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买家刘益谦

时间:2022-09-12 04:20:39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刘益谦2009年因高调参与定向增发、艺术品拍卖引人关注。而在他本人看来,自己是个趋势投资者,而且无论早年炒卖国库券、认购证、法人股还是如今参与定向增发,基本上都是走边缘化的路线。对于艺术品投资,他也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因为靠公开的证券投资起家,刘益谦对自己的财富积累过程颇感坦荡。凭借朴素的投资逻辑,新理益集团在投资、保险等领域都风生水起,不过仍保持真实率性本色的刘益谦也有着平凡投资人的苦恼,一方面新理益地产至今是他的一块心病,而在地产股增发中遭遇政策调控的系统风险,也令他懊恼不已。

大手笔参与定向增发,屡创艺术品拍卖纪录,曾被2009年“新财富500富人榜”重点关注的富豪刘益谦,过去一年的表现颇引人瞩目。

自2009年6月以16.8亿元购得京东方A(000725.SZ)7亿股增发股开始,刘益谦在定向增发上就一发不可收。当年7-12月,他先后参与了保利地产(600048.SH)、首开股份(600376.SH)、金地集团(600383.SH)、浦发银行(600000.SH)、中体产业(600158.SH)、东方电气(600875.SH)、华电国际(600027.SH)和高鸿股份(000851.SZ)等公司的定向增发,共耗资约60亿元,俨然由“法人股大王”变身为“增发股大王”。

刘益谦在艺术品市场上的手笔同样令人惊叹。2009年国内拍卖市场成交额居前的十大艺术品中有4件被他收入囊中,其中,他以1.69亿元成交价买下的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更创下了全球中国绘画成交纪录,以至于他与妻子王薇击败比利时的尤伦斯夫妇、香港的刘銮雄和台湾的林百里,当选中国艺术权力榜的“2009年度收藏家”。有媒体统计,过去一年,刘益谦砸向艺术品的资金达到12亿元,这种行事风格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可以说是史无前例,已经很难用“一掷千金”、“出手阔绰”来形容,甚至有媒体评论,刘益谦以一己之力拉升了中国艺术品的估值体系,带动了中国艺术品进入“亿元时代”。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刘益谦在2009年的高调行为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他如此大手笔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动机,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投资者,究竟有多少财富,他在创业征途中有着怎样的辛酸与遗憾,他的下一步动作又是什么?带着种种疑惑,在2010年1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来到了位于上海黄浦江畔的新理益集团,走进刘益谦的办公室。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座位顶端于右任手书的“坚忍耐烦”,这正是刘益谦所信奉的投资理念;而会客沙发上方悬挂的是清晚期海派大画家吴昌硕的篆书“谦受益”。眼前的刘益谦没有刻意修饰,黑白相间的羊毛衫,普通牛仔裤,似乎很难与其如今的身份联系在一起,但他举手投足间表露出来的自信又分明告诉你,这正是那个在资本市场和艺术品市场挥金如土的“大买家”。

刘益谦的好友董国强曾这样评价他:“真实,是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任何人面前都不做作。作为普通人这也许并不稀奇,但以他这样身份能保持本色,十分难得。”我们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访问中深深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刘益谦身上明显保留着“下只角”长大的上海人气质,讲话率性自然,并不掩饰情绪,而在他朴素的逻辑中却表现出对事物本质敏锐的洞察力。而采访也近乎成了拉家常,刘益谦似乎更愿意用闲聊的方式来表达他的真实和他已经到达的“自由境界”。于是在一场漫无边际的“侃大山”中,我们的疑惑一一找到了答案。

“宏观调控中期最大的影响在房地产股票上,而不在房地产行业上”

新财富:在你参与的定向增发组合中,地产股占了很大的比重,而在最近的股市调整中,地产板块无疑受伤最重,你重金认购的保利地产、金地集团等股价已相继跌破了增发价。现在,你如何看待这次调控对房地产行业及房地产股的影响?

刘益谦:这次政策出台主要是抑制房价的整体涨幅过快,而不是把房价打压下去。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房地产上是矛与盾的关系,很多城市把土地出让金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政府的调控可能对房地产行业会有影响,房价我认为就是涨得慢一点,房地产未来5到10年的趋势不会变。

我感觉,调控中期最大的影响在房地产股票上,而不在房地产上。股票反映的是预期,现在的一个预期就是感觉房地产要调控,不知道后面还有多少消息出来,所以市场的主流机构很难去拿房地产股,从基金角度来说,只能低配,不敢配到标准配置或者超配。如果感觉到政策出完了,我觉得房地产股可能就见底了。

我们公司去年参与了很多房地产股的定向增发,当时我跟很多员工都说过“老板看好房地产行业”,我也说房地产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因为看好是从市场的基本面去看好,但不知道宏观的变化这么快。

新财富:为什么没想到宏观政策会出现变化,你怎么判断未来的政策走向?

刘益谦:2007年政府出台政策抑制房地产,但谁也不知道有金融危机,于是政策马上来了一个360度的大转弯;今天市场上出现流动性过剩,人们又开始说这个话了,但我们不可能政策又来一个360度转弯。

你说经济学家也好,专家也好,他考虑问题要不就是滞后的,要不就是纸上谈兵,没有一个经济学家预测到了金融危机。今天,也可能很多人认为金融危机过去了,流动性太多势必会造成新一轮的通胀。从我这么多年在宏观方面的经验来看,假设全世界认为金融危机被救过去了,那么我们再怎么收缩流动性,通胀也是会出现的。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就是很大的一个通胀,这个通胀是说,你的货币增加了,与资产不对应了,必然会造成资产的价格上涨,通胀的时候谁都避免不了。但是现在没有全世界哪一个国家、哪一个经济学家明确表态,说金融危机过去了,甚至还有人担心会不会有二次探底,包括我们的高层也说了,货币政策会局部调整,说这个话其实就保留了一种意思:别再360度转弯了。

这反映到资本市场,就形成了一种预期。资本市场反映的都是一种预期嘛,这种预期往往是过激的,1000多点涨到6000千点,就是靠预期;6000多点一下子掉到1000多点,它也是一种预期。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趋势投资者,在把握好趋势的前提下去发现价值”

新财富:和你同时代起步的投资者,大部分已经在近20年来的各种风浪中被市场淘汰了,你能够走到今天,有什么秘诀?你认为自己是何种类型的投资者?

刘益谦:大家这么多年一直在跟股民灌输一种价值投资理念,事实上,我也希望价值投资,但选择价值的同时首先要选择趋势,如果这个趋势是从6000点掉到1000多点,价值是没有用的。这么多年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趋势投资者,是在把握好趋势的前提下去发现价值,你不看趋势去发现价值是没有用的。你去讲价值,6000点不可能掉到1600点,怎么可能?

我看见很多对股市评论比较多的经济学家,在那种趋势下看1000点的都有,还有看到500点的,他完全不顾市场规律。价值我们可以去发现,可以高估,也可以低估,但是怎么样波动都是在一个范围里,不可能低估到送给你。在这个过程中间,你首先要有一个判断,认为差不多了,你就交易,不要等,我从来不听他们的。

新财富:能不能将你多年的投资心得与我们的读者分享?

刘益谦:我们公司也好,我个人也好,在资本市场上要看基本面,但同时我们主要还是看趋势,看完趋势以后选择个股。你不看趋势,肯定是错的,就像一个战略与战术的问题,战略上错了,再好的战术有什么用?但趋势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你也不能随波逐流,事实上,到6000点的时候,很多经济学家看黄金十年、看10000点,讲故事,最后讲故事的人自己相信故事。你看华尔街为什么这样?就是在讲故事嘛。这个债怎么样,那个债怎么样,最后大家都搞不清,自己也参与这个过程去运作了,泡沫就产生了。我们也一样,1000多点涨到6000点的时候,政府出台很多政策,比如加印花税等,越出越上涨;但是一个东西在短时间里过快地涨,就会产生一种波动,例如我们的宏观经济要增长,但如果每年增长30%,肯定要出很大问题的,政府肯定会出政策。

回过头来看,1000多点的时候,你也要看一个趋势,趋势感觉到要差不多了,那就看在这个点位,你做投资是赢面大还是输面大。比如说澳门赌场,赢和输的概率是50%对50%,但是它为什么跟你赌?因为抽你5%的佣金,也就相当于,它55%对你45%。在资本市场我们也要做一个判断,假设你现在的赢面是70%、输面30%,这个时候我感觉你就不用多说了,直接押上去就完了,还想什么?想这么多也是没用的。

新财富:你曾经讲过“牛市是过程,熊市是结果”,为何这么说?

刘益谦:任何一个人,只要参与资本市场,在牛市过程中多少都是赚的,只是赚多赚少的问题。最后你想想,这个钱你赚谁的,其实是先来的赚后来人的。交易过程中间政府还要收你的税,所以不可能所有的人赚钱。最后,如果来了一个市场调整,有可能在牛市中你10万块最高赚到过30万,但到熊市的时候你还剩20万,那么你赚了10万;剩下5万块,说明你最终的结果还是输了5万。

这么多年了,我感觉我的钱都是从熊市里面来的。牛市都在抢,越抢你的风险就越大。熊市很简单,没人要的东西多,就是说你选择的余地很大,这时系统风险也应该释放了,价格越便宜的时候,你的系统风险就越小。

“基本上我们走的都是一种边缘化的路线,我们都不是跟市场正面进行交锋的”

新财富:你去年花了约60亿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让很多市场人士惊叹,作这么大手笔的投入是出于怎样的投资思路?

刘益谦:我们公司除了在大的市场结构性调整过程中参与二级市场较多以外,基本上走的都是一种边缘化的路线。我们不跟市场正面进行交锋的,炒认购证也好,内部职工股也好,有历史遗留问题的股票也好,转配股也好,任何一个东西,我们都是和市场存在差价的,买增发股也是我们这种价值体系的延伸。

这好比我2700点买一个股票,要花10块钱;但我要买一个一年以后才能流通的股票,可能只要8块钱,便宜了百分之十几,相当于2500多点的概念。这时我就会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如果认为未来一年指数涨幅大于2700点的概率在70%以上,那就可以买,多少总是赚钱的。你看我买的几个地产股,保利亏几块钱,金地差不多亏1块钱,但我首开赚了5块钱,整个地产股也打平了。

参与定向增发,我主要是一个大势法则。比如说我从2000多点到3000多点一直做定向增发,在2000多点市场刚刚起步时的东西,价格可能高吗?到3000多点,定向增发(与二级市场股价)的差价就缩小了,2000多点的时候,可能有30%以上的差价,10块钱的股票可以6.5元买到,现在的差价在85折到87折之间,资本市场平稳一点,市场留给你的空间就小了,所以我们只能讲一个平均收益率。

我们今天不可能还像2000年那样参与资本市场。市场整体格局是发生变化的,从资金安全角度也好,从后期市场的平均收益率也好,肯定只要稳定的啦,不可能像十年前公司刚刚成立的时候,或者十几年前还是个人投资者的状态,如今经过20年发展的资本市场,相对来说已经比较健全了。

新财富: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即将推出,大家都很关注其中的机会,你如何理解这两个产品,准备参与吗?

刘益谦:原来基于我这么多年的一个市场判断,我认为不会开。为什么?美国刮起的金融风暴怎么形成的,就是金融衍生产品造成的,我个人当时感觉,在这种大的背景下不会推这些产品。但现在可能要从平衡市场的角度来考虑,我们这个单边市场不稳定,如果2007年推出的话,股市不可能从6000点掉到1000多点,因为(股指期货)可以锁嘛,相对好点。融资融券也一样,现在买了股票,要么就是卖掉,你不可能在没钱的时候补仓,原来券商可以融资,但后来都是违规的了,现在通过融资融券,就成为一种规范的东西了。比如说你30块钱买了100万股股票,现在掉到10块钱了,但这个资金有一部分是借来的,那你只能平仓,一分钱没有了;如果有融资融券,就可以延缓市场波动给你造成的损失,你融点资金,可能这个难关就渡过了。在这个时点开出这两个产品,可能还是从市场稳定的角度考虑,可能是反思了从2005年1000多点涨到6000多点又掉到1000多点的教训。

“说句心里话,我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我感觉没有什么人比我的财富积累过程更阳光了”

新财富:在2009年5月出版的“新财富500富人榜”上,我们根据公开资料统计你的个人财富是30亿元,但是从去年你的各种行为来看,这一数字无疑是低估的,你能否透露财富的大概数目,又如何看待社会对你的各种评价?

刘益谦(笑):我对这种东西看得很淡。我初中没毕业就在社会上混了,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初中没毕业的估计没几个,所以我对好的评论也好,不好的评论也好,不会看得很重。可能有些富豪比较在乎这几个排名,比较在乎一个江湖地位,但我从来不会有这种想法。我现在对财富的增长不会激动,也可能十几年前有更多的激动,现在不会了。也不是说富豪榜是杀猪榜,这30年中倒下去的人很多,那不能说与你们有关,关键是那些倒下去的人他曾经是个什么样的人。

高估、低估,这个可能也是你们媒体朋友的一种评论,说句心里话,我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有些富豪的公开资料不全,你很难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讲到我,肯定你是从新理益的公开资料来查询的,我认为你没错。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的资产不等于新理益这个资产,看不到的隐性的东西肯定很多,我认为这不叫低估,因为我公开的信息你们能查到的就这么多。比如在成立新理益公司之前,我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前十年,没人知道我赚了多少钱,你们媒体朋友哪一个都查不出来这个资料。

新财富:新理益成立十周年了,当初成立时的初衷是什么,为什么从私人投资者转型为机构投资者?

刘益谦:成立这样一个公司并不是想到我十年以后会有什么样的一个成就,如果想到的话,我感觉我就不是人了。当时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看到法人股和流通股之间有一种差价存在,想去买法人股。因为当时市场没有对法人股究竟什么时候可以流通给出预期,所以市场给了一个差价的空间。买法人股要凭营业执照,所以成立了这家公司。

我们公司在2000年到2002年里,通过市场行为搜集了一批法人股,最后这些法人股实现了流通。说我赚了多少钱,我感觉全是马后炮,我这个行为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我感觉没有什么人比我的财富积累过程更阳光了,机会都是平等的。包括今天的定向增发,京东方增发又不是对我一个人的,它也是到处找人,没人要,我为什么两块的股票都不买?现在国家的产业思路变了,电子行业也要振兴,我感觉两块多,为什么不赌呢?市场不可能总是在1000多点。

“对于艺术品,我宁愿去公开场合拍卖,虽然价格有可能比私底下买卖贵,但这种贵是在一种市场体系估值下产生的”

采访中,我们亲眼目睹了刘益谦完成一单价值过千万的艺术品交易。一位古董商带了3件古玩出售给刘益谦,除了一件青花釉里红瓷瓶因有破损的痕迹被他婉言拒绝外,另外两件都悉数买下。于是,我们的话题转向了刘益谦另一个一掷千金的领域―艺术品市场。

新财富:有媒体统计,你2009年在艺术品拍卖上投入了近13亿元,这一数据是否属实?你去年创下了中国绘画拍卖的新纪录,你为什么会选择在拍卖公司花大价钱买东西,而不是更便宜的私下交易?

刘益谦:13亿,差不多。我参与艺术品市场比股票市场稍微晚一点,是在1993年。私底下买卖一种东西,会让你很难用一种市场的眼光去看待它。因为艺术品不等同于大宗商品,它本来就是一个稀缺的东西,很难定价,大家都不知道多少钱,卖你3000万,你会感觉到这个东西贵;但这个东西如果公开拍卖的话,也许可以卖8000万。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家都在拍,拍到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这样就会形成对这个东西的估值,也就是一个价格体系。所以对于艺术品,我宁愿去公开场合拍卖,虽然价格有可能比私底下买卖贵,但这种贵是在一种市场体系估值下产生的。

新财富:你不仅是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大买家,还参与拍卖公司的经营,听说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就属于你旗下,有没有将北京匡时打造上市的想法,比如创业板?

刘益谦:北京匡时从成立到今天只有4年多,在整个市场上的认同度已经比较高了。匡时的总经理董国强是我参与这个艺术品市场时就认识的朋友,我在艺术品市场朋友不多,我的个性很难和这些人去交朋友。当时他想做拍卖业,要我支持他,从这么多年朋友的角度也好,创业的角度也好,我答应和他一起成立这个公司,但前年我就退出了。现在这个公司做得不错,我也在匡时买东西,但已经不是匡时的股东了。

在匡时成立的4年中,你很难看得到最终会做成什么样,所以当时很难从公司设计的角度朝创业板去做。另外,拍卖公司在创业板融资的话,可能还有一些具体的东西我不了解,所以还没有这样的考虑。但前段时间我跟他说,国家支持文化产业上市,我来帮你成立一个匡时文化产业公司,还帮他设计了一个方案,从三个业务来细分,把匡时拍卖作为一块业务,另外画廊是一块业务,杂志、广告和网络是一块业务,去年底这个公司在上海成立了,我让我们公司一个老总去帮他做这个事。

“从入主天茂到现在差不多7年了,前两三年的确是很累,很多白头发都为它”

新财富:你还是天茂集团(000627.SZ)的董事长,你为什么要接手这家公司,是为了从投资向实业方向转型吗?

刘益谦:从武汉坐车到天茂都要4个小时,它是一个生产企业,湖北又没有资源,原材料在外面,产品在外面,两头在外,怎么做都累死了。我刚开始就是买它的法人股,以后认识了它的董事长,也就是我的前任,他就跟我说,把我们的国有控股也卖给你,我想去弄家上市公司搞搞也蛮好的,就这样买了。

我买的时候就知道有人在炒这个股票了,但当时我买的是法人股,他炒得再高,我也不能流通,所以很难去关心。后来他在二级市场买得控股了,我就去看谁在炒,竟然是我很多年以前做股票的时候认识的人,他最后做得爆仓了,判了17年。如果早知道这样,我就不接这一茬了。为什么?很简单,这公司做好了是应该的,做得不好了都是你的问题,股民哪知道里面有什么问题。我入主天茂到现在差不多7年了,前两三年的确是很累,很多白头发都为它。

“我今天来,就是要颠覆寿险业这种盈利模式。要把这个公司经营8年才盈利,我可能都要55岁了,这也不是我的个性”

从股权结构看,新理益持有天茂集团23.78%的股权,为其第一大股东,而刘益谦持有新理益83.6%的股权,因此,刘益谦仅用19.88%的股权就将天茂集团控制在手中。同时,由于天茂集团持有国华人寿19.99%的股权、天平车险20%的股权,都是第一大股东,因此看起来,刘益谦仅凭4%的股权就掌控了国华人寿、天平车险两家保险公司。但刘益谦对此并不认同。

新财富:我们看到你后来把两家保险公司―天平车险、国华人寿的股权注入了天茂集团,这样做的动因是什么?你现在给天茂集团怎样的定位呢?

刘益谦:天茂作为一个生产型企业,立足中国资本市场,我感觉到大的原则不能变。我们的企业在湖北,有2000来名员工,这么多年经营下来,利润空间一直在压缩,一直都有压力,因为没有资源,要靠天吃饭,市场价格稍微有点变化,对天茂来说就相当敏感,生存空间相对来说比较小。所以我一直想,给它注入点什么赚钱的资产。保险公司如果不赚钱你给它是个包袱,到了2006年还是2007年,从保险公司赚钱那一刻开始,我就把新理益在天平车险的一部分股权按原值划给了天茂,希望这个股权能带给它一个相对稳定的收益。而国华人寿的股权可能更值钱一点,所以筹备发起的时候,股权直接就给了天茂。也就是说,这两块赚钱的资产原来是新理益持有的,我把它给了上市公司,而不存在一些媒体说的我要用上市公司平台持有保险公司的概念。

国华成立到今天有两年了,第一年是亏钱的,第二年就赚钱了,按新的会计准则,2009年赚了3000多万。按照寿险行业的传统模式,一个公司一般连续亏损8年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这种说法我并不认同。所以,从我接手国华人寿董事长的那天起就跟中层以上干部明确讲,我今天来,就是要颠覆寿险业这种盈利模式。要把这个公司经营8年才盈利,我可能都要55岁了,这也不是我的个性。国华提出的口号就是,我们8年要上市的。我们今年是第二年,的确是朝着这个方向去发展的。

国华也好,天平也好,每年都要给天茂贡献利润,2009年应该有3000万左右,今后可能更大。保险增长的基数快,像天平2009年做了20几个亿,如果按同样的速度增长,今年要做40个亿,利润有可能更大。现在这块股权稳定了天茂的收益,今后保险公司有可能上市会给天茂带来的权益性收入,这是另外一个概念。我从来没有要求我的团队因为有了这块稳定的收益而放弃生产经营,因为天茂本身就是一个生产经营性企业。

新财富:我们看到现在的刘益谦更像一位实业家,并且经营得还不错,你如何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的?

刘益谦(激动):我记得接手天茂的时候,媒体有这样的说法:你一个做资本的人做得了实业吗?对说这种话,我从骨子里不认同。包括国华人寿的总经理是原天茂的总经理,他不是保险人士,甚至没有到国华之前不知道什么叫保险,但不懂保险不等于进不了保险行业。天平车险的老总也是这样,十几年前我还在资本市场的时候,他是一个证券公司的老总,和我可能是价值取向比较一致,他到我这里来了。天平成立到现在5年了,去年进入上市辅导期。整个保险行业里,包括监管部门都拿天平作为一种典型,我感觉最起码,我们是按市场的规则来经营的,不赚钱的东西我们肯定不做。任何一个行业的管理是相通的,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是进得了这个行业、进不了另一个行业,那不叫企业家。我做得了资本,做不了企业,我对这种说法就不认同。我今天兼任国华的董事长,我在国华没有办公室,日常的东西我基本不用管,他们都能做好,天平成立5年多,我都没去过几次。

“风投不是叫你去买风险,虽然是风险投资,实际上是叫你提醒自己,这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让你谨慎”

新财富:你在一级市场投资滨江集团取得了很好的收益,你如何看待目前的风投热?有没有想过成立一家风司?

刘益谦:现在这种说法都是赶时髦的,什么PE、风投,这种东西我十几年前就在做了。风投的意思实际上很简单,你看一家公司能不能上市。我们当时做内部职工股,做一级半,做历史遗留问题,也是看企业上不上得了市,不然去拿它干什么?这个过程中间,我做过的这种东西有100多个。现在我们不需要成立一家风司,去赶个时髦。风投不是叫你去买风险,实际上是叫你提醒自己,这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行为,让你谨慎,而不是投了不上市也无所谓。滨江也一样,我们当时入股的PE只有4到5倍,而且和滨江签对赌协议的,两年它不上市,我们要按18%收取回报的。

“地产可以说是我的一块心病”

新财富:这两年房地产市场很火爆,很多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新理益的地产业务做得如何,有没有上市的想法?

刘益谦(苦笑):地产可以说是我的一块心病。我2007年成立了地产公司,但一直没有做好,今天规模也不大。有钱做不起来,说明什么问题?2008年地产不好的时候,我说了去拿地,可是买不到,人家是有地卖不掉,我们是有钱买不到地。为什么?因为我们不知道哪里有地,这个信息是完全不对称的,竟然就有这个问题。

这让我总结出一种东西来,比如说天平、国华和天茂,包括匡时,这四个职业经理人是对公司认同的;地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我不满意,他想的是这个职业行为过程中他的价值,而不是对公司文化的认同度和对股东价值的认同度,这是一个矛盾。我认为,一个职业经理人对股东、对公司的认同度达不到一定标准,在任何一个公司,他的价值取向都会和公司、股东的取向完全不同。我想所有的企业家都会碰到这个问题,所以现在我们地产公司要重新培养经理人,而前提首先是价值要取向一致。

“京东方上6代线,就是一个国家战略”

新财富:京东方你想长期持有,还是解禁后就卖掉?为什么你要投这么一家亏损公司?

刘益谦:这个还是要看点位,很难用一句话来讲。说不卖,我也说不出来;说卖,要看市场有没有更好的投资机会。投资你很难用一句话去概括,就好像我如果知道今天会这样,搞这么多定向增发干吗,当时把京东方包了不就完了?就算按它最近的增发价卖4.省略。

上一篇:信贷增长将逐步向政策方向接近 下一篇:寻找左侧投资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