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16 11:19:37

试论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摘要 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核心来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是值得探索的课题。

关键词 生物;教学;中学生能力

【Abstract】Teaching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so that students in a relaxed environment to learn,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as the core to catch, pay attention to training students' observing ability, experiment abilit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processing capabilities and the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s a task that is worth exploration.

【Key words】Biology; teach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bility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186-02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已成为基础教育的主旋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核心来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是值得探索的课题。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强调完成实验操作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是从观察、实验中产生的。教学中我首先从生物学实验教学入手,使学生从感知开始形成正确的概念和科学的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管是学生实验还是演示实验都要求100%完成。通过培养实验小组长,提供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试剂,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比观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正确的结论。每一个实验都做到目的明确,分组分工,责任到人。通过实验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规范取材、染色、引流、压片等动作技能,熟练操作显微镜,独立完成临时装片的制作。学生可通过反复练习,不断实践来掌握实验技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学期结束在进行认真考核、评定,通过市统一的实验操作考试,使学生思想上重视每一个实验,结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此外,我还有意识地请一些能力强的学生一起参与准备有关的演示性实验,如植物的向光性、酒精发酵等演示实验,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教师,在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做,乐于自己动手做。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发现理论课上不会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教师的分析来指导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探索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些能力才是科学素质的核心。

2 合理改变实验方法

实验一般可分为技能型、验证型和探索型。其中探索性实验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平时的生物学实验中,我常常有意渗透实验设计的一般原理与方法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把验证性、演示性的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研究性实验,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具体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从实验构思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个程序和环节都需要进行思维活动和实践。因此,充分利用了实验的教育功能,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的情境中,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能正确运用概念,以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思维和结果表达。知识有时还可以灌输,但能力灌输不了。因此不仅教会学生学会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已有的经验、能力去发现未知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实同时也培养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讲“酶的特性” 内容时,我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工具以及相关资料,分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讨论,最后发现知识得出结论:酶的催化特点是:高效性、专一性,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这样变过去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变过去的接受性学习为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通过这一探索性实验,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学生的思维、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精神和实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3 参与社会调查

陶行知先生强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也就是说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要指导实践。按课程改革的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更应懂得如何从生物学的角度去关心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等与人类社会密切相关的问题;不仅要让学生做知识的主人,更要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参与,做社会的主人。我在“环境污染的危害”一节的教学中,安排学生分组对学校、家庭附近的建筑、民居及公共设施进行调查,了解污染源等情况并撰写调查报告。让学生走入社会,将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不但对环境污染的危害的知识有了更清晰的理解,也使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在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空间来展示他们的才华,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并学习到探索的能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自豪感。

4 查阅信息资料

现行的教材内容不可能完全跟得上生物科技发展的步伐。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内容和宽阔的知识视野,使学习内容不再被课本所局限,课堂教学的形式不再是唯一,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和传播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已不仅仅是教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更应教会学生获取新知识和收集处理新信息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发动并鼓励学生收集一些与课堂教学有关的生物学信息,如病毒、遗传病、基因技术、食品保鲜等等;收集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趣闻、典故、科学史实。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有助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查阅相关网页知识,对学生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得出相关结论的这种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学生被动学习和结论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乐于主动参与,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科学的真谛创造了条件。学生可从各个角度来认识生物学,在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的同时也掌握了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的能力。

5 参与课件制作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教学技术起到了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一些传统教学手段很难或无法解决的问题。当然,因此也会带来一些令许多教师困惑的问题,例如教师常常为了一节课的教学而花费大量的备课、制作课件的时间,效果却不一定是学生喜欢的。我在教学中注意到许多学生对计算机操作、运用等方面的能力远远强与教师。因此,如果能够将学生的这种能力资源加以利用,让学生一起参与课堂教学课件的制作,无疑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学生在这种方式的学习活动中,参与的驱动力已不局限于兴趣与爱好而是表现出了很强的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使教与学的互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开学第一周就对学生进行动员,公布一学期中需要学生配合完成的课件内容;学生自愿组合(4~6人一组),自愿选题(每组选2~3个课题);教师鼓励学生多渠道收集多种形式的媒体、资料、手段、信息等内容,整理加工制成课件、网页等;学生在课堂上将本组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心得体会与其它小组进行互动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每一组课件评比打分记录成绩,以此取代平时的单元测验。

这种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中的学生被动学习和进行结论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上一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反思 下一篇:富兰克林的大肚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