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黄芪建中汤

时间:2022-09-12 08:00:20

以“黄芪建中汤”命名的方剂有5首,本文所介绍的是流传最广的一首,载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篇。其药物组成及现用量是:桂枝、生姜各9克,甘草6克,大枣12枚,芍药18克,糖饴200毫升,黄芪30克,以上可用水1 5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渣,分2~3次温服。方中的饴糖,也称为“饧”,是由麦、粟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糖类食品,也称“麦芽糖”。

黄芪建中汤是在小建中汤的基础上加黄芪而成,而小建中汤又是由桂枝汤加重芍药并加饴糖而成。桂枝汤的主要作用是调和营卫,用于治疗由于营卫不和所致的恶风寒、自汗、呕恶等症状。加重芍药并加饴糖后,称为小建中汤。其中饴糖甘温,具有补中缓急、润燥生津的作用。因此,小建中汤的作用在于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其治疗重点已不在解表,而在于建中。《金匮要略》用以治疗“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手足烦热,咽干口燥”等症状。这些症状形成的病理基础,是因为中焦虚寒,气血化生不足,而致营卫不和,肝脾失调的结果。

虚劳,亦即虚损,是对气血虚损、脏腑功能衰弱所致的多种病症的概括。里急,是指胸腹部位拘急疼痛的症状。如胸中胀急之“短气里急”;少腹胀急,似欲小便之“少腹里急”;胀急,下坠欲便之“里急后重”等等。小建中汤所治疗的里急主要指脘腹拘急疼痛,喜温喜按,脉沉弦者,乃是中焦虚寒,肝木乘脾,肝脾失调所致。故方中重用芍药柔肝缓急,用饴糖甘温补脾并能缓急。有人认为这两味药当是方中的主药,也有人认为饴糖是主药即君药。饴糖药店常不准备,有医家建议以蜂蜜代之,可供参考。

上述虚劳证中所述的其他症状,如心悸是因血虚心失其养所致;衄血、手足烦热则是阴血不足,内生虚热所致;多梦遗精也是相火妄动之故。症状虽多,但病机均是中焦虚寒为主,治疗则用建中补虚、调和阴阳之法。小建中汤中用甘草、大枣入脾,助饴糖温中益脾;桂枝、生姜散寒,配甘草辛甘养阳;芍药敛营,伍甘草则酸甘化阴。诸药相合可使脾胃健,阴阳和,营卫通,精血生,从而身体健壮,虚劳诸证自愈。

在小建中汤证候的基础上,如果兼有四肢倦怠,气短懒言,自汗盗汗,气不摄血而崩漏下血等脾肺气虚的症状者,则于小建中汤内重加黄芪,即成黄芪建中汤。《金匮》谓其治疗“虚劳里急,诸不足”。诸不足,说明阴阳气血俱虚,为小建中汤证的重候。方证中所谓“虚劳”,不同于阴虚火旺的虚劳(如肺痨者),故徐灵胎称其为“纯虚无阳之证”,不可误用,“误治必毙”。

现代认为黄芪建中汤对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具有良好效果,可促进溃疡面的愈合。但宜辨证属于脾胃虚寒证者,如脘腹久痛、多在空腹时发作,喜温时按、得食痛减、疲乏无力、怕冷、手足不温、大便溏薄等。具体运用时,如有泛酸或痰湿盛者,饴糖可暂不用或少用,脘腹胀满、嗳气者,甘草也可少用或暂不用。其他,有出血者可加阿胶,血虚者加当归,气虚者可加党参,怕冷者可加熟附片,因恼怒而痛加重或胁痛者,可加青皮、郁金等。兹举病例如下。

蔡某,女,30岁。胃痛反复发作6年,时伴间断性便黑。西医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就诊时上腹部疼痛,常于半夜后痛醒。饥时痛甚,食后缓解,按之痛减,喜温,喜屈身倦卧,疲乏无力,面黄肌瘦,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辨证:虚寒性胃痛。予黄芪建中汤减饴糖治之。服6剂脘痛消失。嘱按原方连续服3个月,经X线钡透:十二指肠球部龛影消失。体重增加,面色红润,随访12年未再复发。

顾某某,男,18岁。体弱形瘦,面(白光)白无华。近来眠则遍身汗出,衣衫皆湿,脉濡细。此卫阳失固之证,治拟扶正实表。予黄芪、白芍、大枣各12克,桂枝、炙甘草、生姜各3克,糯稻根9克。连服5剂,汗泄得止。

歌诀:

黄芪建中治虚劳,

桂姜草枣倍芍药,

饴糖温中并缓急,

虚寒里急用之好。

上一篇:酒后服安眠药,危险 下一篇:中医如何治疗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