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育策略

时间:2022-08-05 03:19:50

浅论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教育策略

中学教育的完整内涵应是对中学生传递知识、培训技能和培养素质,三者缺一不可。中学地理教育就是运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遵循教育规律和原则,使中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填鸭式教学,只是老师讲学生听,照本宣章,纸上谈兵,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课文,食而不化,考后即忘,要继续进行思想教育当然不会激起共鸣,何谈双基教学和素质教育?

一、首先。老师要热爱这项工作,必须下工夫长期积累材料,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乡土材料的收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总结。要对于我们所生活的某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工农业生产现状以及交通资源等情况进行调查。积累资料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经常到野外去考察,深入熟悉地方的地理环境,认真的分析总结;可以从当地的文献资料获得;关心时政要闻,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方向,发展模式要有所了解。而且。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走出去,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尽可能的掌握各地的地理发展情况,准备一手的资料,并且紧跟时代,时时更新。例如可以到化工厂进行参观调查。因为过去仅从书本上知道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对它的生产特点不清楚,对如何处理生产中排放的三废、变害为利也不了解。通过参观调查,既增加了对化工生产知识的了解,义学会了带领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的方法,为今后开展实践活动起了示范作用

再者,在每一个章节的学习中,老师要作好备课工作,深入钻研教材,并且思考当地哪些材料与本课内容相关。如何能够巧妙地把乡土材料与课本内容结合起来,要达到哪些教学目标等,并且想方设法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给学生基本的地理观察知识以及社会、野外调查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简单方法。

二、在教学中紧密结合乡土材料,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学习《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地形时,同学通过学习知道广东属于东南丘陵地区。讲到该区的土壤是酸性的红壤,大家感到很陌生很遥远。这时,我向大家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看到农民伯伯在种田时向田里撒石灰?”,同学们一下子炸开了锅。“是啊,我看到过。”“我怎么没发现?”同学们议论纷纷想要知道到底是怎么同事,“酸性土壤和生石灰有什么关系?”“酸性土壤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提出了自己的疑惑,这样“水到渠成”,适当的解惑很有必要。“酸性土壤不耐旱,矿质养分少?保肥性能差,耕层薄,是比较贫瘠的,不利于农作物生长,这是造成农作物低产的原因。而生石灰为碱性,酸碱中和后的土壤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这包含着一种化学变化,同学们以后要学习化学,就会深入学习这一方面知识。”我想。也许晚上回到家里。他们就会迫不及待的打开化学书看一看有没有中和反应,或者要问父母亲许多家里种田的事。

三、可以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同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的习惯。

在学习中国海岸类型的时候,大家都知道广东是一个沿海省区,有着各种类型的海岸,同学们生于此。长于此,肯定会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于是我们可以把这节课交给学生自主学习。于是一堂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开始了。同学们带来了自己去阳江闸坡游玩时拍到海滨浴场的照片,有横陂的同学拍到的红树林照片,有恩平海港的照片。还有许多同学自己编写的图文并茂的海岸介绍,有从报纸上剪下来的资料,这些材料组成了一个小小的海报。上课了,有横陂的,洪窖的同学介绍了恩平的海港和红树林的情况。去闸坡海滨浴场游玩过的同学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向大家描述了泥沙海岸的特点。同伴们所讲述的内容比起老师即使再精彩的描述都要更有说服力,我们在这节课后,大家余兴不尽,纷纷表示以后一定做生活的有心人,原来我们周围所有的事物都有丰富的知识内涵。

四、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关心地理新闻,及时和同学就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讨论。

俗话说学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但是,老师如果能够通过及时联系地理新闻和同学们沟通,使他们也成为社会的有心人,热心人,避免培养出新一代的书呆子。这样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同学们变得“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学习中国的气候这一部分内容时,我联系到2004年8月至今,广东省出现罕见的旱情,就和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干旱的原因,干旱影响,干旱的解决措施。因为这涉及到同学们眼睁睁看到现实,大家都非常关心,讨论也非常热切。同学们对于我国气候的特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爱水,节水,用知识克服自然灾害的思想自然而然的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根植下来了。

五,思想教育是多方面的,用眼前的事实更容易让学生动心,动情,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国的土地资源在利用上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破坏,不合理利用等情况。在进行这一部分内容讲授时,我没有从理论上高谈阔论,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时论,就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谈现象,谈原因,谈措施。于是他们说到了被砖瓦厂遗弃的大土坑,被围墙圈起来的荒废了不知多少年的荒草地(据说是准备建工业园),被采矿厂丢弃的荒山,被村民们荒废的肥沃的耕田……这些现象可以说是触目惊心,有的是只顾眼前赚钱,不管以后发展的不合理开发利用,更有由于社会上其他的不良风气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学们痛心地说到,他的邻居因为买,花掉了所有的积蓄,并借了大量的外债,连买种子,化肥的钱都没有了,还不知悔改,干脆连田也不种了。于是,科学开发利片土地,保护每一寸土地的观念已经形成,并且反对,自觉抵制任何形式的赌彩活动成了同学们的一致共识。

六、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乡土地理调查。

讲授气候,就要求他们对学校或者家庭周围的气候情况做观察记录,包括温度,降水。对一年的气温、降水总趋势可以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印象,也可以向长辈请教。那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调查,大家对于我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就会有很深刻的认识。 在适当的情况下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户外考察。如学习地图时,难点在于对方向,比例尺的理解。如果能够让学生对一个比较小的范围进行一次自主调查绘图,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而且增强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要求学生在对恩城镇的市容进行调查。不仅列出街区内工厂、商店、服务行业的名称。还简析了这些地理事物布局的合理性和存在问题,同时提出了改进意见,并绘制出街道平面分布示意图。有的同学平时连周围东西南北都分不清楚,这下他们的收获就不仅是懂得了地图的基本要素。

总之,乡土地理教育是学校地理教育重要的传统内容之一。早在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乡土地理知识。在义务教育的教学大纲中,还特别强调地理教学应密切联系乡土实际。注重实践活动。乡土地理教育在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广大同行的共同研究,为提高地理教学效果而共同努力。

上一篇:浅论高中化学习题教学之“返璞归真” 下一篇:作业批语 第1期