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之“返璞归真”

时间:2022-09-12 04:07:57

浅论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之“返璞归真”

习题教学是以巩固知识,训练思维方法和技能为目的;以养成健康情感,培养学科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化学习题教学占据了学生80%以上的课余时间,40%以上的课堂教学时间,但是由于某些地区、个别教师指导思想的落后。教学方式的错误。化学习题教学不但枯燥、单调,而且效率很低。课堂上各种解题技巧的传授,多种“解题秘籍”、“金钥匙”、“黄岗解题”等的使用。不但开创不了新局面,还换来厌教、厌学情绪的漫延。

因此,目前改革化学习题教学,打破盲目、低效、无序,重技巧、轻基础、轻习惯的传统陋习,寻求最优化、合理的习题教学资源组合形式,实现全面、高效的新型习题教学,是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习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对此笔者认为,高中化学习题教学可“淘尽铅华,尝试返璞归真”法。让我们重新审视教材资源,让化学习题回归教材。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从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之根本入手,深入分析他们由来已久的思维方式、学习的兴趣及习惯,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后习题教学,以充分挖掘课后习题的潜在价值。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规范答履行为。

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习惯较差是潜能生的特征,对他们基础知识的补习,我们可以不厌其烦,然而在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教师往往提得多,落实得少,这是教学的一个大误区。我认为:学生们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所形成的学习习惯不但会一直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还会长远的左右着他们的终身学习行为。成绩优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大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中学生因不良的解题习惯而导致的解题失误与障碍在考试、练习、作业时不断出现,它需要教师不断指正。而很多课后习题基础性好、针对性强,学生能做却不易做对,会傲却很难做全,仔细看他们的解答。漏洞、问题处处皆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

例如:高二化学(必修加选修)教材P27第二题3。

50m10.2mol/LBaCh溶液与15g10%的H2SO2密度为1.07g/cm3)混合,计算生成沉淀的质量?

此题是针对教材过量计算问题而设置的训练习题,出现了这样的答案让人始料不及。可想而知,学生们在一种忽略细节、不注重过程的习惯影响下,已走到了何种境地。此时我们教师应该立足于现状,在课堂将之有针对性的逐一解决。对作业、练习中出现的类似问题,可采取单独或集中面批的方式,不吝时间的一一指正。这种看似平淡的做法,培养的就是学习习惯,规范的是解题过程,体现的是严谨的治学态度,渗透的是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教育思想。

二、巩固双基、强化思维;完善、补充课本知识内容。

课后习题与教材内容同步,巩固知识的功能明显。教师的关注会让学生获得扎实的基础,而对能力型题的考查,是高考的重点,课后习题训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会有很好的促进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些课后习题本身就具备这样的功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基础,深层挖掘题目功能。

例:第二册第六章复习题(P183)中,第四题

乳酸是一种重要的体内代谢物,其性质受到化学及生化T作者的关注。乳酸分子中既含有羟基又含有羧基,可发生分子间酯化反应,生成一种酯:

试推断:(1)该环酯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的产物是什么?写出其结构简式;

(2)写出此水解产物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此水解产物是否可能与FeCl3溶液发生变色反应?

对于这一道习题,首先可让学生认识到教材编写者编排这一道习题的目的、作用,充分重视课后习题的巩固功能,跳出 题海,回归教材。

①题干信息是酯化反应知识的补充、完善。教材中只讲了不同分子间(一元酸与一元醇)反应形成链状酯的情况,本题介绍的是同一种分子间(羟基酸)反应形成环状酯的情况。可以加深学生对酯化反应概念的理解,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完整化。具有发展功能。

②题目给一个正向思维的信息供学生学习,然后又要求学生逆向思维,用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的方法得出结论。能培养学生初步掌握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具有启迪功能。

③面对一个新情景问题,学生是否能够调动所学知识顺利解答。具有检查功能。

其实课后习题有很强的可再生性,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不断创新,很多课后习题经过纵横向的引申后呈现给学生,不但能培养他们的反思习惯,还能很好的激活学生思维。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延伸,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

1,思维的深刻性在于能透过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揭示事物本质,进而思考问题,解完一道题后再审视题目的特征,抓住本质的东西。加以锤炼、巩固、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课后习题通过纵向延伸,能循序渐进的形成难度,让学生不断拔高,提高解题能力。

例1: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17第一题1

分别将盛有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的烧杯露置于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质量增大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质量减小的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此题是让学生简单复习浓盐酸、浓硝酸的挥发性。浓硫酸的吸水性。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延伸,设问如下:

它们各自的浓度变化怎样呢?(均减小)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相同吗?

例2: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15第三题1

氨水呈碱性的原因是什么?溶液中存在的分子、离子有哪些?

延伸如下:

溶液中存在的分子、离子有哪些?将它们按数目由多到少写出?

例3:高一化学教材(必修)P80第二题4

相同物质的量的Mg和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为( )

A,8:9

B,1:1

C,3:2 D,2:3

延申1:等质最的Mg和A1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所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比为( )

延申2:一定量的Mg和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生成相同体积的氢气(同温同压),则消耗的Mg、Al物质的量之比为( )

2,思维的广阔性是思维开阔而全面的品质。解完一道题后回头思考,根据题目的基本特征与因素,进行反思与联想,不断横向拓展,将知识归纳、总结,形成系统,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例1: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29第一题2

下列溶液中,不需要避光保存的是( )

A,硝酸银溶液 B,浓盐酸

c,浓硝酸

D,氯水

拓展提问如下:需避光保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请同学们列举需避光保存的其它常见化学试剂?

例2: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14第二题2

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时,与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相同的是( )

A,H2

B,O2

C,Cl2

D,CO2

拓展提问如下:气体发后装置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请同学们归纳、总结制取下列气体时的气体发生装置?

H2 O2 Ch CO2 NH3 H2S HCl SO2等

近几年来一些“改造”过后的课后习题,频频出现在各省各地区的高考试卷中,这一信息不容教师忽视。例如: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29第一题2

下列溶液中,不需要避光保存的是( )

A,硝酸银溶液B,浓盐酸

c,浓硝酸

D,氯水

而2004年上海高考选择题6:下列物质不会因见光而分解的是( )

A,NaHCO3

B,HNO3

C,AgI

D,HCIO

类似情况,不乏其多。如:

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29第一题3与2006年全国卷1选择题11

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75第二题2与2004年理Ⅳ选择题11

高二化学教材(必修加选修)P64第二题l与2004年广东卷选择题3  ……

因此如果在平常的课后习题教学中,引申拓展得当,会有意料不到的收获。

此外,很多课后习题是课本知识重要的、有趣的补充,通过它们可以让知识更贴近生活,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进一步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培养、扶持他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例1:高一化学教材(必修)P76第一题3

有些牙膏中添加有少量氟化钠,写出氟化钠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刷牙时氟化钠与牙齿的矿物质――羟基磷灰石{C8a3(PO4)3OH}反应生成氟磷灰石{Ca3(PO4)3F}。氟磷灰石具有良好的抗酸作用,能防止牙缝中食物残渣发酵生成的有机酸腐蚀牙齿,从而达到防治龋齿的目的,写出生成氟磷灰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例2:高一化学教材(必修)P155第3题

水泥被广泛用作建筑材料,但是由于它的颜色单调,暴露在外面不太美观,为此,人们通过研究和试验,研制出了白水泥和彩色水泥。氧化钴在含有不同数目的结晶水分子时呈现不同的颜色。如CoCl2,呈蓝色,CoCl2・2H2O呈紫色,COCl3・6H2O呈粉红色。利用此性质,人们将氯化钴加入水泥中,制成了变色水泥。请说明变色水泥在空气中主要受什么因素影响而改变颜色,举出几种情况下水泥可能呈现的颜色。

例3:高一化学教材(必修)P63第四题?

自从稀有气体被发现后,人类一直在进行寻找其化合物的尝试。1962年英国化学家巴特利特合成了第一种稀有气体化合物――六氟铂酸氙(XePtF6),在化学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同年8月美国化学家也成功合成了氟和氤的另一种化合物。已知这种化合物中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3.3%,氟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7%,试求该化合物的化学式。

这些习题集知识性、趣味性、探究性于一体,教师可以借题发挥,将学生们带入神奇的化学,以展示化学的神奇,不断激发学生无穷的学习欲望与学习潜能。

总之,化学习题回归教材,是贯彻《大纲》,强化双基的重要体现。现今高考回归教材的趋向日渐明显,高考题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形式出现,也使得我们能从课后习题中看到了许多高考题的影子。于是在习题教学中,呼唤教材的回归――“返璞归真”,也有其意义了,也能让我们带领学生一道步入教与学的新境界。

上一篇:如何在新课改教学中搞好课堂提问 下一篇:浅论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