甚至想要放弃篮球。拉利担心弟弟有可能因为身高问题而丧失对篮球的信心和兴趣,因此,在一场一对一的投篮比赛中,一直和迈克尔互不相让的拉利故意以大比分输给迈克尔,拉利还告诉亲爱的弟弟:“看,你能做到的!今天的失败不表示永远的失败!”

最终,在哥哥拉利的影响下,迈克尔・乔丹成就了一代篮球神话。

自己做最好的偶像

相信每个少年心中都有一个熠熠生辉的偶像。这个偶像可以是科学家、伟人、明星,也可以是老师、父母、同学,不管是把谁人当做偶像,只要汲取偶像的力量,把偶像作为榜样不断激励自己、鞭策自己,就能在成长的岁月中让自己的肩头慢慢变得厚实,担负起国家赋予的重任与职责。

即便这是一个偶像缺失的年代,没有天才横溢的大师、大家、精神标兵作伴,但是这也是一个不需要偶像的时代,因为勤勉的人才是这个时代最好的主角。

所以,我们的路都还很长很远。我们应该不懈努力,让人看到,这后来的偶像,就是我们自己!

上一篇:母亲的“快点”和“慢点” 下一篇:比赛受伤 责任谁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