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有效教学

时间:2022-09-12 07:23:43

试论有效教学

教学是一定环境下的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围绕着具体教育目标而展开的一种双向互动的实践活动,能否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亦即教学活动本身有效与否,是衡量一切教学活动的终极指标。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分析

何谓有效教学?学界对此尚无定论。其实,既然教学活动是特定的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的而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那么我们完全可以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方面来探讨有效教学的内涵。

首先,从教师的“教”来看,有效教学就是教师教的活动的有效性,它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两个方面。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就是教学活动的指向性要有效。教育是塑造人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社会最为深刻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就是在教学目标设计上,不仅要使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要明白获取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更要形成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只有基本实现了这些目标的教学,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有效教学。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即指教学符合教育规律,包括:教学准备活动的合理、科学,如准备适合达成教学目标的素材、形成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等;教学实施的合理、科学,如有效讲授、组织讨论、提问,激发学生的动机、因材施教等;组织教学的合理、科学,如管理好课堂活动、分配好教学时间等。可见,教学过程有效性既指教师教学行为的正确性、合理性,又指教师教学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还指教学内容的适切性、有用性,等等。

其次,从学生的“学”来看,有效教学就是教学有效果。教学效果是指通过教学而呈现出的情况,即教学活动影响下的结果,它考察的重点是学生学习的进步与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取得某种结果,达到某种目的,满足某种需要,这样才能认可教学活动有效,这是有效教学的第一要求。所谓教学有效果,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教”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没有效果的惟一指标。也就是说,教学有没有效果,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可以尝试给有效教学给出这样的定义,即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和学生遵循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双向互动而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二、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

有效教学的特征指有效教学的独特征象、标志等,即有效教学区别于低效、无效、负效教学的方面。有效教学的特征应是最符合有效教学的涵义、最有助于有效教学目标实现的特征,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科学合理

可以肯定的是,有效教学必定是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指导下的教学。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可以从教学目标的指向性和教学目标的全面性两方面理解。从教学目标的指向性来看,有效教学的目标不是教师的教学是否努力、认真、科学,而是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后的学习进步和发展。简言之,有效教学的目标指向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有无进步和发展是对有效教学质的规定,进步和发展的程度是对有效教学量的把握。从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来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要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进步和发展上,而且要使学生的这种进步和发展具有全面性,是全面的进步和发展。布鲁姆从学习结果的角度对教学目标进行了分类,提出了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的目标。这和我们在前面分析的通过教学而使学生获得进步与发展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明白获取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形成运用这些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是基本吻合的。

(二)教学过程科学合理

有效教学是在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指引下,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实现的。因此,其显著特征也必然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科学合理上。

第一,准备充分。充分的准备指教师为确保一门课程或一堂课有计划地进行而对教学活动的精心谋划。充分的教学准备主要凝结在教师的教学计划中,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具体包括在研究一门课程或一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筹划开展有效教学的具体方式,设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的对策。充分的教学准备尤其表现为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既研究学生的已知和未知,研究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要求,研究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又研究学习的一般规律,关注不同层面、不同特点的学生。

第二,讲解清晰。就是教师清楚地讲授、解释教学内容,从而使学生实现正确的理解、牢固的掌握和顺利的应用或迁移。清晰的讲解包括教学目的明确,给学生提出的学习任务和要求明确,教学中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和学习的重点。教师系统而有条理地讲授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获得结构化的知识。教师对概念、命题、理论、原理的阐述简明、准确而不含糊,使学生易于透彻理解和正确掌握。讲授时表现出思维的逻辑性、表述的条理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产生了积极影响。

第三,组织科学。科学的组织指教学实施时保证了教学内容、活动、策略、秩序等的合理性、科学性,尤其指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安排。科学的组织表现为: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学和学习活动,合理分配教学讲授和辅导、学生思考和参与的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专注于教学内容,解决学生的疑问,处理教学中出现的突发问题,注重课堂管理,防止课堂干扰,减少教学中的中断,使教学按照教学计划设定的方向顺利正常进行。

(三)教学评价科学合理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是否有效的检验。教学评价对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包括对教师教的评价和学生学的评价两方面,这里讨论的主要是后者。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正性强化,并鼓励其向特定方向努力。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应注重学生发展的进程,注重形成性、发展性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通过评价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使评价成为激励和引导学生发展的手段。

三、达成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索

有效教学是一切教育活动的价值追求和理想目标,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毕生使命。要达成这一目标,除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要科学合理以外,更要从学生层面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这一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以目标任务为导向,精心组织,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研究表明,当学生进行以解决任务为导向的学习时,会变得更积极。在确定学习任务前,教师要说明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材料,强调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教学目标的指向等。还要提供学习指导,如呈现一系列要解决的问题、前组织者、后组织者以及学习反思等。教师要理解学生是如何内化知识、获得技能和发展思维的,懂得如何使用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批评性思考、独立解决问题以及表现的能力。把学生的思考和经验当作可以利用的资源,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获得认知、情感、道德等多方面的真实体验。

(二)了解学生差异,发展学生个性

学生的发展有着各自的特点,存在着形形的差异,包括不同的学习风格、思维方式等等。教师要了解学生差异,理解学生的学习受个体的经验、能力、先前的知识以及语言、文化、家庭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多元智能认为人有多种智能,如数理逻辑、言语、身体运动、音乐、情绪等智能,每个学生的发展皆不均衡,教师要消除偏见、防止歧视,应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学生个性。把多元化的观点带到教学的讨论中,包括学生个人的、家庭的与社会的价值观,以及文化的准则,建立起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学习共同体。

(三)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想是培养对外开放的,灵活的,学会怎样学习并且因而能不断学习的“完整的人”。教师要理解满足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的需要,要让学生体验归属感。要以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来接受学生、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要理解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在课堂上的重要性,知道有效的语言的、非语言的以及媒体的交流技巧,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及社交能力,从而弘扬作为一个人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余文森. 论有效教学的三条“铁律”[J]. 中国教育学刊,2008(12):40-46.

[2]宋秋前. 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 教育发展研究,2007(1):39-42.

上一篇:多形式有效激励 促幼儿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实践性教学在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