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用药莫大意

时间:2022-09-12 07:56:32

老年人用药莫大意

如今,虽然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大大增强,但不加选择地盲目吃药,不遵医嘱擅自加大剂量,听信广告滥吃补药等情况仍时有发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体内各脏器的生理功能日渐衰退,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功能日渐降低,使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造成血液中药物浓度非正常升高,为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埋下了隐患,使老人成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因此,老年人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慎重用药,特别是家庭日常用药万万不可随心所欲。

慎重合理,类少而精。老年人用药应尽量遵循少而精的原则,避免无目的用药。比如有些老年人的某些不适可以通过锻炼身体、改善生活环境、调整饮食起居来消除,有些心因性疾病可以首先通过改善家庭环境和调节心理因素治疗,不一定都求助于药物,更不要为了“防病治病、自我保健”而轻信广告宣传或朋友介绍的新药、偏方滥用药物。有的老年人同时患好几种疾病,到医院数个科看病,医生都开些单科用药,如果带回家同时服用,不仅会增加肝、肾、胃肠的负担,而且药物之间还可能发生反应,降低疗效,甚至带来毒副作用。因此,老年人就诊时最好带上病历先给医生看一下,让医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用药情况,然后区别轻重缓急,权衡利弊,选用疗效好、毒副反应小的药物。

剂量适度,时间最佳。我们常见的各类药品说明书上的剂量指的是成年人的用量。按照国家药典的规定,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为成年人剂量的3/4,而且还要因人而异。一般应从“最小剂量”开始,尤其是体质较弱、病情较重的病人更不能随便加大药量。有的老年人因治病心切,常常不遵医嘱随意加大剂量,使肝、肾、胃肠不堪重负,造成药物蓄积中毒,结果治病不成反遭其害。比如有的老年人心脏功能较差,当他们患有感染性疾病需要抗感染时,如果服用大剂量含钠盐的青霉素,就会加重心脏负担,甚至导致心力衰竭;如服用大剂量含钾盐的青霉素,可使血钾增高,严重时可致心跳骤停;如服用大剂量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肾脏毒性作用明显的药物,容易引起听力减退、头晕、恶心、走路不稳和肾功能减退等。再如,老年人在用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如氯霉素、利多卡因、普萘洛尔、洋地黄毒甙、氯氮卓等时,由于老年人的肝脏代谢能力减退,可导致血药浓度增高或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易出现副作用,需要医生帮助调整剂量。

人体对不同药物有不同的最佳吸收、作用时间,若能按照规律给药,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些药物适合空腹或清晨时服用,如地高辛等强心药、盐类泻药,空腹服用时可使药物迅速入肠吸收,保持较高的血浓度;用阿斯匹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时最好在早晨7时前服药,因此时体内的血小板聚集力逐渐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强,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危险时刻。有些药物则在饭前服用较好,如助消化药胃蛋白酶合剂,止吐药多潘立酮,收敛止泻药氟哌酸,胃肠解痉止痛药阿托品、颠茄,利胆药消炎利胆片、小剂量硫酸镁,抗肠道感染药磺胺脒、四环素、呋喃唑酮,胃壁保护及抗酸药复方氢氧化铝、硫糖铝、胃得乐、雷尼替丁等,饭前服药可使药物充分作用于胃壁,更好地发挥抗酸作用。对胃有刺激性的药物如阿斯匹林、吲哚美辛、黄连素、氯化铵、水杨酸钠等宜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的刺激;适合饭后服用的还有维生素B2,以使药物随食物缓慢进入小肠,有利吸收。

注意反应,严防成瘾。药物犹如一把“双刃剑”,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伴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如果出现心率加快、口干、头晕、呼吸困难、腹部疼痛等异常情况时,千万不可大意,应仔细分析,如果是在治疗剂量内出现的副作用,可以再观察一下;如果是因超剂量服用而引起的毒性反应,就要立即停药,改用其他药物。人体在长期大量使用某些药物时会产生依赖性,所以老年人用药时,最好请医生在同类药物中选择几种交替使用,不要自始至终只用一种药物,并且疾病痊愈后要及时停药。品连续用药不要超过5天,解热止痛剂一般在症状消除后就应该停用。

老年人用药时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够确保用药安全,使身体早日康复。

上一篇:杂志帮我治好病 下一篇:妻子诱我做陪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