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探析

时间:2022-09-12 06:33:32

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探析

【摘要】施工安全生产是建筑施工企业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施工单位只要增强安全生产的危机感、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采取科学合理的安全措施,严格检查制度落实,就一定能在建筑施工现场营造出安全的工作环境,避免事故发生,杜绝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

【关键词】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性

从建筑施工的特点的部位、工序和环节,采取相对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消除这些部位上工序上环节上等安全细节的安全隐患和不安全因素就能最大限度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和动态性上,可见不安全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抓主要矛盾找出易发多发事故。这就要求安全管理人员掌握建筑施工的特点,把握工程脉膊,落实安全管理,安全防控的各个环节各上细节。

建筑施工现场各种不安定因素随时都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施工企业务必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水平,安全生产、安全工作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同时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应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要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切实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减少建筑工程事故的发生概率。以下主要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运作和建筑施工全过程安全控制两个方面论述。

2.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建筑行业的安全隐患对人们的生活,工作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一些施工单位不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2.1施工中存在的隐患

安全问题是做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的重要问题,现场施工的安全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现场施工的安全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度和效率。施工安全的惩罚制度很对人没有成熟的认识。根据《建筑法》第45条规定“施工现场的安全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由于人们对这方面知识的欠缺,在管理中,并没有将施工现场的安全摆在重要的位置,对一些安全问题都存在侥幸的心理,在对待安全问题上,也仅仅是靠经验所得,没有根据科学的论证提出可行性的方案。

2.2技术存在的隐患

由于员工素质不高,对技术知识的了解不到位,使得员工在施工过程中很难做到科学的建设,施工单位对员工技术培训力度不够,使员工在一些问题上难以用专业手段解决。主要表现在:没有根据国家规定的法律法规进行操作,材质质量差。建筑的稳定性差,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建筑的质量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施工现场安全问题的存在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员工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科学的手段进行建设,这和企业培训力度不足和员工自身专业水平低都有关系。

2.3监督存在着隐患

在建筑行业的监督还是存在着形式主义,监督部门并没有对建筑的安全问题进行全面科学的检查,监督部门只是停留在表面,这在某些方面放纵了施工单位不按照规定建设建筑物,为安全问题留下了隐患。监督部门要加强自身监督能力,还要对企业的安全资料进行检查,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的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

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主要对策

3.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经过实践证明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的好坏决定了安全状况的好坏。为做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就需要对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位,落实到人,并按照相关规定追究相关人的责任。加强对安全问题的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应该限期相关部门和个人做出整改措施和方案,不留安全死角。此外还应加强对安全防护设施的资金投入,对安全资金要专款专用,保证施的现场安全。

3.2加强安全培训

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一般都是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需要对他们定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训,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安全常识,规范他们的操作方式。作为施工的主体,这种方式是见效最快也是最有效的。对有些特殊的工作岗位需要定期进行考核,必须要做到持证上岗。

3.3抓好施工前与施工中的安全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必须以“预防为主”,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和施工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开展班前安全活动,对《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规定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等)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专项方案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2)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3)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4)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5)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6)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7)计算书及相关图纸。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如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等的专项方案,还应当由施工单位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方案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和总监理工程师审批签字后,才能实施。对方案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严格检查,及时发现、纠正违规操作和违纪行为,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

3.4确定重点,加大投入

“物”的安全管理包括文明施工和对安全设施的管理。首先要对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予以保证,对现场所需的设备和设施、安全防护用品给予配备。其次是查找危险源,寻找安全控制点,在人们对安全管理日益重视的今天,各施工企业纷纷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贯标认证来规范企业的安全管理。这一管理体系之所以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辨识,找出安全控制点,把握安全管理的关键。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各个施工环节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危害性的评价,对重大危险源列出清单,同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找出我们安全管理的关键点、最危险点。

(1)建筑起重机械:备案登记、安装、拆卸、顶升、验收、使用和维修保养等情况;起重机械司机、信号工、司索工等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2)脚手架工程:落地式钢管扣件脚手架、附着式升降脚手架、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搭设、验收及使用等情况;脚手架搭设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3)深基坑工程:土方开挖、基坑支护、临边防护、变形监测等情况,各环节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及安全生产技术标准规范要求。使我们能够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有轻有重。

3.5创造良好的作业环境

与我们生产活动息息相关的作业场所的各种机械设备、施工的工作面,为生产准备的各种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如果在管理上存在缺陷时,作业人员在人机系统中作业,人体与存在潜在危险的机械设备不小心接触,就有可能受到危险伤害。工作面临边防护不到位,脚手架上随意堆料,现场材料码放过高,现场管理混乱、狭小的作业的空间等这些不安全隐患都直接或间接地威胁着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现场应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模式,在体系内所属各单位,对作业环境进行了整治,使人机系统合理有序,即人、机、环境达到最佳组合,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4.结语

随着国民经济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使得在城市化建设中需要越来越多的建筑设施,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便更需加强安全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价有助于掌握安全事故预放控制重点,实现超前控制,最终确保工程顺利完工。

参考文献:

[1]李佳新,王国伟.浅谈建筑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评价方法及实施细则[J].陕西建筑咨询,2010,(10);187-188.

[2]张东凯,王文楷.针对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评价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167-168.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监理的质量控制措施 下一篇:基于工程实例的暖通工程施工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